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会计核算职能 | 别 名 | 反映职能。 |
---|---|---|---|
目 的 | 为管理经济活动会计信息 | 职能含义 | 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1985 年颁布的《会计法》和2000年修订后的《会计法》将其归纳为七类。它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如企业的销货款、购货款和其他款项的收付,股票、公司债券和其他票据的收付等;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如材料的购进与领用,产成品的入库与发出,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减少;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如企业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的增加和减少;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如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支出,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如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业务成本、销 售税金及附加,表现为盈利,要按规定进行分配,反之即为亏损,要按规定进行弥补;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核算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比较。
(1)真实。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只有会计核算记录的数字和情况是真实的,才能保证记账、算账、报账是真实的,会计资 料才是有用的。真实是会计的生命。会计核算的过程应当如实再现经济活动的全貌。
(2)准确。要求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合理、合法的,有关数字的计算是正确的。
(3)完整。要求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各方面或全过程都得到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不得有所遗漏。只有会计核算完整,才能为领导、有关单位和群众提供全面、正确的资料,才能为领导做出经营决策,有关单位制定政策、计划,群众参与和监督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依据。
(4)及时。是要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按时得到会计处理和记录、计算,并根据有关规定按时向有关对象报告。及时为单位领导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时为企业各部门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对生产过程的耗费进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5)比较。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多方面进行比较,作出 恰当的估计和判断,做到投入少而产出多。如企业采购材料,销售产品。比较包含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才能发挥会计的应尽之责,会计之于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 发挥。人们习惯对一事项所说的合算不合算,就是看是不是经济、节约。可见,比较是会计核算的内核属性之一。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报告,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职能。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周转、资金的退出三个阶段。经济业务事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基本同会计要素顺序)(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1.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
对于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法》第十条作出了具体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可以作为款项收付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
给你提供一份学校会计制度参考一下。 2011-03-07 15:28 补充问题 民办的职业培训学校,国家会按培训合格人员数给预一定的补偿! 如果以盈利为目的,可以采用企业会计制度。 附件:中小学校会计...
会计核算是指运用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记录,计算,加工,整理,汇总并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过程。通俗的讲就是从事记帐,核算,报帐的工作,他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记帐就是会计人员运用会计方法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录下来;算帐就是在记帐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会计指标;报帐就是通过编制会计报表方式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会计监督职能
监督本身的含义是“监察”和“督促”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按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信息,审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并对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会计监督有以下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核算职能提供的各种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2.会计监督是在会计核算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会计管理已经渗透到生产领域的各个环节,从事后的算帐报帐,逐步事前预测,事后控制,分析评价经济效果,考核业绩,参与决策等,相应的,会计职能也在不断的充实和发展,新的职能不断出现,除了核算和监督两个职能外,还出现了会计的预测职能,决策职能,控制职能和分析职能等。他们和会计的基本职能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具有层次性结构的会计职能体系。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时效,不得拖延、积压。
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明晰性有两层意思:一是会计信息简单、扼要;二是会计信息明了、准确。
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按是否应该计入本期损益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
配比性原则 配比性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起来进行比较,以达到合理的经营成果。
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因果一致性;二是期间的一致性。
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保守性原则,它要求会计核算在遇到不确定因素从而带有估计成分时,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使核算结果的乐观程度尽量降低。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是指各项财产和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发生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2.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
3.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下,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设置与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根据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不同特点和经济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按分类核算的要求,逐步开设相应的账户。2.复式记账。复式记账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3.填制和审核凭证。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由经办人或单位填制原始凭证,并签名盖章。所有原始凭证都要经过会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审核,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4.设置与登记账簿。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
5.成本计算。对应记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财产清查。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和资金的实有数额。
7.编制会计报表。根据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概括地、综合地反映各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
特点
会计核算各方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算方法体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首先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加以审核;同时按照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并在账簿中开设账户,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运用复式记账法登记账簿;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各种需要确定成本的经济业务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成本计算过程中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账簿;对凭证、账簿等会计记录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根据核实后的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会计核算职能的地位。高校会计核算职能要旨是在高校二级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二级单位进行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管理体制,实质是资金的所有权和核算权分离,核算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一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安排,其特点如下:
会计核算职能与二级单位或部门建立委托、受托关系,二级单位或部门与会计核算职能签定委托书,确定委托、受托关系,委托核算中心代理会计核算,二级单位或部门指定专人办理报账等事项,具有会计监督功能;二是统一账户管理,核算中心为每一个二级单位和或部门建立内部账户,配发资金结算手册,预留付款印鉴,不开设外部银行账户,核算中心具有一定的银行服务功能。
.集中办理结算。会计核算职能为二级单位或部门集中办理资金结算,一是二级单位或部门不设会计、出纳,其现金收入、支出等资金结算,与外部单位往来代收代付等由二级单位或部门指定专人到核算中心办理。二级单位或部门收入直接记入二级单位或部门内部账户,然后支付使用,一般不得透支。二是集中进行会计核算,核算中心审核二级单位或部门报来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往来报表,为二级单位或部门定期提供对账单,随时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资料。三是集中管理会计档案,二级单位或部门会计档案全部由会计核算职能统一保管,分二级单位或部门分年度装订成册,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编目、立卷、归档。
一是建立支出审核制度,二级单位或部门报表的所有单据都必须有单位印章、主管领导人签章必须与预留印签一致;二是建立凭证审核制度,会计核算职能必须严格审核二级单位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才能报账和进行账务处理。督促二级单位所有原始凭证达到“四有”:即有合法凭据;有付款印鉴,有使用用途,有经办人的印章。根据二级单位不同的业务活动需要,科学使用会计软件,开展会计核算,严格按照账务处理流程操作,及时、准确、完整的计算、记录、反映其财务收支和各项经济活动情况,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全面监督。
建立现金管理制度,根据各二级单位现金流量核定一定额度的备用金,以减少报账人员的工作量。现金实行限范围的管理,严格滥用和超范围使用资金。核算中心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对二级单位或部门情况做到“三勤”,勤了解二级单位或部门项目、勤了解现金来往规律、勤了解现金来龙去脉。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实行“四定”:即定人员,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相互制约;定制度,购入、发出、核销、回收等环节建立票据台账,相互签字制约;定数量,根据业务需要定供票数量;定期缴销。2100433B
会计核算 ——施工企业核算办法讲解 一、施工企业会计补充会计科目的设置 施工企业需要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 ―周转材料‖、―临 时设施‖、―临时设施摊销 ‖、―临时设施清理 ‖、―工程结算 ‖、―工程施工‖ 和―机械作业‖科目。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施工企业确认的工 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分别通过 ―主营业务收入 ‖和―主营业务成 本‖科目核算,新办法对其核算内容进行了补充。工程施工合同预计 损失准备通过在 ―存货跌价准备 ‖科目下增设 ―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明细 科目核算。工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拨付所属资金 ‖、―上级拨入 资金‖和―内部往来‖等科目。 二、周转材料的核算 周转材料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多次使用,并可基本保 持原来的形态而逐渐转移其价值的材料,主要包括钢模板、木模板、 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施工企业应该增设 ―周转材料 ‖会计科目来 核算施
会计在其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会计程序和相应的会计方法,这些方法被各种类型的组织所采用,并得到了普遍认同,这种普遍认同使得会计的行为得以规范。本文就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叙述。
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还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
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进行预测,参与计划,参加决策;
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是干预经济活动;
事后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记账、报账、算账。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一)可以使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会计记录正确、完整,会计信息相关、可靠;
(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会计核算环节和手续,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三)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分工协作、责任划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也有重要意义。
我国常采用的会计核算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程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和多栏式日记账核算程序等四种;此外还有日记总账核算程序和分录日记账核算程序等。
1.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
由于各单位的规模大小、经济业务和管理要求的不同,在选用会计核算形式时自然不能强求一律。根据会计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根据具体登记会计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以下5种会计核算形式:
(1)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
(2)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形式;
(3)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
(4)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形式;
(5)日记总账会计核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