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曹资 / 等 | ISBN | 9787563906208 |
---|---|---|---|
页 数 | 319 | 定 价 | 20.00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998-02 |
装 帧 | 平装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地震及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第一节 地震类型及地震灾害
第二节 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
第三节 我国抗震防灾的形势和战略
第四节 我国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
第二章 建筑场地与地基基础
第一节 影响地震作用效应的因素
第二节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第三节 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第四节 场地土液化
第三章 地震作用及结构抗震验算
第一节 地震作用及地震反应分析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体系自由度及动力计算简图
第三节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
第四节 抗震设计反应谱
第五节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反应――振型分解法
第六节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第七节 底部剪力法
第八节 结构动力特性的近似计算及测试
第九节 平动扭转耦连振动时结构的抗震计算
第十节 竖向地震作用
第十一节 截面抗震验算
第十二节 结构变形验算
第十三节 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
第四章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震害分析
第三节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的一般规定
第四节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
第五节 多层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第六节 多层砌块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第五章 单层厂房抗震设计
第一节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震害分析
第二节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结构布置与选型的一般规定
第三节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抗震计算
第四节 抗震构造措施
第五节 单层砖柱厂房的抗震设计要点
第六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震害分析
第三节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第四节 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
第五节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第六节 砖填充墙框架的抗震验算
第七节 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计算与构造要点
第八节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计算与构造要点
第七章 房屋抗震鉴定及加固
第一节 房屋抗震鉴定及加固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整体结构的抗震加固理论
第三节 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
第四节 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
第五节 多层砖房的抗震鉴定
第六节 多层砖房的抗震加固
参考文献
2100433B
内容简介
本书是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及其1993年局部修订本、《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
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和1995年《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的主要内容编写的,主
要阐述了地震及抗震设计基本原理、建筑场地与地基基础、地震作用、结构动力特性与地震反应分析理论以
及多层砌体房屋、单层厂房、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介绍了我国房屋抗震鉴定及加
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工程、工民建、建筑结构专业学生用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设计与施工
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一、三水准设防目标:1.小震不坏;2.中震可修;3.大震不倒。二、两阶段设计:1.第一阶段: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弹性变形验算,对各类结构按规范规定采取抗震措施;...
你好,在厨房及餐厅两端墙角处加个柱子,顶上浇混凝土梁连通用来承住客厅里的梁,然后将厨房及餐厅的外窗窗台做到1.2米高(不宜再高),窗宽尽量开到最大,厨房及餐厅靠客厅处就不需要墙,厨房做玻璃推拉门透光及...
基于建筑抗震冗余度的基本内涵,从建筑结构布局和构件截面的承载力设计两个方面对基于冗余度理论的建筑 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本文研究的基于冗余度理论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是对现行规范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可供 工程设计人员和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中美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的对比——通过对中美两国有代表性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分析比较,指出中国与美国抗震设计方法的差异,有助于了解中国抗震设计的现状。
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为满足抗震设防目标,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了简化的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
第一阶段设计:采用第一水准多遇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等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同时,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弹性层问位移角,使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另外,采用相应的抗震结构措施,保证结构具有相应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从而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采用第三水准罕遇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定的要求,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的防倒塌要求。
必须指出的是,在实际抗震设计中,并非所有结构都需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对于大多数结构,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目标。只有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以及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进行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问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目标。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有关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的专著。全书共分三第八章 ,旨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与适应生态文明时代的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及其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从全新的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来诠释生态城市,建构其理论框架与规划设计的方法体系。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和长期以来在这一领域的生产实践和科研成果。《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立论新颖、观点鲜明、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可供全国城市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部门的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政府决策部门的公务人员阅读。
《无缝道岔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为系列专著的首册。无缝道岔钢轨受力与变形的计算是无缝道岔设计的核心与难点。由于道岔外股基本轨基本不动,内股尖轨和心轨则睡于可伸缩状态,使得钢轨的温度力与伸缩立移理论分析比较复杂。我国不少学者及科研工作者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计算方法,对无缝道岔的理论研究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作者在上述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各种计算理论的优点,对于某些局限作了必要的补充,采取了有限单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新的模型,其合理的单元划分使道床阻力、扣件阻力、限位器、间隔铁等阻力因素(非线性)得到较全面、真实的反映。这种无缝道岔有限元法计算理论,其特点是能更方便地对道岔的每个作用力的变化、对道岔结构各个部分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作者利用有限单元计算理论,对影响无缝道岔钢轨内的温度力与位移的12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分析,得出了一般性的规律,这对加强道岔结构和道岔设计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
《无缝道岔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内容对无缝道岔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该书对从事轨道工程教学、科研、设计及工程管理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