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框架柱的破坏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弯曲破坏
弯曲破坏是地震中框架柱常见的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柱顶或柱底处,并伴随着较大的变形。发生破坏时混凝土发生压碎、剥落,并伴随钢筋弯曲,钢筋可能达到屈服强度。
剪切破坏
剪切破坏是指框架柱在反复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表面出现斜裂缝,接着发生钢筋拉断或者箍筋张开,然后纵向钢筋屈曲,最终导致突然的脆性破坏。根据破坏形式具体又可分为剪切受压破坏、剪切受拉破坏、剪切斜拉破坏。
粘结开裂破坏
粘结破坏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钢筋与混凝土间握裹力不足被拔出而破坏;另一种是在框架柱出现裂缝后,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出现新的粘结裂缝,最终导致混凝土发生剥离破坏。
以上三种破坏模式,都会引起框架结构的破坏。若想提高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还需要从三种破坏机理入手,提高柱的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增大截面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和碳纤维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是一种适用范围很广的加固方法,对于原有框架柱尺寸偏小或者轴压比明显偏高的构件能够起到明显的抗震加固效果。这种方法的缺点也较为明显,对原有构件的增大会导致建筑空间变小,同时影响其他构件的受力性能。
外粘型钢加固法利用结构胶将型钢构架与混凝土粘接在一起,共同受力。外粘型钢能显著改善结构性能,对使用空间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外露的钢构件额外的防火、防腐要求较高。
碳纤维加固法能够有效提高框架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与位移延性。利用碳纤维布对框架柱进行加固,对原结构扰动最小,基本不增加重量同时不影响结构的外形,具有轻质高强、施工简便、抗震性能提高明显的优点。
虽然抗震加固的方法不同,但所有方法中都离不开材料质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这几种方法都需要用到结构胶粘剂来进行施工,由于技术、制作工艺等方面的问题,不同厂家的结构胶往往会有较大的不同,采用强度低的结构胶很容易让人产生加固效果不明显,无法提高抗震性能的错误观念。 2100433B
框架结构凭借其布置灵活、实用性强的优点,在现代建筑中有着较普遍的应用,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数建筑都属于框架结构。近年来,地震的频发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致使人们意识到建筑物抗震加固的重要性,对于最常见的框架结构来说尤为如此。
众所周知,框架结构中,墙体不承重,只起到围护与隔离的作用,柱是承重的主要构件,承担着整个结构的竖向荷载与水平力引起的附加荷载。框架柱一旦发生破坏,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因此在抗震加固中,更应重视框架柱的抗震加固。
柱纵筋是按抗震连接还是非抗震连接?主要是柱纵筋搭接长度的问题,而搭接长度直接与纵筋的锚固长度有关,在11G101系列中,四级抗震和非抗震的基本锚固长度取值是一样的,因此四级抗震的框架楼,框架柱采用搭接...
框架结构的柱、梁和板,都是抗震结构,只是设计会根据其建筑确定不同的抗震等级。构件结构是砼和钢筋材料结成。
是算砼量吗,如果是,柱拉通算,梁算到柱边 那个应该是一种构件是钢的,另一种构件是砼的,对吧,一般预制构件安装到是有接头灌缝
砌体结构地震后破坏形式与加固措施——分析了四川绵阳九洲国际软件园一期工程2号综合楼在四川5•12汶川大地震中主体结构破坏的现状和成因,并对破坏的构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处理意见,总结了对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心得及浅显建议。
通过实例对框架柱的轴压比及抗震性能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体外粘贴包裹碳纤维片材补强技术,对柱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得到提高从而降低柱的轴压比,使原轴压比超限的柱满足规范所规定的要求。
框支梁与框支柱用于转换层,如下部为框架结构,上部为剪力墙结构,支撑上部结构的梁柱为框支柱和框支梁。框支柱与框架柱的区别也就是所用部位不同,然后结构设计时所考虑的也就不尽相同了。
简单一点就是:框支柱是支撑框支梁的柱,用于转换层。框支柱与框架柱的区别在于框架柱与基础相连。
框支柱以下的柱都是框架柱,而不与剪力墙相连的梁则为框架梁。
营房抗震加固,为抵抗地震力破坏,对已建营房和建筑物所采取的加固技术措施。通常按照抗震鉴定、加固设计、设计审批、组织施工、工程验收五个程序实施,经过抗震加固的营房,在遭遇相当于抗震鉴定加固所采用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并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2100433B
依据最新《16G101-1》中有关“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列表注写方式”中的规定,框架柱和转换柱的底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顶部标高系指楼板上表面标高,亦既是层高。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范:
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柱平面平面图,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
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尚应按第1.0.8的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