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会计科目校验码 | 数据输入 | 较为复杂的工作 |
---|---|---|---|
混合使用 | 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操作 | 往业繁杂 | 系统职能部门与其他部门业务 |
(一)数据采集控制
数据采集是指原始业务文档的手工准备过程。数据采集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输入资料在合理授权的基础上正确地编制、完整地收集、安全地传送。具体的控制目标包括:①编制的凭证信息完整、数字正确、业务分类合理;②所有业务经过合理授权;③呈送所编制凭证的时间恰当,没有遗漏、复重或丢失;④及时发现、更正错误。为此需要采取下列的控制手段的措施:
1、建立明确的凭证编制程序。规定需要使用的凭证、编制凭证的时间、凭证的编制检查和授权输入的负责人员。我国现行有关制度规定,所有业务均必须编制记账凭证收付款凭证一般要求手工编制;具有一定计算或编制规律的转账凭证,可由机器编制并打印输出,但仍须同收付款凭证一样,由操作员、复核、主管共同签章后,才能登记有关账簿。
2、原始凭证设计。原始凭证中应包括所有重要的信息。除了日期、编号、摘要、经手人、制单、核准之类的内容外,用于电子计算处理的凭证中还应包括编码、控制总数、保留期等项内容。
3、合理的凭证管理制度包括凭证的收发保管和职责分工等内容。
4、制定工作手册。详细说明凭证编制时间,各种编码的使用,凭证传送的手续和时间,凭证审核的内容和负责人等。
5、合理的资料保管制度。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之后,原始资料的保存仍然是必要的,它便于查找追踪和资料重组的进行。在电算化系统中,原始资料应由各业务职能部门保管,对保管期要经研究做出明确规定,对原始资料的使用和销毁应批准,控制措施。
6、合理设置使用控制总数。所谓置控制总数,指对成批处理的经济业务凭证,以某种特征为基础(如凭证张数,金额)计算总数并事后核对每批的总数的一个控制手段。使用该种技术,便于发现如下问题:①丢失的凭证;②插入的未经授权的凭证;③未经授权改动经济业务凭证中有关数据。
(二)数据准备控制
数据准备指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内存)前,对数据进行汇总、转换的工作过程。数据汇总即将一定时期内的业务数据汇集成批以供集中输入和处理;数据转换则是指将业务数据转换成机器可读的形式。在数据准备过程中,经常出现汇总分类错误、遗漏、重复、改动及编码错误,为了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并及时发现各种错误,应采用多种控制手段。
1、编制有关输入准备工作内容、方法及程序要求的书面文件。这部分内容可写在有关的操作说明中,也可以在电算化单位的有关岗位责任制中加以规定。规定的内容应包括数据汇总、转换过程中的岗位分工、责任制度、数据传递路径、错误改正程序等。
2、事先设计规定数据格式。实现格式化操作,有利于减少数据转换过程的错误。在设计输入格式时,要尽量减少填写项目,减少输入凭证的种类,输入画面的设计尽可能与实际凭证相似。
3、尽量使用周转文件。周转文件是指同时作为输入、输出的文件;某些相对固定的信息其输入与输出完全相同,可设计能够周转使用的文件,其中相对稳定的数据项目(如信用卡中的顾客账号)以机器可读的形式打印出来,每次再输入时无需人工准备。
4、设置资料存取日志,计算控制总数。这样做的作用在于发现数据在传送、准备过程中的任何错误。存取日志一般应包括批号、批种类、发出与接收时间、控制总数及有关责任人员的签章等项目。
5、数据准备核对。指对操作员通过键盘录入磁盘、磁带或其他外围存贮器的数据正确性的人工复核。
6、计算机编辑检验。指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通过计算机逻辑比较,检查数据是否准确、完整、合理。
(三)数据输入控制
输入过程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将存贮在磁盘中的数据输入主存贮器。这一过程中的控制,一是防止输入时遗漏或重复;二是检查数据中是否仍然存在错误。采用的控制手段有些需要人工完成,有些可以由计算机程序实施。
控制总数是主要由人工完成的重要的控制手段,对于输入的数据,可以由计算机或手工计算出有关的控制总数,系统职能部门的输入组负责人应将其与接收数据时得到的控制总数相互核对,以发现输入全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
在输入时能够由计算机完成的校验比数据准备时内容要广泛得多,除字码校验外,大逻辑校验中还可采用如下几种程序化校验方法。
1、平衡校验。在会计理论中存在许多平衡关系。如: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资本)账务处理过程中,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期初(末)借方余额合计=期初(末)贷方余额合计,等等。依据这些平衡关系,可以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设计一些检验程序,在数据输入、处理乃至输出各个环节检查平衡关系是否保持;如果应有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则说明发生了错误,由计算机给出错误信息,由用户修改。
2、顺序校验。在手工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为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对许多业务凭证采用了顺序编号的办法,对防止数据的丢失、重计及其他各种错弊的发生起到很大作用。在电算化系统中,顺序编号控制的原理依然适用,所不同的是除手工系统中的人工、纸张编号外,还可对输入内存的各种数据由机器自动编号,若出现缺少或重复号码,则给出错误信息。将此方法应用于数据输入过程,可有效地防止数据错弊的发生。
3、完整性校验。在数据输入过程中常出现遗漏某些字段的错误,尤其是有些字段的遗漏极易导致舞弊现象的出现,如主管人员签字等。为此,电算化系统程序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某些字段应为强制性字段,即这些字段的缺填将导致计算机拒绝处理,给出错误信息,待有关人员补充后才为计算机所接受。
在数据输入中发现的错误如何处理和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与数据准备阶段的情况不同,最后的数据输入受到一定条件限制,某一批数据输入过程中断了,很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数据输入与处理,甚至整个系统的核算。另外,成批处理时,数据输入很集中,发现的错误种类较多,原因可以涉及到各个业务职能部门,这给错误的更正和重新输入的组织工作增加了新的困难。因此,需要专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应该研究确定错误更正及再输入的工作程序和控制手段。设计的程序和控制应能保证:
(1)错误发现后立即打印或显示出来;
(2)提供的错误信息完整,指明错误种类、有关的业务职能部门、错误的金额及影响等;
(3)错误发现后立即转移到应用程序能够辨认的待处理文件中;
(4)错误发现后,有关的控制总数及时得到调整或说明;
(5)错误的更正、再输入设有专人跟踪检查;
(6)提供发现的错误更正状况定期报告;
(7)业务职能部门对错误信息的处理以及管理上的分析和利用。
为了在对错误进行处理的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应该为事后的检查提供必要的线索。因此,应该将每批有效经济业务清单及有关控制总数、被拒绝的经济业务清单总数、待处理错误文件以及再处理业务清单打印出来,所完成的核对、检查工作应留有相应的标记。对于那些已发现属于错误或无效经济业务数据,但由于种种原因需要继续加工处理的情况,应该建立跟踪记录。
在实际工作中,数据准备与输入可能是一次性完成,上述的控制措施也应该综合考虑。
(四)会计账务处理系统输入控制
会计账务处理系统可以以原始凭证为直接输入的依据,也可以以记账凭证为直接输入的依据,或者以两者作为直接依据。以记账凭证为直接输入依据,可能发生的错误或问题主要是:(1)会计科目输错;(2)金额输错;(3)记账方向错误;(4)对应关系错误(5)输入速度慢。
为克服这些问题,可采用下列控制方法:
1、建立科目参照文件;当输入会计科目编号时,系统首先在参照文件中查找,找不到的科目在屏幕上显示后表明不是要输入的科目,则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如果输入的科目确系非法科目,则废除已输入科目,重新输入正确和科目代码,若是新增科目,则该科目应追记参照文件。
2、设科目代码校验位。给二级或重要的一级科目代码加一个校验码,校验码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数字。
3、设立对应关系参照文件。每张记账凭证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科目,每个科目输入的正确性并不能保证这笔分录是正确的,因为还可能发生账户对应关系错误。对此,可根据业务间的相互关系事先确定每个科目的对应科目,建立参照文件。当输入完一张记账凭证后,访问参照文件,检查和判断输入的科目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程序设计中可根据这种逻辑关系设置逻辑判断,检查科目对应关系是否正确。
4、试算平衡法。对每笔分录,都可进行试算平衡检验。做法是:将试算平衡方法程序化,当一笔分录输入完后自动对其进行检查。在借贷记账法下,试算平衡公式是:借方科目金额合计等于贷方科目金额合计。
5、控制总数法。控制总数据可以是凭证张数,也可以是金额合计数。
6、屏幕审核法。对输入的记账凭证在屏幕上再次显示出来,加以检查,
7、二次输入法。将数据先后两次进行输入或同时由两个人分别输入,将两次或两次输入的结果进行比较,可发现输入是否错误。
8、屏幕表格化。在屏幕上出现一个输入画面,这幅画面最好与操作员手中的输入单一样,使操作员在输入过程中,就好比他平时在制凭证一样,达到减少输入时间的效果。2100433B
在资产的存货一栏!
应当根据工资清单,所发生的工资费用在相应科目归集后,期末计入合同成本中的人工费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直接人工费贷:应付职工薪酬不可以直接计提即发放。因为,发放时要代扣个人负担部分社保费、个人所得税、...
会计的会计科目有: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银行专用 新增) 4 1004 存放同业(银行专用 新增) 5 1005 其他货币资金 ...
1 ### 库存现金 2 ### 银行存款 按照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 存款日记账 ” 3 ### 其他货币资 金 设置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明细科目 4 ### 交易性金融 资产 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 “成本”、“公允价值变 动”进行明细核算。 5 ### 应收票据 按照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并设置 “应收票 据备查簿 ”,逐笔登记每一商业汇票的种类、号数和出票日、票 面金额、交易合同号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 名称、到期日、背书转让日、贴现日、贴现率和贴现净额以及 收款日和收回金额、退票情况等资料,商业汇票到期结清票款 或退票后,应当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6 ### 应收账款 按照发包单位(或建设单位、业主)及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7 ### 预付账款 按照
1 ### 库存现金 2 ### 银行存款 按照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 存款日记账 ” 3 ### 其他货币资 金 设置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明细科目 4 ### 交易性金融 资产 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 “成本”、“公允价值变 动”进行明细核算。 5 ### 应收票据 按照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并设置 “应收票 据备查簿 ”,逐笔登记每一商业汇票的种类、号数和出票日、票 面金额、交易合同号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 名称、到期日、背书转让日、贴现日、贴现率和贴现净额以及 收款日和收回金额、退票情况等资料,商业汇票到期结清票款 或退票后,应当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6 ### 应收账款 按照发包单位(或建设单位、业主)及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7 ### 预付账款 按照
(一)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二)会计科目表
会计科目表的内容包括顺序号、编号和科目名称三栏。2100433B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于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方法。设置会计科目,需要将会计对象中具体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设立一个会计科目,凡是具备这类信息特征的经济业务,都应该在这个科目下进行核算。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为每一个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例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账务处理所遵循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是指除了各行各业有共性的会计科目外,还应根据各行各业会计对象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如:工业企业必须设“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 全面:指内容上不能有遗漏
(二)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设置科目时,要兼顾对外报告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要求。例如:为了反映企业实收资本情况,可以设置“实收资本”账户,为了反映企业债务情况,可以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可以根据管理需要设置总账和明细账。
(三)要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统一性:就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规定,对于核算标准、口径都要一致。
灵活性:在能够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调整,设置或增补会计科目。
主要是防止两种倾向:过简或过繁
(四)要简明、适用,通俗易懂
(五)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如: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等科目, 同时科目的设置又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不同时期的指标具有可比性。
会计科目的分类(级次)
(一)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
1、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的科目。其中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等科目。
2、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科目。其中流动负债类科目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利润”,“应付利息”等;长期负债类科目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科目。
4、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主要有“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
5、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反映收入和费用的科目。损益类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二)会计科目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
1、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总账科目):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的核算指标,由财政部或主管部门设置。
2、二级科目 (为避免在总分类科目下设太多的明细科目,可在总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提供的指标比总账详细、比明细账具体)
3、明细分类科目(三级科目、明细科目)对总分类科目所包含的内容作进一步分类,以提供详细具体的核算指标。一般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