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苏萍(1959.06.15 —),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矿山工程地质与工程物探专家。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原籍江西萍乡。1982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本科),1988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公共安全〉专题组副组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国家“653工程”煤炭地质与测绘领域首席专家等。获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
发现煤层砂岩顶板变薄尖灭带是顶板灾害易发区,建立了煤层顶板稳定性地质预测技术与方法。率先开展煤矿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建立了以野外采集评价技术、三维地震可视化解释与反演技术、纵横波联合解释技术为基础的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首次达到700米深度勘探精度达到查明≥3米断层的技术水平,并在煤炭企业广泛推广应用。上述两项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名第一)。研制开发出具自主知识产权的矿井地质雷达和多波地震仪装备并在煤炭、交通和军事阵地探测中推广应用。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均排名第一),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获国家软件版权4项,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4本(其中1本由Springer出版)和百余篇论文。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100433B
本书针对矿井工程地质特点,采用多学科理论与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地介绍了矿井开采地质条件、岩石(体)工程地质条件和矿井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等矿井工程地质理论与方法。在矿井开采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决定沉积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沉积岩石成分、结构和赋存环境等因素与宏观力学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剖析了沉积岩体结构及其力学特征和岩体中地应力的分布规律,构建了沉积岩体结构地质力学模型;通过物理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揭示了煤炭开采过程中巷道和采场围岩应力分布及其变形破坏规律,介绍了矿井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控制技术。
监理大纲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1、编制依据 (文本框注释 空白)COM2委托方提供的基础资料、有关图纸及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2、工程概况 (略) 3、服务范围 根据业主具体委托要求,承担完成...
徐韦华,在台湾很有影响力的著名拼布作家,从事拼布材料包设计多年,经验非常丰富。
将光标置于论文作者名字后,在“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自定义标记”中,输入“作者简介”四字,点“插入”,在页尾输入介绍内容即可。
[山西]采煤矿井工程地质勘探施工技术——4.矿井工程勘探 矿井工程勘探是指矿井在生产建设中根据专项工程的要求而进行的勘探………… 二、矿井地质勘探的特点 矿井地质勘探是直接为采掘生产建设服务,在确定勘探时间和布置勘探工程时,必须考虑到...
罗海珠著的《矿井通风降温理论与实践》在论述矿井通风降温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矿井通风降温的实际,书中所列举的实际工程,不一定是示范工程,仅是为了说明基本理论的应用方法。提高和发展矿井通风降温的科技水平,必须以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支撑,这是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始终坚持的观点。
罗海珠,1962年8月生,江西吉水人,博士,研究员,煤炭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至“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参与编写并出版专著5部,在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制订或修订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5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煤炭工业局安全生产科技奖一等奖1项,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995年获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1996年被评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6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1998年获辽宁省首届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抚顺市跨世纪优秀青年专家、十佳科技英才、优秀科技工作者。培养了一大批矿井火灾防控的优秀科研人才,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9名,是我国矿井火灾防控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工程地质实践教程》体现了长期致力于工程地质教学、科研和生产一线的编者们开展教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成果,层次清晰,体系合理,图文并茂,可作为高等学校教材,也可供现场勘察、工程检测、管理及科研人员参考,还可作为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的复习教程。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矿井提升与运输课程设计、运输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