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认识绿色建筑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编者翻译了英国皇家屋宇装备工程师学会的绿色建筑环境与设备系列丛书。本书介绍了关于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的供热、通风、空调、制冷和再生水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主要涉及系统选择,天然能源利用,暖通空调系统的自控方案和热舒适等。该书的翻译出版将为我国绿色建筑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英国绿色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设计、使用与管理,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设计理念与基本方溜,建筑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提高建筑环境舒适性的措施与方法。本书可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设计及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参考。
李百战博士,二级教授。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工程学部委员,建设部科技委委员,建设部可持续资源与环境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委员及绿色建筑技术学组副组长,香港大学名誉教授,英国皇家屋宇装备工程师学会《CIBSE》资深会员,英国皇家特许勘测师协会(RICS)资深会员。主要致力于可持续建筑环境与城市发展的研究,参与了《中国绿色建筑年度报告》编写工作,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60余篇,拥有发明专利多项,作为负责人获200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已出版的著作主要有《绿色建筑概论》,《可持续建筑环境与建设》、《可持续城市与建筑设计》、《面向未来的绿色建筑——世界优秀绿色建筑实例精选》和《供热、通风、空调和制冷工程》。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实现城市由不协调剑协调、由非可持续剑可...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此,1...
以前叫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是属于建筑工程的安装类
第1章 建筑设备管理
第2章 舒适性
第3章 控制
第4章 可持续低能耗冷却
第5章 再生水
参考文献2100433B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件8-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清华大学建环专业课件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能耗与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严重的制约,绿色建筑变得越来越有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绿色建筑的意义,提出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从而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概论》,全书共分4章,第一章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简介;全国设立该专业的本科院校名录;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以及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执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本行业的研究热点和新技术,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热泵技术;地热利用技术;太阳能的应用;以及风能、海洋能及可燃冰。第三章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所设置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简介,包括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等七门课程。第四章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所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简介,如空气调节、制冷技术、供热工程等。2100433B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熊中元院长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熊中元院长在发布会上说: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依托,已经纳入了国家战略,那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落脚点要落到绿色建筑上呢?当前人类现在面临着地球资源的枯竭、自然承载力的不堪重负,而对绿色建筑总体而言,“绿色”二字中心意思就是低碳节能。
大家知道碳的消耗,首先碳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无论是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资源都是不可再生,滥用资源的话,资源会枯竭。其次滥用这些化石资源、化石燃料不仅带来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是极大资源消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绿色建筑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绿色建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项目重要内容,本次西北建筑设计院与陕西省房地产研究会、西安建工建构实业共同举办“绿色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是在政府的推动下,无论是开发投资者,还是建筑设计者,施工单位,以及工业化材料、设备的生产者,都要形成合力,响应政府的推动,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以此来实现国家的战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做到建筑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呢?首先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支撑,我们应该把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理念及战略理念中,我们就要将绿色、低碳、节能的环节纳入到城市发展理念中考虑,只有城市发展理念改革更新了,就可以引导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加之的国家战略引领、政府的政策鼓动以及全行业各领域的推动践行,绿色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落实才有希望与意义。
第二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倡导绿色建筑理念。城市建设对能源浪费、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在建设过程的体制和机制中也是要用绿色理念、低碳的理念,去改善、去推动、去革新的,要用绿色建筑的理念去实现。
第三点,在拥有先进的理念及先进建设模式的前提下,应该还有城市运营的理念。我们在城市运营当中也要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这三个层次是相辅相成的,理念、建设、运营三位一体,合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推动西安市、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在绿色建筑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当前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到总能耗的30%,而且还有继续提高的这种可能性,每年新建成的住宅、商业办公、酒店综合体等建筑项目的面积约在10亿平方米,当前建筑存量已经超过了200亿平方米,但是我们真正做到绿色节能理念的建筑只有1%,还有99%的即有建筑需要改造,所以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动工作任重道远。让新开工建设的建筑实施执行国家绿色建筑的产业政策,是本次“绿色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的主要目的,也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倡导促进以及政府的鼓励下,在全行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共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从而实现我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ISBN:9787030668684
版次:1
商品编码:13056058
品牌:科学出版社(SCIENCE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绿色化学前沿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2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1
正文语种:中文版
内容简介
绿色化学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讨论了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化学反应、环境友好介质、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绿色产晶、化学反应强化、绿色化工科学与技术等内容,其中包括一些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和重要进展,展望了其发展趋势,探讨了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绿色化学的内涵 1
1.2 绿色化学的发展历史 2
1.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
1.4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
1.5 绿色化学评估标准的建立 5
1.5.1 原料的绿色化评估 6
1.5.2 化学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评估 6
1.6 本书的主要内容 8
参考文献 8
第2章 绿色化学反应 9
2.1 开发原子经济性反应路线 9
2.1.1 原子经济性概念 9
2.1.2 提高原子利用率的途径 13
2.2 绿色催化剂 20
2.2.1 固体酸碱催化 20
2.2.2 均相催化剂多相化 28
2.2.3 非金属催化剂 32
2.2.4 生物质基催化剂 34
2.2.5 利用废弃物制备催化剂 35
2.2.6 多相金属催化 36
2.2.7 生物及仿生催化 40
2.3 绿色原料 41
2.3.1 H2O2的利用 41
2.3.2 分子氧的利用 43
2.3.3 碳酸二甲酯的利用 45
2.4 小结 48
参考文献 48
第3章 环境友好介质 57
3.1 水 57
3.2 离子液体 61
3.2.1 离子液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63
3.2.2 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67
3.2.3 离子液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69
3.3 超临界流体 71
3.3.1 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71
3.3.2 超临界流体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74
3.3.3 超临界流体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75
3.4 生物质基溶剂 76
3.5 其他绿色溶剂 77
3.6 混合绿色介质 78
3.6.1 超临界CO2/水混合绿色介质 78
3.6.2 超临界CO2/离子液体体系 79
3.6.3 离子液体/水或有机溶剂混合体系 80
3.6.4 CO2/离子液体 其他溶剂组成的多元体系 81
3.6.5 CO2膨胀有机溶剂体系 82
3.6.6 其他混合绿色溶剂体系 83
3.7 无溶剂合成 84
3.8 小结 85
参考文献 85
第4章 二氧化碳转化利用 97
4.1 CO2参与构筑C-0键合成酯类化合物 98
4.1.1 碳酸二甲酯 98
4.1.2 环状碳酸酯 101
4.1.3 聚碳酸酯 110
4.2 CO2参与构筑C-C键合成羧酸类化合物 112
4.2.1 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羧化反应 112
4.2.2 卤代烃与CO2的羧化反应 114
4.2.3 醚与CO2的羧化反应 116
4.2.4 醇与CO2的羧化反应 116
4.3 CO2参与构筑C-N键合成含氮化合物 118
4.3.1 CO2与胺反应制备脲 118
4.3.2 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119
4.3.3 噁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121
4.3.4 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121
4.3.5 氨基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123
4.4 CO2作为甲基源 124
4.4.1 甲基化反应 124
4.4.2 O-甲基化反应 125
4.5 CO2自身加氢反应 126
4.5.1 CO2加氢制备C1产物 127
4.5.2 CO2可控加氢和碳碳偶联 131
4.6 小结 133
参考文献 133
第5章 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 144
5.1 木质纤维素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 144
5.1.1 热化学法转化 144
5.1.2 水解法转化 147
5.2 油脂转化 165
5.2.1 制备生物柴油 165
5.2.2 甘油转化 166
5.3 甲壳素转化 167
5.4 微藻转化利用 168
5.5 生物质基功能材料合成 169
5.6 小结 169
参考文献 169
第6章 绿色产品 178
6.1 绿色产品的特征 178
6.2 绿色产品的评价及其认证 179
6.2.1 绿色产品的评价 179
6.2.2 绿色产品的认证 179
6.3 绿色产品的设计 180
6.3.1 绿色产品设计的概念 180
6.3.2 绿色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181
6.3.3 绿色产品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181
6.4 绿色农药 182
6.4.1 生物农药 182
6.4.2 绿色化学农药 184
6.5 绿色材料 185
6.5.1 绿色高分子材料 185
6.5.2 可降解有机材料 192
6.5.3 绿色无机材料 196
6.5.4 绿色建筑材料 197
6.5.5 生物质基材料 199
6.6 小结 200
参考文献 200
第7章 化学反应强化 206
7.1 微波辅助绿色合成 206
7.1.1 微波促进化学反应 206
7.1.2 微波促进生物质热解 210
7.1.3 微波促进材料合成 211
7.1.4 微波合成装置 213
7.2 超声波辅助绿色合成 214
7.2.1 超声波促进化学反应 215
7.2.2 超声波促进材料合成 217
7.3 电催化 217
7.3.1 电催化处理环境污染物 218
7.3.2 电解水制氢 219
7.3.3 电催化CO2还原 222
7.3.4 电催化固氮 226
7.3.5 有机电合成 227
7.4 光催化 229
7.4.1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230
7.4.2 光解水制氢 231
7.4.3 光催化CO2还原 233
7.4.4 光催化生物质转化 235
7.4.5 光催化N 2还原 235
7.4.6 光催化有机合成 236
7.5 光电催化 237
7.6 小结 239
参考文献 239
第8章 绿色化工科学与技术 249
8.1 绿色反应工程科学与技术 249
8.1.1 绿色催化 249
8.1.2 反应器 250
8.1.3 绿色反应路线与工艺 253
8.2 绿色分离工程科学与技术 259
8.2.1 膜分离技术 259
8.2.2 分子蒸馏技术 261
8.2.3 超临界萃取技术 263
8.2.4 离子液体萃取技术 264
8.2.5 微波萃取技术 266
8.2.6 超声波萃取技术 267
8.2.7 绿色分离技术实例 267
8.3 微化工技术 270
8.4 小结 271
参考文献 271
第9章 思考与展望 275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