宽穗扁莎形态特征
叶少,常短于秆,宽1.5-2.5毫米,上端边缘具细刺。苞片常2-3枚,少4枚,叶状,长于花序;简单长侧枝聚伞花序具2-4个辐射枝;辐射枝有时短缩,有时可长达7厘米,上端具3-6个小穗;小穗排列稍松,辐射展开,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8毫米,宽3-3.5毫米,少数仅2.5毫米,压扁,具16-30朵花;小穗轴近于直,无翅;鳞片密复瓦状排列,膜质,宽卵形,顶端钝,长约3毫米,背面稍呈龙骨状突起,绿色,具3条脉,两侧栗色或暗褐色,具光泽,边缘稍呈波状;雄蕊2,花药长圆形;花柱长,柱头2,较花柱短。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肿胀,长约为鳞片的1/3,灰黑色,表面具横的波纹。花果期9-10月。
(资料来源:中国植物物种信息)
产于云南;也分布于印度、尼泊尔。
叶黄槿为常绿大灌木至小乔木,被星状毛。主干不明显,高可达3-4m。其叶大,如心形,叶柄长3-8cm。其花,雄蕊多数为单体,雄蕊筒包围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开裂。单叶,叶草质,互生,革质,...
落叶灌木,高1.5-3米;当年小枝连同芽、叶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黄色或黄绿色开展的小刚毛状粗毛及簇状短毛,老时毛可弯伏,毛基有小瘤状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几无毛,有凸起的垫状物。叶纸质,宽倒卵...
平枝栒子属落叶或半常绿匍匐灌木,高不超过0.5米,枝水平开张成整齐两列状;小枝圆柱形,幼时外被糙伏毛,老时脱落,黑褐色。叶片近圆形或宽椭圆形,稀倒卵形,长5-14毫米,宽4-9毫米,先端多数急尖,基部...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球穗扁莎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具须根。秆丛生,细弱,高7-50厘米,钝三棱形,一面具沟,平滑。叶少,短于秆,宽1-2毫米,折合或平张;叶鞘长,下部红棕色。苞片2-4枚,细长,较长于花序;简单长侧枝聚伞花序具1-6 个辐射枝,辐射枝长短不等,最长达6厘米,有时极短缩成头状;每一辐射枝具2-20余个小穗;小穗密聚于辐射枝上端呈球形,辐射展开,线状长圆形或线形,极压扁,长6-18毫米,宽1.5-3毫米,具12-34(-66)朵花;小穗轴近四棱形,两侧有具横隔的槽;鳞片稍疏松排列,膜质,长圆状卵形,顶端钝,长1.5-2毫米,背面龙骨状突起绿色;具3条脉,两侧黄褐色、红褐色或为暗紫红色,具白色透明的狭边;雄蕊2,花药短,长圆形;花柱中等长,柱头2,细长。小坚果倒卵形,顶端有短尖,双凸状,稍扁,长约为鳞片的1/3,褐色或暗褐色,具白色透明有光泽的细胞层和微突起的细点。花果期6-11月。
安徽、福建、广东、贵州、海南、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辽宁、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云南、浙江,中国广布。
朝鲜、越南、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地中海、南非、印度、非洲、大洋洲,欧洲南部。
(概述图片及球穗扁莎植物形态图册图片来源: )
宽扁梁
宽扁梁:普通矩形截面梁的高宽比h/b一般取2.0~3.5;当梁宽大于梁高时,梁就称为扁梁(或称宽扁梁、扁平梁、框架扁梁)。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