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审计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配置合理程度、利用和完好情况、数量增减的审计。
其主要内容: (1)企业拥有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与施工生产需要是否适应;各类机械设备配套及相互比例是否协调合理;企业固定资产结构构成是否合理; (2)企业设备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无盲目配置机械设备造成闲置或不适用;机械设备坏损的原因是否查清,杜绝事故发生的措施是否完善;(3)购置机械设备手续是否完整;有偿调拨机械设备是否按质论价;机械设备盘亏、盘盈的原因是否查清、责任是否落实;核销手续是否完备。 2100433B
经营管理制度 经营工作在建筑企业活动中起主导和率先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调动经营人员、概(预)算人员的积极性,完善经营体制,理顺经营工作的运行程序,提高企业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制定本...
一、关于建筑经营 对建筑企业而言,经营管理是企业增效益、上水平的关键。加强建筑经营管理,说到底,就是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则是企业经营的着眼点;其落脚点就是研究如何更大的增加企业效益,为企业赚...
要学会建立设备管理台账,知道设备维保的级别及各个级别维保内容,订制维保计划。能够针对工厂设备订制安全操作规范。提出添置新设备的可行性报告和提供技术参数交采购备份。新设备的验收。提出报废设备的理论及书面...
机械设备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建筑企业赋予机械设备管理以高度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如何解决,本文从社会和企业的两方面共同研究,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期达到一定的效率。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施工企业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提供借鉴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材料管理审计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购买、运输、仓储、施工现场耗用的管理的审计。
其主要内容:(1)材料采购供应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可靠;购(订)货及加工合同是否合法和有效;材料采购成本计算是否准确; (2)材料储备定额的合理性及定额执行情况; (3)仓库设置是否经济、安全、合理;材料收发手续是否健全,计量是否准确,账物是否相符,库存储备是否合理;(4)发出材料是否合规合法,外委加工材料发出和回收数量是否适应;工程施工领用料是否有依据,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是否有内控制度,领用建设单位供应材料是否办理结算并登记入账; (5)清查材料盘亏、盘盈原因;查明破损原因、超储积压数量、质量及形成原因。 2100433B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的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期、工程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审计。
其主要内容:(1)施工计划是否科学合理,层层落实,是否对计划执行进行科学的控制, 材料、设备、劳动力、资金供应是否衔接,有无计划失控造成停窝工损失情况。核实生产成果并以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指标相比较。(2)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计划是否协调,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查明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分析影响贯彻执行的原因。(3)计划工期是否合理,查明实际施工工期的完成程度,影响施工工期的因素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4)工程质量是否优良,从施工过程中检查分部(项)工程质量评定状况和事故次数、返工损失金额、返工损失率,以及工程质量保证系统的工作是否跟上,竣工工程质量评定是否真实、废确。(5)企业生产能力配置与建筑任务布局、地区企业结构及综合生产能力的配置是否适应,企业内部人员比例、生产手段、机构设置是否协调;企业生产结构是否合理。 2100433B
1.转变观念,合理定位。目前,在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中,有些人对管理审计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管理审计是服务,财务收支审计是监督,担心管理审计会削弱审计监督的职能。事实上,管理审计是监督与服务的有机结合,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都兼有监督与服务的职能,监督与服务可以统一于一种审计形式之中。管理审计从财务审计入手,在搞好财务收支的基础上,先披露违纪违规问题,再披露管理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和方法,提出改进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因此,审计人员要引入先进的审计理念,树立管理审计的思想。
审计客体即被审计单位也应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审计就是查问题的,不能真正解决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审计客体必须认识到,审计行为真正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达到效益最大化,与管理者、被审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应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共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之,审计的主、客体应努力进行观念自我更新,建立审计监督与审计对象、业务部门的伙伴关系,使审计监督与企业管理相结合,避免孤军作战,使审计工作难以开展。
2.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通过审计机构设置和审计的客观性来体现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在整个组织或单位中处于较高的权威位置,直接受最高管理层的领导或授权。只有这样,审计业务才会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和限制,从而有效地行使审计职权。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有利于审计的客观性。审计部门应独立于管理部门、经营部门之外,审计部门只有独立于被审计活动,才能做到审计结论的客观、真实、公正。
3.内部审计要立足“内向服务”。管理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主要做法是提出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必须转变工作重点,立足于企业内向服务,对于企业主要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真正服务于管理层;要发挥独立的监督、评价职能,正确理解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坚持独立审计与积极参与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内审贴近经营、熟知管理的优势。
审计人员要扩大视野,将审计视点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从具体经济业务转移到管理过程上来,运用各种分析性审计程序,将传统的直观反映审计发现转变为分析评价内部控制,揭示经营管理、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审计服务质量。
4.从内部控制入手,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对企业经济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人员在进行管理及效益审计时,应按照内部控制评审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功能性测试和遵循性测试,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从而促进企业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