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昆明市清查非农业建设违法用地的处理办法 | 目 的 | 加强对我市城乡土地的管理 |
---|---|---|---|
根 据 |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9711号 | 性 质 | 文件 |
第三条 对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的土地,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占而未用的土地,由县(市)区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予以处罚,其中,占用耕地的,还应由占用者负责复耕。
(二)属于已建成项目或在建项目的用地,依照《土地管理法》和《实施细则》予以处罚,并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补办土地使用手续。
第四条 在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内,各县(市)区已越权审批的土地,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对占而未用且计划项目、资金不落实的,由县(市)区土地管理部门采取自查自纠的办法,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占用耕地的,由原批准机关负责复耕。
(二)对计划项目、资金落实的,必须依法补办土地使用手续,未补办土地使用手续实施用地的,按照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
(三)属已建成或在建项目的用地,依照《土地管理法》和《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处以每平方米15元以下的罚款,并按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补办土地使用手续。
第五条 未经批准,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公路保护范围内进行非农业建设项目和影响城市(镇)规划实施的项目,必须依法拆除。非法占用的土地,依法予以处罚后,严格按城市(镇)规划要求的功能,依法使用。
第六条 以划拨、受让方式获得的土地使用权,闲置一年以上的,按《云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征收土地荒芜、闲置费;闲置两年以上且近期不能开发使用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行为造成延迟动工开发的除外。
第七条 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凡在清理土地自发交易时按各县(市)区规定的申报期限(1996年10月前)已申报登记,但因审批手续不完善的,由各县(市)区土地管理部门依照审批程序、权限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未在规定的期限申报登记,或者登记后拒不办理有关手续,以及新发生的自发交易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从严惩处,并限期补办手续。
第八条 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其他单位利用乡镇企业用地搞房地产开发,或者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联合建房的,凡未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权限依法办理有关手续的,按非法占地予以处罚后,依照《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补办土地征用和出让、转让手续。
第九条 以“四荒”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凡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非农业建设的,按非法占地予以处罚后,必须依法补办非农业建设用地手续。
第十条 农村居民每户依法享有一处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对农村居民超过批准面积多用的宅基地,如不影响村镇规划、不便拆除的,根据省政府转发省土地管理局《关于加强城乡居民自建住宅用地管理的规定》第五条规定处理;对多处占地建房且超过规定的宅基地用地标准,又不交还老宅基地的,由原批准机关依法将超标宅基地连同地上建筑物收归集体所有。
烤房、看棚为生产性临时用地,应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凡未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已建成或在建的烤房、看棚等用地,应按非法占地予以处罚后,补办临时用地手续;凡以建烤房、看棚为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建盖住宅的,按本条前款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未经批准占用耕地建砖瓦窑的,必须限期拆除,并按每平方米处以5至15元的罚款。未经批准占用其他土地建砖瓦窑的,按非法占地予以处罚后,依法补办有关用地手续。经批准建砖瓦窑,但在国有土地、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取土、取沙,致使土地遭到破坏的,必须交纳复垦保证金,由县(市)区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其中,已经在耕地上取土的,必须限期复耕。
第十二条 对本办法规定允许补办用地手续的违法用地者,必须依照《土地管理法》和《实施条例》进行处罚后,再按照下列规定补办土地使用手续:
1.已建成或在建项目的用地,允许按规划、土地管理的审批程序、权限补办土地征用、使用及临时用地手续,同时除依法缴纳耕地占用税等各项税费外,占用耕地的还应按所占用耕地面积每平方米10至20元的标准缴纳耕地占用补偿费;属临时用地的,占一年按占用时年产值的一倍缴纳耕地占用补偿费。
2.在主城区、次城区、公路沿线的违法用地,符合规划要求的,由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审批办理征用手续;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但近期城市(镇)规划实施暂时涉及不到的,经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但批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期满后可继续申请。在批准期限内,如国家建设需要,由用地者无偿无条件自行拆除;影响规划的,不得补办用地手续,必须拆除违章建筑物。
3.在城市(镇)规划范围外,属本集体经济组织自营、联营、自办、入股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不征为国有,并可根据对土地实行“两权”(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原则,办理乡镇企业用地手续,但集体股份不得转让。因转让、出租、抵押附着物,而发生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必须征为国有,属经营性用地的一并报批补办出让手续。
4.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补办用地手续的,必须有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发放的规划用地许可证,才能补办征用手续;若无规划用地许可证的,一律按临时用地补办用地手续。
5.对过去清查已作过处理的违法用地,这次不再重新处理,如土地使用手续不完善的,应按本办法规定补办用地手续;过去只清查而未作处理的,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6.申请补办各类用地手续的时间,从1997年8月1日起至1998年8月1日止,对拒不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的,按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理。
第十三条 在清查工作期间,未报、拒报、虚报、瞒报土地使用状况的行为,一经查实,按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
第十四条 对各类违法用地的行政处罚,按自查自纠的办法进行,对越权批地的行政处罚,由原批准机关的上级行政执法部门处罚。
第十五条 对违法批地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按照《云南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行政处分的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本处理办法,仅适用于1997年4月15日以前发生的各类违法用地行为,1997年4月15日以后发生的违法用地行为,按照国家、省、市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昆明市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各县(市)区制定的处理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城乡土地的管理,依法规范土地使用秩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97)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云政办发(1997)79号《关于在我省全面开展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开发区,未按计划进行开发的土地,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招商引资,加快土地的开发利用。
未经省级及其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开发区,一律自行取消,征而未用或占用的土地,必须依法复耕。确需使用土地的,应当按照计划、项目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法用地经过处罚后,如果违法用地符合用地总体规划,是可以补办用地手续的。 你可以向当地土地部门咨询该土地的用途。
1、超出两年未动工开发建设,未建有厂房的土地,不能直接办理转让过户手续,必须先按闲置土地处置程序作出处置,收回土地使用权;或足额收取闲置费后,再另行安排新工业项目。2、超过出让合同约定开工时间又未超两...
1、超出两年未动工开发建设,未建有厂房的土地,不能直接办理转让过户手续,必须先按闲置土地处置程序作出处置,收回土地使用权;或足额收取闲置费后,再另行安排新工业项目。 2、超过出让合同约定开工时间又未超...
河南省非农业建设项目征地水利基金征收办法(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四日)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解决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的问题,以加快水利建设步伐,省政府决定,从1994年起,开征非农业建设项目征地水利基金。第二条非农业建设项目征...
1 / 27 昆明市建设工程再造流程操作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行政审批效率, 切实解决行政审批互为前置问题, 营造优质软 环境,加快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等 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综合流程办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项目是指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公路交通工程等项目。 第四条 建设单位在申报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时, 应当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和法律法规, 按照 建设工程行政审批综合流程 (详见附件 ),提交完整的审批要件 (详见附件 ),逐步办理审批事项, 在 申办下一流程时,应当完成上一流程行政审批。 特殊审批事项的,须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后, 方可审
任何森林资源清查都与一定地域关联。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可依调查目的,分别在场、局(县)、省(区、市)、国家等不同地域范围内建立,但一般只能对建立体系的范围提供可靠的森林资源数据估计。而这种对特定范围的估计,远比同样范围内用细部调查数据的积累结果可靠和快速,地域范围越大,效率越高。森林资源清查能以较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查清全国及各省(区、市)的森林资源状况和消长变化,积累大量可比的森林资源信息。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自1977年建立以来,经过多次复查,其清查成果为国家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强化资源管理,促进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森林资源清查成果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连续可比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快得到国家和地方的普遍认同和应用。
森林资源清查的目的与作用服从于特定时期国家、地区、部门,以及相关利益团体对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培育、经营、保护和利用的具体要求。森林资源清查的目的是综合的、多样化的、动态变化的。概括起来,森林资源清查的主要目的可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特定时期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既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高低,同时也需要关注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安全。林地和森林作为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和自然资源,不仅可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必需的多种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正是由于采取每隔5年进行一次固定样地调查,就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各类林业用地动态、森林资源、森林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湿地、土地荒漠化等)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从而进一步为国家从宏观上确立林业在国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做出正确判断。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数据为国家宏观决策以及制定林业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为调整林业发展方针和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和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重要行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承担的主导任务不同。而林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查,既取决于国家管理体制的变革,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要求,同时也受制于国家对林业发展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林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符合中国的林情。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林业继续提供日益增长的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同时更需要中国林业为建立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做出重要贡献。
3、为全国生态质量监测提供重要数据
在全国范围内,及时掌握生态质量,特别是土地利用覆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等动态变化规律,是国家制定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调整环境政策等的重要依据。鉴于森林资源清查每隔5年进行一次,同时所调查要素基本包括了反映生态质量及其变化的主要内容,与生态质量其他监测体系共同构成监测网络,因此,也决定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在全国生态质量监测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
4、为编制国家和地言林业区划提供基础数据
林业既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基础产业。从林业自身特点来看,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需要,在宏观上解决森林资源配置问题,妥善安排公益林、商品林比例和配置。为此,必须以翔实、准确、可靠的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现状、森林资源基础等方面的基础资料为基础,而森林资源清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也决定了森林资源清查满足森林区划需要的基本目的之一。
5、为编制林业发展计划提供直接信息
林业计划是实施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和重要途径,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而在林业发展计划定制过程中,除了要充分考虑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需求外,林业发展现状,森林资源分布、数量、变化趋势,以及相关的森林环境状况,土地退化类型、程度、分布,以及相关的林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是编制和修订中长期林业发展计划的最直接和最充分的原始资料和信息来源。
6、为满足森林经营宏观管理-E供决策依据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是中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相关规程对森林进行分类区划界定、编制森林采伐限额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森林资源清查所涉及的因子全面系统,既包括反映森林重要性的因素也包括生态脆弱性因子,因此,可为公益林、商品林区划界定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而森林资源清查中有关森林资源动态指标,更是宏观上把握森林资源消耗速度,制定国家和各省(区、市)大尺度森林采伐限额的直接依据。
7、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效果监测与评价
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是当今中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林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林业重点工程具有规模大、范围广、建设内容复杂、时间长等特征,工程进展及其实施效果监测与评价,是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和工程调整的重要依据。通过森林资源清查,不仅能够有助于掌握工程进展,更重要的是可能及时反映出工程实施所带来的生态、经济等效益。对工程质量、效果做出及时准确监测和评价,从而起到监督与规范工程的目的。
8、对森林经营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核心。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任务来看,就是要依据特定时空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要,采取更新、经营、保护和利用等林业活动。通过森林资源清查就能及时反映出所采取的森林经营措施是否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是否有利于提高森林生产力、是否有利于保护水土资源、是否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从而为改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9、对影响与制约林业发展的因素综合评价
林业建设、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受到特定时空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持续经营,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直接作用。因此,通过森林资源清查,就能够及时反映出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变化,系统诊断和评价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所必须关注的社会经济因素,应对林业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出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对于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现实和潜在能力,及其满足程度,为将林业发展纳入区域可持续发展框架提供基础信息。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清查可以查清土地利用覆盖、立地与土壤、森林基本特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和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关键因素,并通过绘制全国森林分布图,森林资源现状数据汇总、前后期的资源动态变化数据分析等,从而为生态保护、林业建设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基础信息。因此,加强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已成为当今各极政府和林业部门,以及森林经营单位,为实现现代森林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
森林资源清查是为不断满足国家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过程中,对森林木质、非木质林产品和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功能需求结构变化,从森林资源自身增长、分布规律和特点出发,结合中国国情、林情和中国森林资源管理特点,采用抽样调查技术和以“3S”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以省(区、市)为控制总体,通过固定样地设置和定期实测的方法,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2004)技术要求,以及国家林业局对不同省份具体时间安排,定期对森林资源调查所涉及的地类变化、森林面积、蓄积及其变化等一系列调查因子,采取相应的调查手段,准确、及时查清相关调查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和动态分析,对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变化做出综合定价,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图件的过程。
森林资源清查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面向21世纪森林资源清查的总体任务就是为实现可持续林业提供信息支持。从全球范围来看,各个国家的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不同程序地涉及到下列内容: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土地衰退、立地类型、土壤类型、地形、权属、可及度、生物量、森林蓄积、其他林产品、生物多样性、森林健康状况、野生动物、人为活动和水文等项内容。按照调查对象的不同,其调查内容包括地况判读、森林植被分类(含土地利用分类)、林木(含植物)评价、树干量测、树冠量测、指示性植物调查、灾害调查、下层植被调查、年轮分析、土壤反应、叶面化学药物污染测定等项。国际上在进行森林资源清查过程中,由于内容的不断扩大,所用的评价指标和技术标准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森林调查过程中以森林生长状况和立地因子为主,部分国家已经将森林健康、森林土壤和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指标纳入调查范围。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4类:
1、常规的森林生长状况和立土因子。如树种、年龄、密度、胸径、树高、蓄积量、郁闭度、立地条件等。并且采取分层调查进行,即林木层,分为乔木层(DBH≥5cm)、幼树和灌木层(DBH<5cm)、死木、树冠特征、枯枝落叶;林下植被,包括植被图物种名录、植物群落、生命力和物候学;土壤层,包括物理性状、化学特征。
2、森林健康状况。包括森林遭受酸沉降危害和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病虫害两个方面。
3、林土壤状况。包括枯落物层的数量和化学性质(pH值、灰分含量、Corg含量、N含量、各种营养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含量等)、各层矿质土壤的化学性质(p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离子组成、石灰含量、Corg含量、N和P含量、水浸提液的阴离子组成等)等。
4、其他有关的补充性调查或研究。例如叶面积指数、光合作用能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
我国森林资源清查的任务和内容,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2004年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来看,已经反映出这种变化。调查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5个方面:
包括的要素有土地类型、植被类型、湿地类型和土地退化4个方面,其任务是通过连续清查方式,及时查清和掌握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土地植被现状及其覆盖变化、湿地和土地退化类型及其退化程度。
包括的内容涉及地形地貌、坡向坡位,以及相应的土壤类型和土层厚度等反映森林立地和土地生产力的因素。其任务在于从宏观上及时了解和掌握影响森林资源分布的地理、土壤条件及其分布特征。
包括树种、龄组、森林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直接反映森林资源基本特征的因子。其任务是通过上述因子的连续清查,直接或间接查清森林资源树种、龄级等结构,生长量、枯损量等森林生长指标,以及森林面积和蓄积现状、样地所反映的森林管理归属等,结合历次清查数据,及时反映出上述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趋势。
从森林经营主导功能和森林生态系统环境服务功能角度,通过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森林功能的关键因子、森林健康状况、生物多样性等内容的连续清查,及时查清和了解公益林、商品林分布格局和变化,掌握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病虫害以及外来有害生物等受危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程度、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及其面临的主要威胁。
包括调查样地所处的流域、气候带,以及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影响因素等。任务是为进一步统计分析森林资源按照流域、气候带等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提供基本信息,查清引起土地资源利用变化的社会、自然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