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建筑史 第36辑 | 作 者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主编 贾珺 执行主编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5年12月01日 |
定 价 | 48 元 | ISBN | 9787302423973 |
唐大明宫太液池南岸廊庑建筑遗址复原探讨林源王泽喧1
《法式》缘何无“漆作”?钟晓青11
义县奉国寺弥陀阁复原初探赵兵兵17
西溪二仙宫后殿大木设计规律再讨论
——基于2010年补测数据姜铮李沁园刘畅26
明成祖敕建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宫观数额问题考辨杜雁阴帅可46
甪直保圣寺天王殿实测调查研究李敏61
关于康熙年间圆明园始建问题的考辨贾珺75
俞樾造园思想研究傅志前83
元江南岸梯田村寨的宏观空间特征研究杨宇亮罗德胤孙娜90
梅州传统民居文化地理研究曾艳汤晔林兴周肖大威100
划破帝都的汽笛声
——1900年前后北京城的铁路建设及其对城市格局的影响
刘捷王昕郭华瞻114
为城市低收入者设计——广州近代平民住宅建设彭长歆127
天梯山石窟塑像壁画虚拟复原保护研究张荣李玉敏李贞娥138
台湾地区现代佛教建筑初探孙胜辉150
中日传统“舞台”的历史演化与空间形态研究崔陇鹏张钰曌172
也谈日本东大寺钟楼的模度制林琳182
册封体制下韩国景福宫庆会楼研究白颖188
宫室得其度,园林乐其节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一瞥王贵祥1
龙天与圣母:晋水流域民间信仰的在场与城乡关系
沈旸周小棣高婷11
中国建筑史上的圆形草庐初探顾凯24
辽代佛塔的宗教渊源赵兵兵40
闽南建筑的殿堂型构架曹春平49
虎丘云岩寺二山门实物年代与形制年代分析周淼72
平遥慈相寺大殿三维激光扫描测绘述要塞尔江·哈力克刘畅刘梦雨86
明代北京武清侯李氏清华园考略贾珺101
再谈慈宁宫花园含清斋、延寿堂庄立新112
论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开放与游览李金宇129
置陈布势·经营位置
——探析中国传统绘画与建筑园林同源同构的构图方法
席田鹿唐建136
浙西牌楼门探源及其作为“立面”的意义张力智142
双凤土家族村寨与民居形制特征研究周婷单军张博158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城市规划法规的制定和发展张涛169
近代武汉外籍建筑师述录(1861—1940年)郑红彬174
巴黎美术学院派在天津法租界的影响
——以法国建筑师门德尔松为例徐苏斌李天190
日本“保护建筑”所有权人参与保护管理的制度体系与机制徐桐1992100433B
《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第一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本书为第36辑。
本辑共收入论文17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术、中国城市史、古典园林、乡土建筑、地域建筑文化、近代建筑、文物建筑保护、现代建筑理论等领域。
本书反映了近年来关于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对建筑历史的进一步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等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人员吸取历史经验、从事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既可作为建筑历史专业工作者的研究资料和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历史理论教材,又可作为读者了解建筑演化与城市变迁的实用指南。
林源和王泽喧的论文对唐代大明宫太液池南岸的廊庑建筑遗址做了复原探讨;《〈法式〉缘何无“漆作”?》一文推测了《营造法式》中没有漆作的原因;赵兵兵的论文对义县奉国寺的弥陀阁作了复原探讨;姜铮、李沁园和刘畅的论文根据2010年的补测数据,分析了西溪二仙宫后殿的大木设计规律;杜雁和阴帅可的论文考证辨析了明成祖敕建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的数量;李敏的论文在调查和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甪直保圣寺的天王殿;《关于康熙年间圆明园始建问题的考辨》一文讨论了圆明园的始建时间、位置和初始规模;傅志前的论文围绕苏州曲园对俞樾的造园思想做了研究;《元江南岸梯田村寨的宏观空间特征研究》探讨了以哈尼族为主的云南元江南岸梯田村寨的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梅州传统民居文化地理研究》分析了当地民居文化的演变规律;刘捷、王昕和郭华瞻的论文探讨了1900年前后北京城的铁路建设对城市格局产生的影响;彭长歆的论文论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为低收入者设计的平民住宅;《天梯山石窟塑像壁画虚拟复原保护研究》探讨了数字化与数字模拟技术在文物保护复原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台湾地区现代佛教建筑初探》对台湾的现代佛教建筑做了介绍和论述;崔陇鹏和张钰曌的论文分析比较了中日两国传统“舞台”的历史演化与空间形态;林琳的论文探讨了日本东大寺钟楼的模度制;白颖的论文从册封体制的角度,对韩国景福宫庆会楼展开研究。
老外的技术强 管理棒 进度快 质量好中国的垃圾不是我鄙视中国不要丢鸡蛋要丢丢实话实说
请问找到答案了吗?我也在找这个答案
《中外建筑史》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以及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编写而成。
学习中外建筑史的心得体会 ——古希腊三大柱式和古罗马五大柱式 通过上课的学习,老师介绍了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和关于柱式的发展和演变,了解到,古 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 持续了约 650年(公元前 800 年 - 公元前 146 年)。位于欧洲南部, 地中海的东北部, 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 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公元 前 5、6 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 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 深的造诣。 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 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 从而成为整个西 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十分信奉宗教, 他们崇拜很多天神, 而神庙是供 奉神的场所, 所以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旧址, 可以看到很多神庙建筑。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 早期的刻瑞斯神庙, 还是后来的帕提
建筑历史馆 www.175cm.com虚拟再现建筑历史! 1 中国建筑史 序号 朝代 年代 历史特点 建筑特点 建筑技术 代表建筑或遗址 代表人物 备 注 一 原始社会 距 今 9000~4000 年 1.干阑式建 筑 隼卯技术 出现 1.浙江余姚河姆渡 二者 均属仰韶 文化 时期的居 住遗址2.木骨泥墙 2.西安半坡、陕西临潼姜寨 二 奴隶社会 公元前 21 世纪 ~公元前 476年 (一 ) 夏 公元前 2070 年~ 公元前 1600 年 (二 ) 商 公元前 1600 年~ 公元前 1046 年 奴 隶 社 会 大 发 展 时 期 郑州商城 青铜器、甲骨文 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 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考古发现 最早的庭院式建筑 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遗址 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 面朝前,有纵有横,布 局已具庭院的雏形 殷虚,晚商都城遗址 (三 )
内容介绍
《建筑史(第27辑)》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第一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建筑史(第27辑)》为第27辑。本辑共收入论文15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建筑、建筑文化、建筑美学、古典园林、古代城市史、近代建筑以及中外建筑比较等领域。
吴庆洲先生的《太阳崇拜文化与建筑意匠》对埃及、美洲、欧洲、印度和中国等早期文明中普遍存在的太阳崇拜文化与相关建筑意匠进行分析,从跨文化的视野对这一课题作出全面解读,王贵祥先生的论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审美和伦理思想进行比较,并对彼此的观念差异作出精辟的论述,《再读先农坛神厨井事木结构设计》一文在作者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先农坛神厨井亭的木结构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永寿寺雨花宫大木结构平面尺度探讨》一文针对已经消失的重要古建筑实例的平面尺度问题展开研究,在一些关键之处提出新的见解,《高句丽建筑墙体特征》、《唐代的地方孔庙》、《巴蜀传统戏曲舞台考》、《中国现存最早的铜建筑——武当山元代小铜殿研究》等论文分别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建筑实例遗存展开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本辑收入两篇古典园林研究的论文,分别对无锡寄畅园的前身凤谷行窝和淮安清晏园展开考证和分析,王南和武廷海两位作者的文章则分别以福州古城和微山古城为题,对相关城市的结构格局和美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碉楼是中国古代和近代重要的建筑形式,《中国碉楼研究概述》对这类建筑的发展脉络、主要类型以及分布情况作出全面论述,《福建协和大学魁岐校区校园规划和建筑考(1922-1939)》则对福建协和大学近代建筑进行考证分析,并对其保护课题提出一些看法,张十庆先生的论文则在宋代技术背景下对日本东大寺的钟楼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并从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其技术特色以及与中国宋代建筑之间的渊源关系。
《建筑史(第27辑)》反映了近年来关于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对于建筑历史的进一步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等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人员吸取历史经验、从事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筑史(第27辑)》既可作为建筑历史专业工作者的研究资料和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历史理论教材,又可作为读者了解建筑演化与城市变迁的实用指南。
内容介绍
《建筑史(第28辑)》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第一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建筑史(第28辑)》为第28辑。
本辑共收入论文16篇,附录1篇,内容涉及中国城市史、古代建筑、古典园林、法式制度、乡土建筑、近代建筑、文物建筑保护、中外建筑比较、现代建筑理论等领域。
《从宾大到清华——梁思成建筑教育思想(1928-1949)》一文通过相关史料论述了梁思成从1928年到1949年间建筑及建筑教育思想的历程和演变;《北魏平城城市布局探微》一文集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北魏王朝前期的首都平城的宫城、外城、郭城分别进行考证和分析,其见解具有一定的新意;《明清地方城市的坛趟与祠庙》为王贵祥先生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成果,对明代地方城市重要的祭祀建筑展开研究;乔迅翔先生的论文延续以往的研究思路,继续对《营造法式》的大木作制度进行探讨;姜铮先生的文章则对唐宋木构中“襻间”这一特殊构件的形制进行详细分析;刘畅先生的论文对紫禁城内唯一一座现存的正五边形平面的古建筑——宁寿宫花园碧螺亭的特殊形制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并通过与西方建筑的比较获得进一步的启示;《明代后期秦耀寄畅园历史沿革考》和《北京西郊退潜别墅》分别对江南名园寄畅园明代后期历史和北京妙高峰清代醇亲王别业的营建过程作出详细的考证;孙娜、罗德胤两位作者的文章以广西龙胜县和平乡龙脊十三寨与金坑大寨为例,深入探讨壮族与瑶族聚居地建筑的“民族性”与“地区性”问题;《墨菲的辅助线:清华大礼堂设计的比例与法式研究》从特别的角度揭示了美国建筑师墨菲在清华大学大礼堂设计中所采用的控制比例关系的手段;张明皓、张艳锋两位作者的文章对20世纪高句丽建筑研究的历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中国“不改变文物原状”理论与实践初探》一文对“不改变文物原状”这一文物建筑保护原则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意大利学者路易吉·戈佐拉的文章从理论的角度对中意两国的建筑文化展开比较研究,其论点引人深思;《乔弗瑞·斯哥特对“伦理谬误”的批判》一文针对英国学者乔弗瑞·斯哥特《人文主义建筑》中对“伦理谬误”的批判进行谈论,提出不同的观点。附录部分收录了1987-2010年中国建筑院校“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目录,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建筑史(第28辑)》反映了近年来关于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对于建筑历史的进一步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等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人员吸取历史经验、从事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筑史(第28辑)》既可作为建筑历史专业工作者的研究资料和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历史理论教材,又可作为读者了解建筑演化与城市变迁的实用指南。
2100433B
《建筑史(第24辑)》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第一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建筑史》为第24辑。本辑共收入论文16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建筑、古代城市、古典园林、工程技术、乡土建筑、外国现代建筑史以及建筑史学研究等领域。
对于《营造法式》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建筑史学界关注的重点,本辑所刊《〈营造法式〉大木作功限研究》一文试图对《营造法式》的大木作功限条文进行系统梳理和探讨;李浈先生的论文对古代建筑实践中常用的官尺、营造尺和鲁班尺的变迁情况、地域因素及其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作了细致的分析;《江南水乡建筑技术研究》分别从平面、梁架、牌科、提栈、屋顶等不同层面对江南水乡地域建筑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王才强先生的论文论述了隋唐长安、洛阳所奠定的城市模式对日本城市平城、长冈和平安的影响;《明代城池的规模与等级制度探讨》一文对明代几个主要地区的城池规模与等级情况做了梳理,为进一步的城市史研究打下基础;《筑台考略》以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为依据,论证了先秦“筑台”现象的源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对北京长春园中的如园、浙江江山市三卿口窑村的研究分别为古典园林研究和乡土建筑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成果;本辑还有论文分别对秦简中所见战国末期“士伍”阶层的居住形态、中国建筑史学史、中西方建筑模数比较、韩国儒学传播与国子监建设、美国芝加哥同业中心大厦设计等课题和建筑案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建筑史》反映了近年来关于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对于建筑历史的进一步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等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人员吸取历史经验、从事设计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筑史》既可作为建筑历史专业工作者的研究资料和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历史理论教材,又可作为读者了解建筑演化与城市变迁的实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