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昆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 | 1999年12月 |
---|---|---|---|
所属地区 | 中国云南 | 特色学科 | 力学 |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2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开设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工程7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力学、土木工程为云南省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通过了国家本科专业教育评估或复评估,土木工程专业为云南省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双语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名师工作室2个,与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建设项目1项,“中澳嵌入式联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学生学科竞赛20余项。
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现有力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工程结构防灾力学(自设)。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力学、土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14个:结构工程,工程结构防灾力学,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流体力学,水工结构工程,工程结构防灾力学,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专业学位点2个: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有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先进材料的力学行为与微结构设计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流固耦合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土木工程为云南省博士点培育学科。力学为云南省优势特色学科。
学院现有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省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用房约1万平方米,拥有4m×4m地震模拟振动台、SEM高温疲劳试验机、曙光500高性能计算机等大型实验设备。近三年来,学校共投入近4000万元,用于实验设备购置及实验教学条件改善。形成了“流固耦合实验室”、“先进材料微尺度损伤断裂实验室”、“岩土微结构实验室”等10个研究型实验室与创新团队。
学院科研、学术气氛浓厚。近年来,每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部)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等2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被SCI、EI、ISTP收录学术论文200余篇,
学院还十分重视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设有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的培训基地和考点;3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尤其是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土木类专业人才,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100433B
昆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于1999年12月由原昆明理工大学建力系和原云南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12年原建筑学系独立建院,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划分为土木工程学院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学院,土木院是昆明理工大学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30多年来,学院围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研究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以土木类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学科专业群,建立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下设4系1所1院:土木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市政工程系、建筑工程管理系、云南省工程抗震研究所、与学校共建的昆明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 。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共计204人,专任教师192人,其中教授30人,副高职称6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人。学院聘请了国内外多名院士、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6 人,硕士生导师90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4人。
手机上下载超级课程表,选好学校,输入学号和密码就可以查询课程表了
首先恭喜你成功来到我们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不用加试徒手画吧,不过你有绘画基础当然更好,建筑学专业才需要的。你看看专业介绍就知道了。 土木工程(理科)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深厚的...
综合实力当然是昆明理工了,老学校了,全国排能在100名内. 青岛理工和成都理工都是最近几年才改的名字.原来叫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综合排名好象是成都理工比青岛理工靠前 青岛理工是建筑类,土木...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她随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兴起和进步,随着太原理工大学的沿革与发展,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
1949年,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成立。
1955年,改为水利工程系。
1985年,扩建为土木工程系。
1996年,成立土木建筑学院。
2002年,更名为土木水利学院。
2009年9月,伴随学校学部制改革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 。
2021年7月,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党支部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2100433B
朱彦鹏教授,结构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学科责任教授,结构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土木水利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抗震救灾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与抗震学术委员会委员,《基建优化》、《建筑科学》编委。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首批入选第一、二层次人员。
朱彦鹏教授,1982年甘肃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84年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1984起在兰州理工大学任教,1987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7聘为教授,1999年晋升教授。1992年任建工系主任助理,1996年任建工系主任,2001任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朱彦鹏教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结构优化设计、黄土地基处理、黄土与湿陷性支挡结构分析与设计、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和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等。特别在结构优化设计、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黄土边坡支挡结构分析与设计和黄土地区建筑纠偏及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等方面,完成了一批具有实用意义的横向课题,特别在湿陷黄土边坡支挡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和膨胀法和诱降法建筑纠偏方面取得了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二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五项获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项成果获省教委科技进步奖,另有多项成果获得厅局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土木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工业建筑》、《建筑科学》等国外杂志、国内核心期刊,国际国内会议正式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五篇被Ei索引,另有多篇论文已被Sci和Ei核心刊源录用。主编和编著《特种结构》、《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原理-学习指导书》等教材六部,参编教材一部,这些教材都已再版,在国内高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别由高等教育和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另外编著《支挡结构设计》、《支挡结构设计计算手册》和《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模拟试题及点评》分别由高等教育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教育厅级成果奖一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1994年获得原机械工业部教书育人优秀奖,主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获得甘肃省精品课程,2003年和2007年获得兰州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两次。另外,任土木系主任和土木学院院长期间,建设了兰州理工大学槐园,土木工程专业于1999年和2004年两次通过建设部组织的评估,使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进入全国28个通过评估专业之一。作为结构工程学科带头人使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学科于1998年成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02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于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使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