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危险认知与预防 | 作 者 | 夏秀英 |
---|---|---|---|
类 别 | 图书 > 建筑 > 建筑施工与机械设备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0年05月01日 | 页 数 | 87 页 |
开 本 | 32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112120703 |
1.漫画故事
1.1 安全与生命的邂逅
1.2 临边作业
1.3 洞口作业
1.4 高处作业
1.5 攀登作业
1.6 悬空作业
1.7 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
2.事故案例分析与练习试题
2.1 临边与洞口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2 临边与洞口作业练习试题
2.3 攀登与悬空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4 攀登与悬空作业练习试题
2.5 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6 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练习试题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班组学习提纲
3.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3.2 学习步骤
3.3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自然段落提示
3.4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核心内容提示
4.试题答案
4.1 临边与洞口作业练习试题答案
4.2 攀登与悬空作业练习试题答案
4.3 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练习试题答案
多年来,高处坠落事故一直居于建筑施工现场“五大伤害”之首,其死亡人数占到施工现场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35%左右。从众多案例中可以看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施工生产一线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一线操作工人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是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一项必要举措。2100433B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危险认知与预防》用漫画的形式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注意事项表示出来,能够让一线的施工人员很快掌握安全知识。共分4部分,分别是:漫画故事、事故案例分析与练习试题、《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班组学习提纲、试题答案。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危险认知与预防》可供从事建筑施工一线班组安全教育学习使用,也可作为一线施工人员安全技能培训教材。
高处作业高度分为2m至5m、5m以上至15m、15m以上至30m、30m以上4个区段。1、在2~5m时,为一级高处作业;2、5~15m时,为二级高处作业;3、在15~30m时,为三级高空作业;4、在大...
说实话,我i没有找到国家规范。也是去年有个项目设置生命线,突然就推行开了,最后查了查没有标准或者国家规范,所以我理解为设置生命线是一种防高空坠落措施,其实施工安全还是最主要人的安全意识,措施只是辅助。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最新是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这个版本。 在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多。其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是事故预防的重点之一。所谓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由于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因而高处坠落事故被列为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之首,因此,研究建筑施工高处坠落的特点,分析事故的成因,寻找事故发生的规律,采取相应预防的措
在建筑工程作业中,常常会发生高处坠落的事故,这些安全事故的出现既会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又会严重阻碍工程作业的进度。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坠落事故的特点,并针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以有效预防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切实提升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环境认知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当我们对环境中的空间信息进行心理加工时,就是在进行空间认知。具体来说,空间认知就是指对方向、距离、位置和空间结构等空间信息进行的编码、存储、回忆和使用,它涉及空间定向、寻路和形成认知地图等一系列空间问题的解决过程。
空间认知与认知地图
根据定义,认知地图由地点、空间关系和行动计划三部分构成。其中,地点是指基本的空间单元,如一间房子、一条河流、一个场所或一个城镇等。地点在地图山往往包括名称、视觉图景、功能和情绪评价等内容。空间关系实指认知地图中各个空间单元之间的空间特性,如彼此的距离和方位等。行动计划是人们借助认知地图可能会完成的行动路线等。综上所诉,认知地图的建构是个体基于实际空间环境的认知来进行的,是个体对环境空间的结构布局所建构的空间心理模型。
空间认知与寻路
寻路是人们在进行空间认知时经常需要完成的另一项任务。在寻路是,我们需要制定行动计划,确定行动的路线和策略,并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中,不断监督和校正自己的行动路线,对原有的认知地图做出调整。故而,认知地图和寻路是空间认知研究的重要方面。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