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调水水源及供水范围的选定、调水量预测及调水工程规模的研究、工程规划、方案选择及分期实施安排、投资效益估算、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运用原则的制定等。通常,要首先在几个可能的水源中选定一个规划调水水源,并根据有关的法规或协议取得从这个水源调水的权利。然后,再拟定不同的调水规模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水源工程与输水工程方案。水源工程一般包括调蓄水库和引水建筑物,有时还包括调出区引水口以上的水源保护工程和引水口以下必要的补偿工程。输水工程的规模,要考虑调入区的需水量、调出区的可调水量、调水量的时段分配、与输水工程有关的调蓄工程条件,及输水工程的其他综合利用任务等。不同的工程规模可有不同的工程类型选择和相应的布置,最后通过综合比较选定。对于管理运用,跨流域调水工程要有比其他水资源开发工程更严密和更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任务的实现。在工程规划中,就应明确提出管理运行的基本方案,其中重要的原则,可采取法规或协议形式加以确立。其他规划内容与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和一般水利工程规划类似。
跨流域调水规划研究的范围较广,与流域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类似,但工作深度应基本上达到水利工程规划的要求。
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古代的水利建设中就已被采用,但限于技术条件,主要是在一些平原河道之间或中小河流之间进行调水,用以发展航运或灌溉。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建成了许多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如美国的中央河谷工程和加州引水工程,苏联中亚细亚的调水工程、澳大利亚的雪山工程等。中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几项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有:天津市和河北省引滦河水到天津、唐山,辽宁省引碧流河水到大连,山东省引黄河水到青岛,广东省从东江引水到深圳,甘肃省引大通河水到秦王川等。江苏省抽引长江水到淮河下游的工程将进一步发展成从长江送水到天津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在规划研究的还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西线工程,以及引松花江水到辽河的北水南调工程。
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有东线、中线、西线。
东线线路: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经京杭运河至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
东线优点: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小;沿线经济发达,资金技术条件好;可调水量大。
东线缺点:扬州至山东黄河段需逐级提水(地势南低北高);东线水质略差。
中线线路:长江中游三峡和丹江口水库引水至华北平原。
中线优点:利用地形可以自流;丹江口水库具备输水、供水功能;水质较好,水源稳定。
中线缺点:需挖输水渠,工程量大。
南水北调工程首先实施东线工程的原因:东线城市人口多,需水量大,水资源短缺现象最严重;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小。
调水前先解决的问题:水污染问题 。
这是地理题
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很多,只要是存在干湿差异就有可能跨流域调水。我国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红旗渠等,世界上其他国家著名的工程有: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美国西部的北水...
跨流域调水规划(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planning)是研究从某一流域的多水区向其他流域的缺水区送水,使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水资源经过调剂得以合理开发利用的规划,还包括向邻近流域分洪,沟通两流域航运,以及利用两个流域相邻河道的落差开发水电等。
它的目的一般是为城乡工业、生活供水和发展灌溉等。跨流域调水对于调出流域、调入流域和有关地区,不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在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在自然环境方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跨流域调水规划要与有关的流域规划和地区水利规划密切结合,相互协调 。
①论证调水的必要性,从缺水区具体情况出发,在全面分析各种开源节流措施的基础上,考虑从外流域调水的合理性,并预测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调水量。
②论证调水的可能性,包括水源和向缺水区输水两方面的可能性。
③分析因调水引起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跨流域调水对环境的影响很难预测,因此对这问题的处理应十分慎重。
④充分考虑调水工程方案的可接受性,妥善解决与调水工程有关的地区、部门以及其他公众之间的利害冲突。有些问题还要取得协议或制定法规。跨流域调水规划涉及面广,各方面可以接受的方案有时不是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案。在这类规划中应更加重视对社会因素的考虑 。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的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我国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严重匮乏.为此,国家极其重视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并且采取了跨流域调水的方法,为水资源匮乏地区引进新的客水水源,进而加快了我国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对于水资源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管理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跨流域调水管理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跨流域调水在管理上提出一些建议.
跨流域调水工程经济效益问题——跨流域调水工程经济效益问题
跨流域调水是通过大规模的人工方法从余水的流域向缺水流域大量调水,以便促进缺水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缓解流域人畜用水的矛盾。因为这里所指的流域一般都是空间尺度较大的流域,所以跨流域调水经常又被称为“远距离调水”。跨流域调水中的人工方法一般有两种类型:改变河流的流向和修建能输送大量水的大运河。跨流域调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沟通珠江和长江流域的灵渠工程、京杭大运河都是历史上跨流域调水的典型事例。2100433B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结合实例说明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 但在在检测学习效果中发现,学生将解决“降水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与“降水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降水”的措施经常弄混,所以需要再次强调两者的区别。而且教材中对于南水北调的描述较少,学生觉得离生活实际较远,所以通过视频、新闻等多媒体素材,加强学生对跨流域调水必要性的认识。 2100433B
跨流域调水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大体可归纳为如下的模式:调水→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变化。跨流域调水的水文效应可分3个影响区来分析:水量输出区主要是由于水量减少,从而于枯水季节在引水口以下会导致泥沙的沉积,河道特性改变,河水自净能力减低,河口海水入侵加剧等;输水通过区的水文效应,是由输水环境效应、渗水环境效应、阻水环境效应和蓄水环境效应等一系列水文环境效应引起的,调水后将抬高输水线两侧和蓄水体周围的地下水位,加重土壤盐碱化,并给水质、湖泊水域环境和水生生物带来一定的影响;水量输入区的永文效应是由外水大量引入造成的,可能导致地下水位升高,水溶盐的积累,蒸发量增加,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农田小气候的变化等。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