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空气净化法 | 外文名 | Clean Air |
---|---|---|---|
单 位 | EPA | 要 求 | 制定全国空气质量健康标准 |
激光粉尘仪具有新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内置滤膜在线采样器在连续监测粉尘浓度的同时,可收集到颗粒物,以便对其成份进行分析,并求出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可直读粉尘质量浓度(mg/m),具有PM10、PM5、PM2.5、PM1.0及TSP切割器供选择.仪器采用了强力抽气泵,使其更适合需配备较长采样管的中央空调排气口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检测,和对可吸入尘PM2.5进行监测。仪器通过计量认证。
仪器符合工业企业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2002)标准、卫生部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法-光散射法》标准、劳动部LD98-1996《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光散射式测定法》标准以及铁道部TB/T2323-92《铁路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相对质量浓度与质量浓度的转换方法》等行业标准以及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 225号文件发布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1、 配置40mm滤膜在线采样器;
2、 具有可更换粒子切割器PM10、PM5、PM2.5、PM1.0及TSP供选择;
3、 直读粉尘质量浓度(mg/m3),1分钟出结果
4、 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汉字菜单提示;
5、检测灵敏度:(L) 0.01mg/m;(H) 0.001mg/m。
6、重复性误差:±2%
7、测量精度:±10%
8、测量范围:(L) 0.01~100 mg/m;(H)0.001~10 mg/m。
9、 测定时间:标准时间为1分钟,设有0.1分及手动档(可任意设定采样时间)。
10、 具有公共场所监测模式、大气环境监测模式以及劳动卫生模式。可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值(TWA)和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STEL) 等。
11、 存 贮:可循环存储999组数据。
12、定时采样:可设定测量时间(1~9999)秒,关机时间(0~9999)秒,预热时间(0~10)秒及采样次数(1~9999)次。
13、 粉尘浓度超标报警阈值设定:浓度最大阈值: 65mg/m3;测定时间:(1~9999)秒
14、输出接口:
(1)PC机通讯接口:RS232;可选RS485;可选无线数传电台;可选GPRS通讯
(2)微型打印机输出接口;
(3)模拟量输出接口:0-1V;可选4-20mA
(4)数字量输出接口:电平信号。
15、 电源:Ni-MH充电电池组(1.2V x 4),可连续使用8小时;附220VAC/12VDC电源适配器。
16、另配具有湿度修正功能,数据更加精确
17、 重量:2.4kg。195mm*85mm*132mm
18、标准配置:仪器、电池、电源适配器、皮包、小改锥、切割器五选一、滤膜、小塑料袋、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
19、选配:仪器专用通讯软件、微型打印机、采样杆(送国产软管)、标配以外切割器。
激光粉尘仪具有新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内置滤膜在线采样器在连续监测粉尘浓度的同时,可收集到颗粒物,以便对其成份进行分析,并求出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可直读粉尘质量浓度(mg/m),具有PM10、PM5、PM2.5、PM1.0及TSP切割器供选择.仪器采用了强力抽气泵,使其更适合需配备较长采样管的中央空调排气口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检测,和对可吸入尘PM2.5进行监测。仪器通过计量认证。
仪器符合工业企业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2002)标准、卫生部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法-光散射法》标准、劳动部LD98-1996《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光散射式测定法》标准以及铁道部TB/T2323-92《铁路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相对质量浓度与质量浓度的转换方法》等行业标准以及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 225号文件发布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主要技术指标
1、 配置40mm滤膜在线采样器;
2、 具有可更换粒子切割器PM10、PM5、PM2.5、PM1.0及TSP供选择;
3、 直读粉尘质量浓度(mg/m3),1分钟出结果
4、 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汉字菜单提示;
5、检测灵敏度:(L) 0.01mg/m;(H) 0.001mg/m。
6、重复性误差:±2%
7、测量精度:±10%
8、测量范围:(L) 0.01~100 mg/m;(H)0.001~10 mg/m。
9、 测定时间:标准时间为1分钟,设有0.1分及手动档(可任意设定采样时间)。
10、 具有公共场所监测模式、大气环境监测模式以及劳动卫生模式。可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值(TWA)和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STEL) 等。
11、 存 贮:可循环存储999组数据。
12、定时采样:可设定测量时间(1~9999)秒,关机时间(0~9999)秒,预热时间(0~10)秒及采样次数(1~9999)次。
13、 粉尘浓度超标报警阈值设定:浓度最大阈值: 65mg/m3;测定时间:(1~9999)秒
14、输出接口:
(1)PC机通讯接口:RS232;可选RS485;可选无线数传电台;可选GPRS通讯
(2)微型打印机输出接口;
(3)模拟量输出接口:0—1V;可选4-20mA
(4)数字量输出接口:电平信号。
15、 电源:Ni-MH充电电池组(1.2V x 4),可连续使用8小时;附220VAC/12VDC电源适配器。
16、另配具有湿度修正功能,数据更加精确
17、 重量:2.4kg。195mm*85mm*132mm
18、标准配置:仪器、电池、电源适配器、皮包、小改锥、切割器五选一、滤膜、小塑料袋、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
19、选配:仪器专用通讯软件、微型打印机、采样杆(送国产软管)、标配以外切割器。
。
不是所有的空气净化器都具备除甲醛的功能。国内得空气净化器技术基本都是以滤网为主,如果是好一点的滤网就有除甲醛的效能。这里跟大家说明一点,如果一台空气净化器只有一块滤网、一个负离子发生器,那么这台机器是...
可以,室内空气质量差的时候,得靠空气净化器来净化。空气净化器现在都是综合功能的,每一项功能都有专门的模块来处理。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由外壳、滤网、风机组成,中间有静电集尘、离子发生器等部件。风机吸入空气由...
净化器是人们常用来净化室内空气的一种产品,可想而知,它对于净化空气肯定是有用的。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空气质量,空气净化器能保证我们的呼吸健康,但是你在挑选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室内面积大小在购买多大的净化器。
1 / 3 适用空气净化器的标准有哪些 目前空气净化器只有安全认证,而针对净化功能却没有相关认证。单纯的 安全认证已不能满足当代消费者对洁净、健康、环保居室生活的追求,因此迫 切需要第三方机构能够制定出空气净化器的统一的评价认证准则,真正净化规 范市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保护质量过硬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帮助消费者解 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生产企业也希望能够尽快出台认证措施,以促进空气净 化器市场的健康发展。 1、《空气净化器》 GB/T 18801-2002和《空气净化器》 GB/T 18801-2008 2002年我国制定发布了我国第一部空气净化器标准 GB/T 18801-2002《空气 净化器》。 2008年重新进行了修订《空气净化器》 GB/T18801-2008。标准规定 了空气净化器的型式、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细则、标志、包 装和储存以及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空气净
目录
1导论
1.1水的再利用
1.2任务和范围
2方法概述
2.1概述
2.1.1步骤1――建立研究的边界尺度
2.1.2步骤2――再利用的评估和确定
2.1.3步骤3――评估技术及应用可能性
2.1.4步骤4――实施新的再利用模式
2.1.5步骤5――检查和修正
2.2步骤1建立研究的边界尺度
2.3步骤2再利用的评估和确定
2.3.1净水法问题
2.3.2空气净化法案
2.3.3水资源有限问题
2.3.4经济问题
2.3.5其它问题
2.3.6水资源再利用工业调查
2.4步骤3评估技术及应用可能性
2.4.1工业用水分类
2.4.2工业废水特点
2.4.3水分析数据
2.5步骤4实施新的再利用模式
2.5.1缺点
2.5.2工艺过程瞬变
2.6步骤5检查和修正
3水回收工艺
3.1引言
3.2技术总结
3.2.1生物氧化和生物处理工艺概述
3.2.2炭处理(吸附和吸收)工艺概述
3.2.3离心分离工艺概述
3.2.4化学氧化工艺概述
3.2.5结晶工艺概述
3.2.6电渗析工艺概述
3.2.7蒸发处理工艺概述
3.2.8过滤工艺概述
3.2.9浮选工艺概述
3.2.10重力分离或沉淀工艺概述
3.2.11离子交换工艺概述
3.2.12膜分离工艺概述
3.2.13沉淀工艺概述
3.2.14固化或稳定工艺概述
3.2.15溶剂萃取工艺概述
3.2.16汽提工艺概述
3.2.17热处理工艺概述
4实例研究
4.1选择的依据
4.2铝冶炼厂
4.2.1目的
4.2.2背景
4.2.3设备介绍
4.2.4目标
4.2.5数据和水平衡
4.2.6限制和评价
4.2.7方案设计
4.2.8实施
4.2.9研究结果
4.3造纸厂
4.3.1目的
4.3.2背景
4.3.3设备介绍
4.3.4目标
4.3.5数据、水平衡与设计
4.3.6减少废水流量的选择方案
4.3.7实施
4.3.8研究结果
4.4运输设备厂
4.4.1目的
4.4.2背景
4.4.3设施介绍
4.4.4目标
4.4.5数据和水平衡
4.4.6限定参数与评估
4.4.7实施
4.4.8研究结果
4.5发电厂
4.5.1目的
4.5.2背景
4.5.3目标
4.5.4设备说明、数据及水平衡
4.5.5约束和鉴定
4.5.6实施
4.5.7研究结果
4.6总结
5发展动态
5.1基本内容
5.2发展动态介绍
参考文献
附录A水再利用调查表
附录B调查机构和反馈信息
附录C水分析数据
C.1采样方法 C.1.1定时取样
C.1.2混合采样
C.1.3连续采样
C.2采样技术
C.2.1手工采样
C.2.2自动采样机
C3样品处理
C4分析问题
C.5参考资料
附录D 词汇注释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