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建筑与环境概念设计 | 作 者 | 朱丽、鲍培瑜、田阳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9年10月 |
定 价 | 45 元 | ISBN | 9787302537366 |
第1章 建筑与环境概念设计概述 1
1.1 建筑与建筑工程 2
1.1.1 建筑 2
1.1.2 建筑工程 3
1.2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4
1.2.1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简述 5
1.2.2 单体建筑与群体建筑的关系 6
1.2.3 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6
1.2.4 建筑环境学 7
1.3 概念设计 10
1.3.1 概念设计简述 11
1.3.2 建筑概念设计 11
1.4 建筑与环境概念设计案例 12
1.4.1 同志社礼拜堂 12
1.4.2 米那亚大厦 14
1.4.3 福戈岛艺术工作室 15
1.4.4 诺丁汉大学 19
1.4.5 美国太阳能研究所 24
本章小结 27
思考与习题 27
第2章 建筑与外环境概念设计 29
2.1 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30
2.2 太阳辐射 33
2.2.1 太阳常数与太阳辐射的
电磁波 33
2.2.2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35
2.2.3 日照的作用与效果 36
2.3 建筑的配置、外形与日照的关系 37
2.4 室外气候 40
2.4.1 建筑与室外温度 40
2.4.2 建筑与湿度 42
2.4.3 建筑与风 43
2.4.4 建筑与降水 44
2.4.5 建筑与城市气候 45
2.5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 47
2.6 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 48
2.6.1 居住区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
原则 48
2.6.2 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 49
2.6.3 居住区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
创新 53
本章小结 57
思考与习题 57
第3章 建筑与空气环境概念设计 59
3.1 室内空气品质 60
3.1.1 室内空气品质简介 60
3.1.2 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 61
3.1.3 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 63
3.1.4 室内空气品质标准 64
3.2 空气污染的指标与来源 65
3.2.1 空气环境指标 65
3.2.2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67
3.3 空气污染物种类及其所造成的污染 72
3.3.1 气体污染物 72
3.3.2 悬浮颗粒物与微生物 75
3.3.3 其他污染物 76
3.4 换气量与换气次数 77
3.4.1 通风与空气调节 77
3.4.2 换气量 77
3.4.3 换气次数 81
3.5 通风与气流分布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81
3.5.1 气流分布的确定 81
3.5.2 气流分布性能的评价 85
3.6 建筑自然通风设计 85
3.6.1 改善自然通风常用的设计
技巧 86
3.6.2 自然通风的协同设计 87
本章小结 90
思考与习题 90
第4章 建筑与热湿环境概念设计 91
4.1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 92
4.1.1 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
太阳辐射热 92
4.1.2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98
4.1.3 夜间辐射 99
4.2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 99
4.2.1 通过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的
热湿传递 100
4.2.2 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的
热湿传递 104
4.2.3 通过围护结构的湿传递 113
4.3 以其他形式进入室内的热量和
湿量 115
4.3.1 室内产热产湿量 115
4.3.2 空气渗透带来的得热HGinfil 117
4.4 冷负荷与热负荷 119
4.4.1 负荷的定义 119
4.4.2 负荷与得热的关系 120
4.4.3 负荷的数学表达 121
4.5 典型负荷计算方法原理介绍 126
4.5.1 稳态计算法 126
4.5.2 动态计算法 127
4.5.3 模拟分析软件 131
4.6 室内热湿环境设计 132
4.6.1 房屋制冷与供暖分析 132
4.6.2 节能建筑 135
4.6.3 外墙外保温技术 136
本章小结 138
思考与习题 139
第5章 建筑与光环境概念设计 141
5.1 光的性质与度量 142
5.1.1 基本光度单位及相关关系 142
5.1.2 光的反射与透射 146
5.2 视觉与光环境 148
5.2.1 眼睛与视觉特征 148
5.2.2 颜色对视觉的影响 152
5.2.3 视觉功效 154
5.2.4 舒适光环境的要素与评价
标准 155
5.3 天然采光 159
5.3.1 天然光源的特点 159
5.3.2 天然采光设计原理 160
5.3.3 天然采光设计计算简介 164
5.4 人工照明 166
5.4.1 人工光源 166
5.4.2 灯具 170
5.4.3 照明方式 170
5.4.4 照明设计计算 171
5.5 天然采光的数学模型 172
5.5.1 天空亮度分布模型 172
5.5.2 光气候数据资料 174
5.6 光环境控制技术的应用 176
本章小结 178
思考与习题 178
第6章 建筑与声环境概念设计 179
6.1 声音的度量与声环境的描述 180
6.1.1 声音的性质和基本物理量 180
6.1.2 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184
6.2 人体对声音环境的反应原理 186
6.2.1 人耳的听觉特征 187
6.2.2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188
6.3 环境噪声控制途径 190
6.3.1 降低声源噪声 190
6.3.2 在传播路径上降低噪声 190
6.3.3 掩蔽噪声 191
6.4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方法 192
6.4.1 房间的吸声减噪 192
6.4.2 消声器原理 192
6.4.3 减振和隔振 193
6.4.4 隔声原理和隔声措施 194
本章小结 196
思考与习题 196
第7章 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要求 197
7.1 室内环境对典型工艺过程的
影响机理 198
7.1.1 棉纺织工业 198
7.1.2 半导体器件 198
7.1.3 胶片 199
7.1.4 制药工业 200
7.1.5 医学应用 200
7.1.6 宇航工业 201
7.2 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指标 201
7.2.1 洁净度 201
7.2.2 温湿度 205
7.2.3 新风量 209
7.3 典型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 211
7.3.1 厂房类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211
7.3.2 医疗类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219
本章小结 226
思考与习题 226
参考文献 2272100433B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人居的最高境界。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为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
《建筑与环境概念设计》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建筑与环境概念设计概述、建筑与外环境概念设计、建筑与空气环境概念设计、建筑与热湿环境概念设计、建筑与光环境概念设计、建筑与声环境概念设计、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要求。
《建筑与环境概念设计》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学、艺术设计等专业教材使用。
职称评定总结工程师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我,2000年12月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先后工作于某某省第二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某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01年9月在某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质量科任科...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与此同时, 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其实是建筑学衍生的一个细分学科,也可以被叫做园林、景观专业,现在国际上习惯使用landscape这个概念,其内涵还在不断的丰富和变动中。要想完全讲明白,不是几个字几句话的问题,但大...
概念设计是一个设计的阶段,根据设计对象的构思策略.使用简单明了的表达形式来对构思进行探讨,这样的策略和形式结合的过程,可以认为是概念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创造,需要用创新去诠释。例如要设计一个图书馆,因为可能若干时间后由于信息业的飞速发展,环保等等的变化,书的实体已不再是纸张而超越了现实时,那么,图书馆概念的新形式将是什么呢
【学员问题】强调结构概念设计重要性?
【解答】强调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旨在要求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在建筑设计中应特别重视规范、规程中有关结构概念设计的各条规定,设计中不能陷入只凭计算的误区。若结构严重不规则、整体性差,则仅按目前的结构设计计算水平,难以保证结构的抗震、抗风性能,尤其是抗震性能。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最佳的设计往往是通过概念设计来实现的,而概念设计又往往先于初步设计;它协调建筑功能、结构功能、造型美观和建造条件之间的关系,是整个设计工作的灵魂。
概念设计是指根据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和工程经验等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正确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概念设计包括建筑概念设计和结构概念设计两个方面。建筑概念设计是对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且造型优美、技术先进的总建筑方案的确定;结构概念设计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结构概念设计旨在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满足结构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功能的需要,以及技术经济可能的设计原则,确定最优的结构体系,选择适用的建筑材料和合理的关键部位构造、结合适宜的施工及合理的效益达到房屋设计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