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阐述环境行为研究的基本理论及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探讨该领域在建筑学及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中的应用。
理论结合实际,文字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同时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设计及科研人员使用。环境与行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
绪论
1.1 环境行为学的解释
1.2 环境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1.2.1 国外环境行为学发展简述
1.2.2 我国环境行为学发展简述
1.3 环境行为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1.3.1 环境行为学的特点
1.3.2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建筑空间的发展
2.1 建筑空间发展概述
2.1.1 中国建筑空间的发展
2.1.2 西方建筑空间的发展
2.2 建筑空间的类型
2.2.1 从空问行为层次划分
2.2.2 从边界形态行为划分
2.2.3 从使用行为划分
2.2.4 从空间行为态势上划分
2.2.5 从构成行为方式上划分
2.2.6 从分隔手段行为上划分
2.2.7 从空间结构行为特征上划分
2.2.8 从空间行为确定性上划分
2.3 行为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2.3.1 需求行为与空间
2.3.2 心理行为与空间
2.3.3 文化行为与空间
建筑空间尺度与人体功效学
3.1 人体功效学概述
3.2 人体尺度概述
3.2.1 人体功效学的基础数据及应用原则
3.2.2 人体生理计测
3.2.3 人体心理计测
3.3 空间尺度设计
3.3.1 家居空间的人体功效学
3.3.2 办公空间的人体功效学
环境认知
4.1 感觉
4.2 知觉与认知
4.2.1 感觉与知觉
4.2.2 知觉定势
4.2.3 适应
4.2.4 对变化的知觉
4.2.5 认知
4.3 感觉、知觉、认知与空间环境设计
4.3.1 视觉
4.3.2 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
4.3.3 不同感觉在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环境知觉理论与建筑设计
5.1 格式塔知觉理论
5.1.1 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5.1.2 格式塔的含义
5.1.3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5.2 生态知觉理论
5.2.1 生态知觉理论简述
5.2.2 生态知觉的意义
5.3 概率知觉理论
5.3.1 概率知觉理论简述
5.3.2 概率知觉理论的意义
5.4 环境知觉理论在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5.4.1 格式塔知觉理论在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5.4.2 生态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空间环境认知及其应用
6.1 认知地图理论
6.1.1 认知地图概述
6.1.2 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
6.1.3 认知地图的特点及功能
6.2 城市环境认知研究
6.2.1 城市公共意象图
6.2.2 环境调研方法
6.2.3 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以西安交通大学校园环境为例
空间的使用方式研究
7.1 个人空间
7.1.1 个人空间的概念
7.1.2 个人空间的度量
7.1.3 人际距离的大小与分类
7.1.4 个人空间的功能
7.1.5 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7.1.6 接触中的空间定位关系
7.2 私密性
7.2.1 私密性的概念
7.2.2 私密性的功能
7.2.3 最优私密性水平
7.2.4 私密性空间与环境设计
7.3 领域性
7.3.1 领域性的概念
7.3.2 领域的类型
7.3.3 领域的功能
7.3.4 领域的空间层次
外部公共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8.1 外部公共空间活动概述
8.1.1 基本概念
8.1.2 外部空间活动的类型
8.1.3 研究现状
8.1.4 研究方法
8.2 外部公共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8.2.1 行为模式
8.2.2 影响行为模式的因素
8.3 基于行为的外部公共空间设计——以商业步行街和城市广场为例
8.3.1 商业步行街
8.3.2 城市广场
建筑空间环境与使用后评价
9.1 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概述
9.1.1 使用后评价的概念
9.1.2 使用后评价研究的发展过程
9.1.3 使用后评价研究目的及性质
9.1.4 使用后评价的过程及考察因素
9.1.5 使用后评价的检验
9.2 使用后评价的操作程序及方法
9.2.1 使用后评价的类型
9.2.2 使用后评价的操作程序
9.2.3 使用后评价的研究方法
9.3 使用后评价(POE)在建成环境中的应用
9.3.1 使用后评价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以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使用后评价为例
9.3.2 使用后评价在建成建筑中的应用——以西安交通大学康桥苑食堂使用后评价为例
基于使用者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
10.1 环境-行为研究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10.1.1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过程
10.1.2 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10.1.3 环境行为学科与建筑设计结合的方向
10.2 两种设计模式
10.2.1 设计者与使用者
10.2.2 “直线型”设计模式
10.2.3 “环型”设计模式
10.3 使用后评价(POE)与建筑设计
10.3.1 使用后评价(POE)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10.3.2全新的设计过程
10.3.3 POE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框架
10.4 建筑计划与建筑设计
10.4.1 建筑计划学概述
10.4.2 建筑计划学的理念
10.4.3 建筑计划学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2100433B
摘 要:简要阐述了国外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理论、实践以及具体的方法与措施,及其对我国城市改造借鉴意义。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势不可挡。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时期以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三产服务业逐渐集聚城市中...
您可以参照以下几点1.改善室内环境:室内绿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净化室内空气、减少噪音。室内植物以观叶植物为主,大多枝叶茂盛,可以吸附一些有毒气体和尘埃,净化空气。例如,现代各类装修...
1.童趣性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核心便是童趣性。童趣性要求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一切从幼儿的生理的特征出发。不论是幼儿所使用的各种生活用品,还是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和供幼儿欣赏的作品都要考虑幼儿的身高使其在幼儿...
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宗旨是能够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人类意志的人工环境。人是环境设计的主体和服务目标,人的环境需求决定着环境设计的方向。人同时也是室内环境的主角,拥有创造和改变环境的能力,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就是对\"人——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化、艺术化的设计协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设计。当今人对
本文通过四方面加以阐述: 一、人对自然存在矛盾心态:人类文明若干年的发展,造成人们既渴求大自然,竭力模拟自然物,又怕孤独和迷失于自然,失却城市的繁华。这种矛盾心态带来对自然的困惑。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观:当今世界性生态问题是人类生态系统的失落而导致人、城市、自然之间联系和运转功能的紊乱。 三、城市与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节:结合我国城市建设开发的问题和弊病,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四、建立与地球为友的新设计观:论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的方式是从设计开始就关注生态,以入世观点重新为都市品质的永续性,而有力携手合作来确保环境生命的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