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公式分别是:
式中,xi和xj是变量x在相邻配对空间单元(或栅格细胞)的取值,是变量的平均值,是相邻权重(通常规定,若空间单元i和j相邻,=1,否则=0),n是空间单元总数。I系数的取值在-1和1之间:小于0表示负相关,等于0表示不相关,大于0表示正相关。C系数的取值一般在0~2之间:大于1表示负相关,等于1 表示不相关,而小于1则表示正相关。
像前面介绍的景观指数一样,空间自相关系数也随观察尺度(或分析尺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在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时,最好在一系列不同尺度上计算自相关系数,以揭示所研究变量的自相关程度随空间尺度的变化。以自相关系数为纵坐标,样点间隔距离为横坐标所作的图称为自相关图。(但是,Goodchild(1986)将以Geary的c系数为纵坐标,样点间隔距离为横坐标所作的图称为方差图。)自相关图可用来分析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判别斑块的大小以及某种格局出现的尺度。Legendre(1993)系统地讨论了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另见Sokal和Oden,1978),并列出一系列常用的计算机软件。2100433B
空间自相关分析一般涉及3个步骤(Cliff和Ord,1981;Good-child,1986):
①取样
②计算空间自相关系数或建立自相关函数
③自相关显著性检验。空间自相关系数有数种,分别适合于不同数据类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在地理统计学科中应用较多,现已有多种指数可以使用,但最主要的有两种指数,即Moran的I系数和Geary的c系数。
利用空间分析理论研究了西安市市区内13个环境监测点的空气污染物空间相关关系。经计算莫兰指数,发现各监测点污染物不存在空间相关关系。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市区内的空气污染物并非产生于局部地点。
空气调节常用计算 序 名称 单位 计算公式 计算单位 1 总热量 QT Kcal/h QT=QS+QL 空气冷却: QT =0.24*∝*L*(h 1-h2) QT—空气的总热量 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h1—空气的最初热焓 kJ/kg h2—空气的最终热焓 kJ/kg T1—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 ℃ 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 ℃ W 1—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 kg/kg W 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 kg/kg L—室内总送风量 CMH Q1—制冷量 KW △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 ℃ △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 ℃ Q2—冷凝热量 KW EER — 制 冷 机 组 能 源 效 率 Mbtu/h/KW COP—制冷机组性能参数 A—10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 KW/TR D—25%
在生产中,选矿厂采用的自磨工艺主要有两种:干式自磨工艺与湿式自磨工艺。两种自磨工艺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这两种自磨工艺进行比较分析。
从工艺组成部分来讲,干式自磨系统是由干式自磨机、风力运输、风力分级,气流净化设备等组成,湿式自磨系统由湿式自磨机、粒度控制作业、二次磨矿设备及难磨粒级的处理设施等组成。
从对原矿含水量的要求来说,干式自磨对原矿的水分含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含粘土多时,水分应低于4%以下,含粘土少时,水分在5%左右,对生产尚无多大影响。当水分大时,将引起排矿的减少,甚至排不出来,为降低水分,不得不增加热风设施。因此干式自磨的投资和生产费用较高,而湿式自磨对原矿的水分含量要求不大,可处理含水分和含泥质高的矿石。
从工艺特点方面讲,湿式自磨可以生产二段砾磨所需的砾石。而且可以开路工作,从而避免难磨粒级的积累,大幅度提高自磨回路的生产能力。干式自磨比较适于处理粗粒嵌布的矿石,而用于处理细粒嵌布的矿石时,一般干选尾矿较粗,有一定数量铁分损失,精矿铁的总回收率要比湿式自磨低0.5%-1%左右。
从对后续选矿过程的影响来讲,干式自磨易引起硫化物矿物的氧化,对浮选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且易产生粉尘、污染环境。而湿式自磨工作条件较好,且易于获得所要求的任一粒度,因此对后续的浮选工艺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发展前景上来说,因为湿式自磨工艺较干式自磨工艺,性能要优越且经济,因此发展较快。虽然干式自磨工艺不太理想,但在一些缺水地区,或粗磨,或需要得到干的磨碎产物的情况下,干式自磨还是具有较大的意义。 2100433B
空间信息分析是LIS 的显著特征和核心部分,同时,土地信息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空间统计分析的方法。利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通过对原始数据模型的观察和实验,用户可以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并以此作为空间行为的决策依据。
空间分析是基于土地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理分析技术,是指接近、毗邻、符合、交叉和其他模式的拓扑关系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广义的空间分析应当包括下述5 个基本内容: 空间位置分析、空间分布分析、空间形态分析、空间关系分析和空间相关分析。这5 个基本内容组成了空间分析的结构框架,每一个基本内容又包含一些具体的内容和方法,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空间分析技术体系。尽管如此,空间分析技术却在许多系统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例如在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技术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个系统完成辅助决策任务的有力手段。2100433B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采集、处理、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与地球表面空间相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对于具体应用来说,它是利用计算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现实世界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地理数据,为规划、管理、研究等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是建立在对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之上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特征,也成为评价一个空间信息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空间分析是基于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利用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原始数据模型的观察和实验,用户可以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并以此作为空间行为的决策依据。空间分析在水污染监测、城市规划与管理、地震灾害和损失估计、洪水灾害分析、矿产资源评价、道路交通管理、地形地貌分析和军事领域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