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介质损耗因数 | 外文名 | dielectric lossfactor |
---|
又称介质损耗因数,是指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简称介损角正切。介质损耗因数的定义如下:
如果取得试品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则可以得到如下相量图:总电流可以分解为电容电流Ic和电阻电流IR合成,因此:这正是损失角δ=(90°-Φ)的正切值。现在的数字化仪器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测量δ或者Φ得到介损因数。 测量介损对判断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是一种传统的、十分有效的方法。绝缘能力的下降直接反映为介损增大。进一步就可以分析绝缘下降的原因,如:绝缘受潮、绝缘油受污染、老化变质等等。测量介损的同时,也能得到试品的电容量。如果多个电容屏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短路、断路,电容量就有明显的变化,因此电容量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4、功率因数cosΦ功率因数是功率因数角Φ的余弦值,意义为被测试品的总视在功率S中有功功率P所占的比重。功率因数的定义如下:有的介损测试仪习惯显示功率因数(PF:cosΦ),而不是介质损耗因数(DF:tgδ)。一般cosΦ
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功率因数角Φ的余角δ)。 简称介损角。
介损还是做的,电压好像是:1.05Ur/根号3 0.0001的精度可以了。 现在去西高所做得比较多
介质损耗: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在其内部引起的能量损耗。也叫介质损失,简称介损。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功率因数角Φ)的余角δ称...
www.kv-kva.com 电容器介质损耗因数试验 电容器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器绝缘介质的种类、 厚度、浸渍剂的特性以及制 造工艺有关。电容器 tanδ 的测量能灵敏地反映电容器绝缘介质受潮、 击穿等绝 缘缺陷,对制造过程中真空处理和剩余压力、引线端子焊接不良、有毛刺、铝箔 或膜纸不平整等工艺的问题也有较灵敏的反应, 所以说电容器介质损耗因数是电 容器绝缘优劣的重要指标。 耦合电容器介质损耗因数测试方法: (1) 采用正接线测量时, 先将被试电容器对地放电并接地, 拆除被试电容器对 外所有一次连接线,电容器法兰接地,打开小套管接地线并与 Cx 端相连 接,高压引线接至电容器高压电极,取下接地线,检查接线无误后,通知 www.kv-kva.com 其他人员远离被试品并监护。 合上试验电源, 从零开始升压至测试电压进 行测试,测试电压为 10KV。测试完毕后先将电压降到零,然后读取测量 数
介绍了一起大型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介质损耗因数超标的故障原因及分析过程,并结合现场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与防范措施。
dielectric loss factor measurement
对反映绝缘材料或电器绝缘介质中能量损耗特性因数的测量。当对绝缘物质施加交流电压时,由于漏电及极化过程,绝缘物质中将有有功电流流动,并产生能量损耗。与此同时,绝缘物质中还有电容性的无功电流流过。有功电流与无功电流之比即称为介质损耗因数。它不受绝缘尺寸的影响,是绝缘物质本身的特性参数。
测量介质损耗因数最常用的仪器是西林电桥。西林电桥用于在交流电压下测量绝缘材料或电器设备的电容值和介质损耗因数值。西林电桥的基本回路,其中Z1(被试品)和C0(无损耗标准电容)是高压臂;R3(可调无感电阻)、R4(无感电阻)和C4(可调电容)是低压臂。高压臂是一些互相独立的部件,它们所能承受的电压决定了电桥的工作电压。低压臂组装在一起,调节R3及C4值可使电桥平衡。
电桥平衡时,由
可分别求得待测电容量C及介质损耗因数tgδ,其中ω为电源角频率。
电桥在高电压下工作时,要正确选择低压臂的参数,使正常情况下低压臂上的压降不超过几伏。低压臂要并联一放电管,以防止高压臂击穿或闪络而在B或C点出现高电位。
当被试品电容量较大时,流过R3的电流将很大,R3旁要并联分流电阻。当被试品的一端无法对地绝缘时,可采用反接线。要注意此时桥体(低压臂)处于高电位,应在绝缘台上的屏蔽笼内等电位操作或用绝缘件操作。
为减小电磁干扰的影响,可改变电源电压的相位;也可将指零仪正、反接各测一次,再按有关公式求出准确的C和tgδ。
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内部会有发热现象,这说明有部分电能已转化为热能耗散掉,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在单位时间内因发热而消耗的能量称为电介质的损耗功率,或简称介质损耗(diclectric loss)。介质损耗是应用于交流电场中电介质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介质损耗不但消耗了电能,而且使元件发热影响其正常工作。如果介电损耗较大,甚至会引起介质的过热而绝缘破坏,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介质损耗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