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岩浆矿床;
第三章 伟晶岩矿床;
第四章 热液矿床;
第五章 风化矿床;
第六章 沉积矿床;
第七章 燃料矿床;
第八章 变质矿床;
第九章 非金属矿床简介;
第十章 矿床工业类型;
附录一 矿床实训综合报告参考表。主要参考文献。2100433B
《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矿床地质基础》系统而简明地阐述了有关矿庆地质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各成因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作用及成因,同时增加了工业矿物岩石和开发利用前景的有关内容及矿床工业类型的有关知识,着重于对矿床地质资料作综合分析能力的培训。
《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矿床地质基础》结构紧凑、内容连贯、文字简练、阐述明确、图文并重。全书共分十章,包括:总论、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气水热液矿床、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可燃有机岩矿床、变质矿床、非金属矿床简介、矿床工业类型,另附有实训指导书。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个人礼仪1 讲究礼貌 语言文明2 规范姿势 举止优雅3 服饰得体 注重形象第二篇 家庭礼仪1 家庭和睦 尊重长辈2 情同手足 有爱同辈第三篇 校园礼仪1 尊重师长 虚心学习2 团结同学 共同进...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是野外的科学观察。精确的室内测试与实验资料可开拓思路并提高理解程度,但必须紧密结合矿床的客观实际,辩证地、审慎地应用。成矿作用既有明显的区域性又有其演变性。欲以一个或几个典型矿床所总结的设想或“模式”而加以全面概括,为时尚早。许多矿床地质学中的设想,如微生物对成矿的作用,成矿物质的确切来源,含矿流体的运移机制等,有待采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通过到矿区现场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而加以认识。2100433B
矿床地质学运用数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等的基本原理,采用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学、火山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特别是野外地质学的方法与理论,并参照采矿与冶金的技术以及产品的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矿床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而内容十分庞杂的学科,既有其独立的理论基础,又与上述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矿床研究起源于矿业生产,大致可分3个时期:
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开采铜、金与沥青,并出现铜锡为主的青铜制品。中国 战国时代,采冶范围已扩展到银、铅、汞、铁和少许铬,并开始使用煤(当时称“石涅”)和钻取油气以熬卤。晋朝有以铜镍制白铜的记载。古代采矿实践积累了初始矿床地质知识。《管子·地数篇》中记载: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这是矿床金属分带和地表次生淋滤现象的简明概括。与此同期,古希腊 哲学家 柏拉图曾设想矿石之喷发成因;而斯特拉波则将地球生长矿石与神秘“金树”所结果实类比。
16世纪是矿床地质学创建之始,1556年G.阿格里科拉在《论金属》中提出矿脉是从循环于裂隙的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稍晚丹麦 N.斯泰诺等认为是地球内部的喷气作用从深部带动金属上升而沉淀在裂隙中。1770~1773年C.T.德利乌斯等人提出扩散上升水从其经过的岩石中溶解分散的金属微粒而形成含矿溶液,这实质上是侧分泌和次生作用等成矿学说的萌芽。18世纪晚期,火成论者J.赫顿和水成论者A.G.维尔纳的两种对立观点和长期论战统治了矿床地质学的思路。
1841年法国 G. -A. 多布雷开始以实验方法研究矿床。1847年法国博蒙提出多数矿床是火成活动的一个相,强调热水溶液矿化作用,德国C.G.C.比肖夫开始引用化学原理到矿床研究中,初步提出大气水侧分泌理论。
1859年 B.von科塔论述了温度、压力与表生作用对矿物分带的制约。
20世纪初,矿床地质学已成为科学的重要分支。
1900年洛奈报道了矿脉中矿物组分向下变化分带后,又于1905年初步提出成矿系列的概念。
1901年F.L.兰塞姆等人确认构造控制矿化作用;C.R.范海斯提出大气水下渗加热再上升成矿的见解;J.F.肯普、W.林格伦进一步研究火成来源的矿化溶液。
1906年肯普、林格伦与兰塞姆共同阐明蚀变作用。
1907年林格伦提出矿床成因分类,并陆续加以完善。
1920年翁文灏提出中国矿产区域论。
1923年J.E.斯帕尔提出矿浆论;R.H.拉斯塔尔论述了成矿带。
1927年翁文灏研究砷矿物提出华南成矿系列。
1936年Д.С.科尔任斯基提出扩散与渗滤交代作用。
1948年Ю.А.毕利宾提出成矿期与成矿带。
1953年G.E.古德斯皮德和H.施奈德勋分别提出与花岗岩有关的活化水矿化作用,以及再生溶液的概念。
1954年G.C.托皮茨推断洋底有岩浆喷流-沉积混合矿床形成。
1955年,层控矿床概念已开始流行。
1956年J.D.里奇认为含矿流体为络合物真溶液;而H.L.巴恩斯通过实验提出影响流体性质的 4个主要变量,即温度、压力、离子和活度。
1957年,P.B.巴顿、A.T.埃利斯与稍后的K.B.克劳斯科普夫等分别用热力学参数计算热水流体性质和测定了岩浆气成分;C.L.奈特提出矿源层概念;П.М.塔塔林诺夫编制成矿图。
1964年R.S.迪茨首先提出加拿大萨德伯里铜镍矿床为陨石撞击成因。
1965年C.F.戴维森提出卤水成矿说。
1966~1967年A.R.米勒与D.E.怀特等先后开展洋底与海滨矿化现象现场调查。1970年科尔任斯基提出交代分带理论。
1972年R.L.斯坦顿建立矿石岩石学。
1973年P.吉尔德首先联系全球板块构造阐述成矿特征。
1975年C.F.Jr.帕克指出“热水”不一定与火成作用有关。
1977年C.T.赫奇森第一次记录了东太平洋海隆(北纬21度)出现的“黑烟囱”成矿作用的现场现象。
1982年В.И.斯米尔诺夫提出岩浆、变质和沉积 3大成矿系列。
1985年P.拉兹尼卡提出经验成矿学,1989年发展了矿床的微区痕量研究。
总之,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多种创见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