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建筑自然通风设计与应用 | 作 者 | 李晓锋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2224661 |
1 绪论
1.1 建筑通风的意义
1.2 自然通风的定义与发展背景
1.3 自然通风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1.4 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
2 传统建筑中自然通风的应用
2.1 干燥地区的自然通风应用形式
2.2 热湿地区的自然通风应用形式
2.3 通风烟囱与热压通风
2.4 天井通风
3 现代建筑中自然通风的应用
3.1 太阳能烟囱/中庭
3.2 双层皮幕墙
3.3 自然通风器
3.4 地道通风
3.5 文丘里效应
4 自然通风的评价方法
4.1 多标准评估方法
4.2 气候适应性评估方法
4.3 有效压差分析方法
4.4 动态耦合能耗分析方法
4.5 自然通风的热舒适性标准
5 自然通风的计算方法
5.1 自然通风的计算方法概述
5.2 建筑通风和渗透的简化代数算法
5.3 多区域网路模型计算方法
5.4 通风模型与热模型耦合计算方法
6 多区域网络法配合气候适应性评估法计算实例
6.1 计算流程简介
6.2 研究对象简介
6.3 自然通风可行性分析
6.4 模型及计算参数
6.5 模拟结果分析
7 办公建筑自然通风动态耦合计算应用实例
7.1 计算流程简介
7.2 研究对象简介
7.3 自然通风节能潜力评价指标
7.4 模型及计算参数
7.5 模拟结果分析
8 住宅建筑自然通风动态耦合计算应用实例
8.1 计算流程简介
8.2 研究对象简介
8.3 自然通风节能潜力评价指标
8.4 模型及计算参数
8.5 模拟结果分析
8.6 北方高层住宅自然通风效果快速评价方法
9 自然通风的测试方法
9.1 自然通风的测试方法概述
9.2 示踪气体分析方法
9.3 浓度衰减法实验研究
9.4 浓度衰减法实测案例
9.5 人体作为CO2释放源的实验研究
9.6 人体作为CO2释放源实测案例
9.7 干冰作为CO2释放源实验研究
9.8 干冰作为CO2释放源实测案例2100433B
本书以自然通风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国内通风与热耦合计算的程序DeST-VentPlus为工具,给出标准化计算流程,提供常用的优化自然通风设计的手段,最后通过对中国不同气候区多个城市的不同类型的建筑的自然通风的模拟分析,给出简便的供设计、工程人员参考的自然通风效果快速评价工具,既为自然通风领域的设计、研究人员以及学生提供指导,同时对建筑及相关专业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1、合理建筑物的朝向。通常建筑物迎风面最大的压力是在与风向垂直的面上,故设计时应尽量使建筑主立面朝向夏季主导风向,侧立面对向冬季主导风向。不管是改善夏季自然通风、调节房间热环境,还是减少室内采暖空调负...
1、合理建筑物的朝向。通常建筑物迎风面最大的压力是在与风向垂直的面上,故设计时应尽量使建筑主立面朝向夏季主导风向,侧立面对向冬季主导风向。不管是改善夏季自然通风、调节房间热环境,还是减少室内采暖空调负...
优点: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使人口集中,可利用建筑内部的竖向和横向交通缩短部门之间的联系距离,从而提高效率;其次能使大面积建筑的用地大幅度缩小,有可能在城市中心地段选址
结合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实践经验,分析了现代建筑自然通风系统设计的若干限制条件。
对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探讨——文章介绍了自然通风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并对自然通风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做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建筑设计对自然通风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著名生态建筑中采用的自然通风技术的例子,提出了一些对于风能利用的处理方法。
内容简介
《建筑自然通风的环境地表效应》采用现场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复杂下垫面的环境温度计算开展研究,获得了准确的建筑室外温度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复杂下垫面的温度、湿度等参数的分布规律、植被对建筑自然通风热湿特性的影响规律、室内地表对建筑自然通风热湿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水体对建筑自然通风热湿特性的影响规律。2100433B
《工控组态设计与应用》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
基本信息:
工控组态设计与应用
主编:李智明
ISBN:978-7-5611-9456-0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工控组态软件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能将各种控制硬件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的能进行实时监控的应用软件。工控组态软件将复杂的工控技术,特别是将繁重而冗长的编程简单化,使得工控开发变得简单而高效,且大幅度缩短了开发时间。
《膨胀节设计与应用》主要介绍了膨胀节的结构形式、设计原理,含膨胀节管系的支点受力分析,膨胀节波纹管的腐蚀、选材和膨胀节制造及安装等要求,并以大量工业应用实例,详细说明了膨胀节和含膨胀节管系的受力计算方法及设计步骤。
《膨胀节设计与应用》由多年从事膨胀节设计的一线专家编写,理论与实际结合,书中包含了18个不同类型的应用实例可加深对膨胀节设计规范和工程设计过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