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 作 者 | (德)托马斯﹒史密特 |
---|---|---|---|
译 者 | 肖毅强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3年1月 | 页 数 | 86 页 |
定 价 | 18 元 | 装 帧 | 简装版 |
ISBN | 9787112056460 |
引言 9
建筑师是天生的吗"para" label-module="para">
这本书的由来 12
内和外--直接的转换 13
切割弯曲练习 14
从思考到表达
建立宏观的思维概念 15
认识历史 16
形式的逻辑
从立体派开始 19
通透性 20
关于通透性的一些原理 24
空缺和完整 25
角色的变换 29
直和曲--曲线和圆的环绕 32
割减和加插 34
对话 36
语汇 38
建筑用地的逻辑
风景的读本 40
在旧环境中的新建筑 46
墙,步级,斜坡和平台 49
结构的逻辑
建造方式和建筑结构 50
切割弯曲练习 53
三种基本结构方式 54
定向,非定向,集中 57
支承和被支承--支承结构的历史 6l
铰接节点或刚性节点 64
梁和承重 67
建筑材料,型材,技术 70
固定,密封和连接 76
预制建造系统 80
为什么一些概念没出现"para" label-module="para">
究竟应怎么做"para" label-module="para">
结语 85
照片来源 862100433B
中文版译者序
对教授来说.在中国的工作经历转化成了对中国的热爱。后来在德国见面时,他对中国的关切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在一个西方建筑专业教育工作者眼中, 中国见到的更多是问题和遗憾。正因为这种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转化而咸的关切和忧虑, 以及对自己几十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促成了这一本书的写作。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时写下的初稿,可以说是他的教学经验在中国现状触动下的结果。1998年重新整理出德文版,现在出中文版,应算是"回归"吧。
认识托马斯教授是在1994年,教授退休后到我们系当客座教授。1996年教授专程带着我们几个教师在德国瑞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建筑考察,参观了不少在这本书中提到的例子。后来由国家公派留德,经教授介绍到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学系进修。期间对现代建筑思想进行了重新的"补习",使我对设计的基本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而当我读到教授的书.结合起自己的体验,这本"简单"的册子很让人触动。译这本书初稿时我还在慕尼黑.可以常常与教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进行讨论,也更加深了对书的认识。我相信书中内容.也是读者们乐意去重新熟悉和思考的。
建筑设计的思想在书中用简明的方式被表达,而简单的道理又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如果我们带着问题.这会是一本充满应对思维的小册子,每一个章节都可以引伸出丰富的专业内容。因为翻译的缘故我不知来回读了多少遍,但每次仍有新的感慨和认识。这本书虽然是针对建筑学专业年轻学子和年轻建筑师的.但对于资深建筑师来说,也何尝不是一服"解毒剂"。
最后.要衷心感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支持及徐纺编辑的全力协助,还有德国卡尔卡马出版社的慷慨授权。
2002年12月于广州
有机建筑源自自然、师法自然,但不是模仿自然。例如乡土建筑。仿生建筑是直接地模仿自然。两者概念不同,各自为独立的建筑类型。
汕尾市居要来源于闽南,因此居住民俗与闽南特别是福建漳州基本相同,但汕尾市又是福佬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区,有互相渗透的迹象。村落布局以梳式、围寨式为主,一般是村中心位置为祠堂(公厅),前为晒町...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解读
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窗洞,窗洞自身具有美观、采光、通风等多种功能.在建筑物的造型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同时窗洞的造型和设计对于建筑空间、室内采光等都有直接的影响.为窗户的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可以对建筑物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得平淡无奇的钢筋水泥墙面能够活跃起来.随着世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窗洞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针对窗洞与建筑形式和功能的内在逻辑上进行分析,从其内在的逻辑推演出窗洞的形式、设计等所适用的建筑形式,希望为今后的建筑中关于窗洞的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