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建筑美学与能效设计 商务工业及行政办公建筑 [德]耐特;陈岩、白 | 作 者 | (德)耐特编著 |
---|---|---|---|
出版社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定 价 | 59.15 元 |
ISBN | 7538147292 |
中国的建筑,正处于跨世纪年代,经历了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三次建设的高峰时期,建筑师的审美趣向经历五十年代追随苏联的古典主义,(特别是北京的十大建筑,作为时代的标志,反映出老一辈中国建筑师良好的...
1级最节能,5级能效最低,高于5级的产品不允许上市销售。空调企业需要在产品上加贴能效标识标志,告知消费者其能效水平等级。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能效等级标贴清楚地知道哪种空调是省电节能的。据了解,以一台1....
平面设计鉴赏的依据是审美规律,符合美的本质的艺术品往往被认为是美的作品。但是审美标准是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审美度,1、要学习中西方美术史,了解发展规律。2、要多看现代...
中西古典建筑植根于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土壤、社会氛围,故而在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建筑空间布局上,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主张\"天人合一\";西方建筑中则体现\"人天对立\"的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在建筑用材中,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而西方传统建筑体现出以石为本位的风格。在建筑空间艺术上,中国重整体,西方重个体。不同的自然环境、文化土壤、社会氛围使得中西古典建筑在各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建筑实际上就是一部国家、民族的文明史,而这也正是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大国令众多西方游客神魂颠倒之处,近年来的建筑,无论是公益性的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复制欧式建筑形式,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
《王天锡:建筑审美的几何特性》内容包括:建筑审美的几何特性、建筑在艺术分类中的位置、建筑的几何特性、关于削弱了建筑几何特性的建筑装饰、关于建筑体块表现出来的几何形体组合、建筑构图的几何特性、几何建筑观的确立与相应构图手法的探求——回忆片断等。
《中国建筑审美的变迁》主要收录了全球化时代中国建筑审美的转向、近代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引发的中国建筑审美动荡、当代美学理论发展与中国建筑审美发展的交织互动、当代转向实用和具体的美学发展、当代建筑实践对美学研究的阐释与推动等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 崔鹏飞
建筑师在人类的社会群体职业中所负责的是处理与安排我们的理想人居生活。正常来说,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时代所需要的建筑师都应该是一样的,因为人类的基本生活与生存状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今天的时代也是如此,人类生产力的革新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呈现出虚拟现实与物质现实的无缝衔接,那么,与以往相比较,我们仍然会依存于现实中的衣食住行,仍然保留着一贯的交往状态,只是由于新技术在生活中的不断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的交往状态更加多元与复合。
在此基础上思考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建筑师,希望做出怎样的建筑以匹配当今的时代,乃至去培养怎样的建筑师,可以反过来从整体社会状态与之前的异同直到各个层面与角度细分局部进行展开,那就会涵盖了广义功能之上的人文关怀、建筑个性与地域性的存在;而从建筑教育的角度出发,还应该关注到全民教育中对于建筑审美的普及与讨论,这在以往的国内中小学教育中是缺失的环节。我们在建筑教育中所突出缺失的就是建筑师的人文精神和全社会的全民建筑普及教育意识。
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借鉴应用和创造革新,在目前全球信息一体化的状态中越来越自然流畅,但是作为建筑师群体所应当呈现出对于人居生活的细腻的处理,尤其是不同文化地域间的不同生活状态与建筑环境之间的映射关系,在目前的时代来讲却越来越被动,学校教育在这一点上需要敢于担当一定的责任,向年轻的建筑学生传递关注的本质信息。否则,当某天我们注视城市中五花八门却又千篇一律的现存“新建筑”时,会发现我们被新技术的“炫技”和过于追求新形式的“花拳绣腿”所包围,那时再去反思就很被动了。
网络信息的时代,让人们花在虚拟网络上的时间占比增加,而现实空间中的交流需求就会呈现得更加多样多元和注重丰富性与体验性,因此现实中建筑所承载的功能使命将比以往更加复合鲜明。全民建筑意识的普及与这种体验相关,如果文化媒体开放建筑文化讨论板块,学校教育系统对于中小学生稍作建筑普及教育,那么,全社会层面对于建筑的整体认识将会有一个明确的提升,这种积极性也将自然辐射而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