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建筑阴影与透视 | 作 者 | 吴书霞、黄文华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年10月 |
定 价 | 34 元 | 开 本 | 16 开 |
ISBN | 9787111281108 |
前言
第一章 阴和影的基本知识及轴测图中的阴影
第一节 阴和影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轴测图中几何元素及基本几何体的阴影
第三节 建筑局部的阴影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正投影图中的阴影
第一节 正投影图中加绘阴影的概念
第二节 点的落影
第三节 直线的落影及落影规律
第四节 平面图形的阴影
第五节 平面立体的阴影
第六节 曲面立体的阴影
第七节 带帽曲面体的阴影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透视投影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点的透视及规律
第三节 直线的透视及规律
第四节 透视图的分类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第一节 距点法画建筑透视图
第二节 透视图中的分割及延伸
第三节 量点法画建筑透视图
第四节 建筑师法画建筑透视图
第五节 网格法画建筑透视图
第六节 斜线的灭点及平面的灭线
第七节 视点、画面与建筑物间相对位置的选择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曲面立体的透视
第一节 平面曲线和圆周的透视
第二节 空间曲线的透视
第三节 曲面立体的透视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透视图中的阴影及虚像
第一节 透视图中的阴影
第二节 透视图中的虚像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斜透视图及其阴影、倒影的画法
第一节 斜透视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在倾斜画面上作透视图的原理
第三节 在倾斜画面上作透视图实例
第四节 斜透视图中的阴影和倒影
参考文献
……2100433B
《建筑阴影与透视(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筑阴影与透视(第2版)》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阴影与透视。具有体系完整、逻辑性强、文字简练,实践性强、可读性好,图形清晰、表现力好,原创性高,便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等特点。《建筑阴影与透视(第2版)》配有教学课件光盘,将书中主要的、复杂的例子进行了动画演示,光盘内容比较完整、制作精美、动画程度较高。
要:《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课程培养的是学生识读与绘制建筑工程图的职业能力,该课... 以实际工程图的识读和绘制为主线,贯穿整个课 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
单向透视玻璃和单向透视贴膜没有什么区别,连起来讲比较通俗:一般的玻璃,站在两面都可以看穿到另一面的事物,单向镜却不然,这种玻璃和普通玻璃不同之处,在於其表面涂上了一层薄薄的金属膜,这层膜是以金属如汞、...
你要的透视图,在这么小的一张纸上十分不好表现的。我给画了两个图,图1是一幢楼。高层建筑俯视要表示灭点。图2是两幢较低的楼,只表示成交透视,灭点忽略不考虑。为了看的明白左右消失点都表示在了画纸上,看起楼...
《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课程培养的是学生识读与绘制建筑工程图的职业能力,该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是对该课程作出全局性设计与实施计划,主要包括该课程的定位与作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改革思路等几个方面。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大力整合,建立以工作岗位需要为主线的新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并采用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掌握职业岗位技能。
我国高校图学课程的开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高校中众多专业都要开设这门课程,如机械、土木、建筑、工业设计等专业.其中\"阴影透视\"是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部分,并且\"阴影透视\"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年级设计课程的图面表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设计软件甚至是AR技术的普及,高校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使\"阴影透视\"不再难教不再难学.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建筑类专业“建筑阴影与透视”课程编写的一本新教材。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阴和影的基本知识,轴测图中的阴和影,正投影图中的阴和影,透视投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透视图的基本画法及视点、画面与建筑物间相对位置的选择,曲线及曲面立体的透视,透视图中的阴影及虚象,斜透视图及其阴影、倒影的画法。
《建筑阴影与透视电子教程》是为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水平,为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提供优秀教学资源而编制的土建类多媒体教学系列光盘,每种光盘附教程说明手册1份。系列光盘涵盖土建类各专业多个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内容系统完整,制作精美流畅,注重体现教学实用性和交互性,适合教师辅助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
本习题集主要内容有:轴测图阴影、正投影阴影、透视投影的基本概念与其他规律、透视图的基本画法、曲面立体的透视、透视图中的阴影及虚像、斜透视等章节的相关练习。
本习题集可供高等学校本、专科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园艺、造型、建筑装饰技术、建筑绘画以及相关专业选用,也可供实践工作者学习时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