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能源系统 | 作 者 | 格沃钦 (Peter Gevorkian) |
---|---|---|---|
出版社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页 数 | 522页 |
开 本 | 16 | 品 牌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外文名 | Alternative Energy Systems in Building Design | 类 型 | 英语与其他外语 |
出版日期 | 2014年6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英语 |
ISBN | 9787560344973 |
Introduction
Acknowledgments
Disclaimer Note
Chapter 1 Global Warming: Climatic and Atmospheric Changes
Climate Change Factors 1
Variations within the Earth's Climate I
Natural Factors Driving Climate Change 2
The Memory of Climate 6
Human Influences on Climate Change 6
The Transition of Various Forms of Sequestered Solar Energy Use and
Their Effect on Societies 9
Industrial Sources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12
The Little Ice Age 15
Chapter 2 Energy Systems
Conservation of Energy 19
The Concept of Energy in Various Scientific Fields 19
Chapter 3 Solar Power System Physics and Technologies
Brief History of the Photoelectric Phenomenon 23
Solar Cell Physics 26
Solar Cell Electronics 30
Solar Cell Manufacturing and Packaging Technologies 30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34
Multijunction PV Cells 40
Polymer Solar Cells 42
Concentrators 43
Solar Panel Arrays 44
Solar Power System Components 44
Crystalline, Amorphous, Thin-Film, and Sun-Tracker Technologies 51
Solar Power System Design 69
Storage Battery Technologies 77
Solar Power System Configurations 86
Ground-Mounted PV Module Installation and Support 97
Roof-Mounted Installations 98
Electrical Shock Hazard and Safety Considerations 100
Solar Tracking Systems 103
Field Safety Recommendations 106
……
Chapter 4 California Solar Initiative Program
Chapter 5 Energy Conservation
Chapter 6 Passive Solar Heating Technologies
Chapter 7 Fuel Cell Technology
Chapter 8 Wind Energy Technologies
Chapter 9 Ocean Energy Technologies
Chapter 10 Hydroelectric and Micro-Hydro Turbine Power
Chanter 11 Geothermal Enerqy
Chapter 12 Biofuel, Biogas, and Thermal Depolymerization
Technologies
Chapter 13 Fission- and Fusion-Type Nuclear Power
Chapter 14 Air Pollution Abatement
Chapter 15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and Carbon
Trading Economics
Appendix A Unit Conversion and Design Reference Tables
Appendix B Photo Gallery
Appendix C Historical Time Line of Solar Energy
Appendix D Glossary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 Systems
Bibliography
Index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能源系统(影印版)(英文)》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美国)格沃钦(Peter Gevorkian)
对建筑节能的几点看法 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
(1)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
绿色建筑设计是指按相关规范指导原则设计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逐渐加快,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刻在彰显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给周围的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害.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建筑工程设计迫切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思维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本文结合绿色建筑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绿色思维在其中的应用做出一定帮助.
“绿色能源”在膜结构中的应用
【学员问题】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要点?
【解答】对于单体住宅建筑来说,在设计中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能耗。
1、建筑朝向:这个在规划布局中进行了论述。
2、建筑面宽与进深:住宅建筑保持合适的面宽与进深有助于自然采光及充分享受日照,进而降低空调等耗能工具的使用。每户住宅的建筑面宽直接关系到其迎风面的大小。单户住宅建筑面宽越大,其迎风面就会越宽,越有利于自然换气。而建筑进深则关系到建筑的自然采光及气流在室内的流通。一般来说,建筑进深越窄,则空气在建筑内部流通的的距离就会越短,空气受到的阻碍就会越少;同时,在建筑受光面宽一定的情况下,建筑进深越窄,则建筑内部可受到日照的面积就会越大。当然,建筑的面宽和进深也同时受到用地形状,内部空间设计等因素的制约,在满足使用及法规要求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加大建筑面宽,缩短建筑进深。
3、窗户的设计 1 窗户的朝向。
窗户的朝向影响到风如何进入室内及风在室内的流动方向。入口与出口间的直接轴线经常是空气在房间内流动的路径,当进风口与风向成正交(90度)时,空气流动会直接朝向出口,对房间内其他部分的作用很小。当窗户与风向成一定角度时,进入室内后,风速会变快,风所影响的区域也会变大,这种情况下,有利于空气的自然流通及室内散热。 2 窗户的大小
窗户的大小决定对流的空气速度。要使空气进入房间,也必须让空气有出口流通。需要注意,当窗户愈开愈大时,室内风速反而会下降。
对流提供自然换气的最佳情况,设计时需要注意。当出风口大于入风口时,房间内会产生最大的风速。出风口与入风口大小相同时,风产生最大的风流量。不过如要达到凉快的效果,最大的风速比较重要。
3 窗玻璃色泽的选择。
窗玻璃是窗户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玻璃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受到日照的影响、气流的流入及流出,这对寒冷地区的保暖十分重要。除去一般的玻璃材料而使窗玻璃对日照、反光、吸热等产生的影响外,在一般的处理上,窗户的色泽会对上述因素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深色泽的玻璃会极大的降低照入室内的日光量,所以,经由玻璃透射的热量较少,因此室内温度较低,有利于在炎热地区使用。但是由于深色泽的玻璃反射阳光现象较为严重,会影响建筑物周边环境的温度,同时反射所造成的眩光现象也是干扰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和深色泽的玻璃相反,浅色泽的玻璃可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吸收的热量,比较适宜在寒冷的地区使用。
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开发出的多层强化玻璃有效的解决了浅色玻璃和深色玻璃的缺陷,在双层玻璃之间的中间膜层可以满足各种颜色的要求,同时中间膜层具有阻挡透射的特性,在准许光透射的情况下,对于噪音干扰的控制及降低热透射与过度眩光等问题,都能发挥良好的功效。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气候因素》是一本最全面、最新的有关建筑和城市气候学的参考书。吉沃尼作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气候因素》中用了清晰易懂、深入浅出的文字进行讲解。
《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气候因素》视野开阔,研究了气候因素及其对人、建筑和社会的影响。读者群定位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专业人士和学生,《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气候因素》对气候学视角的场地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解决思路,帮助解决有关场地选址、场地组织和建筑材料组合的争议。
本书作为景观与建筑设计的研究型著作,从园林与园林设计的基础知识出发,分别探讨园林中的景观要素,园林中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美学形式,园林中的赏景与造景,园林中的种植设计,园林中的建筑设计,以及园林中的其他设计,包括地形与地面铺装、山石、水体、景观照明等的设计。全书内容丰富,着眼于实践,在最后的附录部分,精选典型的项目案例,对园林中的景观与建筑设计过程进行实践分析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