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界网站自2009年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工程招标、建材采购、服务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和项目融资等环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我们的服务宗旨是通过我们专业的服务,不断增加行业信息透明度,促进行业产品交易,推动行业良性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并获得持续收益。
一、项目信息
1.工程招标信息
2.工程中标信息
3.拟在建信息
4.项目招商信息
5.项目前期信息
二、建材网上交易
1.企业名片
2.供求发布
3.价格行情
4.建材市场
5.建材招商
三、其他
1.建筑施工招投标
2.施工技术资料
3.建筑人才
4.行业政策、新闻
5.项目融资
6.行业网站建设我们的客户
网站受众的人群主要有:
1.房产商;
2.业主单位;
3.建筑商;
4.建材供应商;
5.设备供应商;
6.设计院;
7.监理公司;
8.招标代理机构;
9.其它服务提供商
主管单位:江苏商报社
主办单位:《建筑界》杂志社
主 编:魏永涛
刊 期:旬刊
开 本:大16开
创刊时间:2012-06-25
邮发代号:27-128
国内统一刊号:CN32-0118
国际标准刊号:ISSN2306-1499
《建筑界》杂志(旬刊),是由江苏商报社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建筑科技类学术期刊,本刊被龙源期刊网、维普资讯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办刊理念:本刊是品牌主流媒体、是传播理论动态的本土专业平台,是建筑行业技术探索前沿媒体。为广大建筑、房地产的从业技术人员搭建一个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合作共进的平台。
主要栏目:城市建设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工程管理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园林绿化 给水排水 水电安装 市政工程 道路桥梁 节能环保 装饰技术 管理论坛 教育视野
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普利兹克奖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蒂发起,凯悦基...
中天建筑资讯网创办与1996年,是中国工程信息第一平台,致力于工程信息整合,提供最权威的建筑工程信息、工程施工信息、工程招标、工程中标、工程采购信息。鼎力打造中国最优质的工程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快讯按照...
elledecor.com是ELLE杂志官方网站,报导世界流行的装璜设计、建筑方面的最新资讯;construction.com是美国建筑实录杂志官方网站,每期都详细提供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有趣的项目的观...
在中国大陆宣布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之后,香港的建筑、工程公司立即把商业眼光投向中国大陆。中国的大门已更加开放,以吸引更多的外商和外资。香港的建筑师和工程承包商们急于进入这一片土地。香港的大财团纷纷在深圳、广州和上海设立办事机构,以便尽可能更大限度地打入中国市场。香港 BCL咨询有限公司(Binnie ConsultantsLtd.)就是其中之一。
建工之家建筑论坛 http://www.jgzj.net/bbs/?fromuid=548588 石家庄建筑联盟 http://qun.qq.com/1.1/62929526#group/home 建筑 QQ群大全 http://www.hilun.net/jianzhu/ 河北工程造价信息网 http://www.hb-cec.com/hbcec/ 一级注册建筑论坛 http://www.yizhubbs.com.cn/ 造价新家园论坛 http://www.zaojia001.com/ 栋梁之财 http://www.dlzc.net/ 河北预算网 http://www.hbysw.cn 芥儿夫工程造价博客 http://www.jillf.cn/ 建材在线(河北站) http://www.jc.net.cn/hebei/ 建神论坛 http://www.jjslt.com/ 建筑工程
为了创造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空间,同时适应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必须采取多元化跨学科的整合设计研究。基于普及运算的互动建筑界面原型研究试图整合建筑、电子元件和机械装置,创造一种遍布感应装置及其它电子装置的互动建筑界面模型,以便为未来的产业化互动建筑界面提供研究原型。这种建筑界面能根据周围环境条件、人体活动以及其他建筑问题,利用数字装置收集相关数据并做出判断,同时以此为依据即时或延时调整自身形态或物理状态,以便创造更加有意义的活动环境。
女建筑师 扎哈·哈迪德
“当世界建筑界再也听不到扎哈的声音的时候,莫名的寂寞才会降临。”在听闻著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去世的消息后,建筑评论家方振宁写了这样一句话。3月31日,扎哈在迈阿密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65岁。从没有前途的“纸上设计师”,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地标性建筑,这位伊拉克裔的英国著名女性建筑师身上,总是充满了赞美和非议,而标志性的流线型设计也让她在男性掌权的建筑领域脱颖而出。然而,扎哈的离世仿佛带走了完美的曲线,也让业界陷入了深深的惋惜和遗憾之中。
她真的建成了神奇的建筑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18岁时赴黎巴嫩攻读数学学士学位。直到22岁与家人一起移民英国,她才开始正式的建筑专业学习——在伦敦建筑联盟师从普利兹克奖得主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
初到伦敦时,作为外族女性,扎哈的日子格外艰难。她的早期作品大多被人认为是无法建成的。在整整十年的时间里,哈迪德深陷“纸上设计师”的“魔咒”,但是她仍然决心不放弃。她说,那些蔑视她的设计的人,是一群失去了信仰和梦想,只盲目遵循经典的人们,所以他们才不相信她可以建成神奇的建筑。
后来的扎哈成为世界建筑界的一个王牌品牌,她设计的项目在全球各大城市中作为地标建筑而存在,她也因此被称为建筑界的“女魔头”。
2004年,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终于给哈迪德的设计以正名,她成为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奖的女性建筑师,也是最年轻的得主。2012年,哈迪德被大英帝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荣誉女爵士”的称号。
她的戒指如同建筑般与众不同
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2003年,方振宁曾给扎哈做过一次专访,这次近距离的对话让方振宁对于扎哈的研究更加深入,“扎哈在当今建筑界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解构主义是作为国际风格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建筑流派,而扎哈的解构主义已经开始向有机回归。她设计的德国莱茵河畔魏尔镇消防站等代表建筑,用实践来证明解构主义是可以存在的,这无疑是她的功劳。”
在方振宁看来,为了给自己设计的建筑争得权利,扎哈比一般的男性建筑师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代价,“扎哈说她没有经历过恋爱、结婚和育儿的生活,也不可能突然结束工作去享受普通的人生。她甚至非常抗拒别人称她为女建筑师,她希望社会关心她的职业而不是性别。”
在和扎哈的接触中,最让方振宁印象深刻的就是当时她手上佩戴着一个长长的戒指,“戒指是要横过来戴的那种,非常与众不同,她说自己喜欢这个戒指就是因为她长得不像戒指。”在方振宁看来,一个小小的戒指,也是解读扎哈设计思想的钥匙,“扎哈的建筑颠覆了我们对于建筑的概念,那就是因为她的设计不像我们脑海中固有的建筑形象。”
她把建筑升华到当代艺术的高度
著名当代建筑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贤在听闻扎哈去世的消息后,直言“太惋惜”,“扎哈对现代建筑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她使建筑升华到了当代艺术的高度。”在王明贤看来,扎哈的建筑充满了人性化和艺术趣味,并不是一味使用高科技的、看起来冷冰冰的建筑。
北京的银河SOHO、广州大剧院、香港赛马会创新楼、首尔东大门设计广场、迪拜舞蹈大厦……扎哈的每一座建筑都因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备受关注,甚至有人称她为“地标性建筑师”。对此,王明贤表示,扎哈的建筑几乎都存在于发达的城市中,“在整个城市的高度发展时期,在千篇一律的建筑中,扎哈的设计可以说是一种突破,一种锦上添花,给城市带来了艺术的魅力,增加了城市的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扎哈的建筑事务所曾经提交过中国国家美术馆的设计方案,可惜在最后一轮的竞标中落选。王明贤称,当时扎哈事务所曾经向他征求意见,“扎哈在中国做了不少建筑,但是比如银河SOHO是比较商业化的建筑,不能完全代表她的水平,而广州大剧院因为施工问题让她觉得有点遗憾,所以她本人是非常希望能在中国做一个让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的作品。希望在建中的‘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能成为她心中最满意的中国作品。”
她让建筑被更多人关注与铭记
曾经在扎哈事务所工作过的中国著名建筑师马岩松,称扎哈为“我的恩师”。“扎哈的一生就是抗争的一生,为了独立、平等和尊重而抗争,为了进步和改变而抗争。她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又充满批判和怀疑。她总是抱有坚决、鲜明的立场。她带给这个世界太多希望和美丽,让世人惊艳,让建筑被更多人关注与铭记。”马岩松称,15年前,作为她的学生,扎哈的力量和视野给他开启了一扇门,如今依然给予包括他在内的无数人启发和激励。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季元振
今年,国务院刊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连同2014年“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等均对 “十三五”及未来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既宏观又具体的指导原则,在业界和社会产生积极反响。
《意见》的出台将对我国城市与建筑业的变革产生应有的影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季元振先生在2016年建筑师新春论坛上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季元振:我们建筑师要积极响应并执行国家出台的政策,但是,我也担心政府的后续的政策能否跟上这个《意见》,在中国这种事情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次,我认为国家出台的政策一定要做到具体和全面,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下去。
我非常赞同孟建民院士提出的建筑市场三个“碎片化”问题,这三个“碎片化”问题导致我们建筑师不知道什么是建筑设计,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项目工程也没办法控制,而且跟业主也无法沟通。
现在一些开发企业把建筑设计当成财富,仅仅只是为了挣钱,甚至只是在做资金运作的事情,而建筑师做设计是为了创造城市的环境,这两件事情根本不相关,所以建筑设计发展非常的困难。而且除了我们思考的这些问题,恐怕还有历史传统文化和制度的问题。
接下来,我谈一下建筑文化评论的问题,我写了两本关于建筑评论的书,虽然是写建筑评论,但是却不敢真评论,我觉得如果没有有用的评论出现,那么社会也没有办法进步,建筑学也成为不了学术界。
我对建筑专业成为学术界持怀疑态度,因为相比文化界、戏剧界等真正宣传文化的学术界,在建筑界里,大家都是在忙做生意,没人关心我们做得好与不好。做学术批评需要一个学术氛围,需要一帮有着不同意见的人的思想相互碰撞。我觉得在建筑界一定要有对立的意见,而且对立的意见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再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才能出现真正的学术批评。
从大学的教育开始,我们学习的就是要有独立和自由的思想,并且具备批判的精神,如果没有批判的精神,建筑界就不能够向前发展。现在建筑界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有一种束手无措的感觉,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应付。比如:习主席提出奇奇怪怪的问题,建筑圈就开始讨论什么样的建筑是奇奇怪怪建筑?我反问我们的建筑师,我们有学术的根底吗?建筑界拿什么去反映奇奇怪怪?建筑的评判原则到底是什么?西方的理论著作,我们国内翻译过几本?国外一百年的书都在研究什么?还有建筑价值观的问题,建筑美学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迄今为止,国内建筑行业都没有进行专门的讨论。我们只在50年代的时候进行了一场讨论,结果讨论得出的还是一个错误的结论,批判了公民主义、结构主义和大屋顶的浪费问题,上述这些都说明国内建筑学术界与世界建筑界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而只有缩短这个差距,才能真正的解决建筑文化问题,要不然我们建筑师不知道如何做建筑设计,设计的作品也没有丰富的文化做支撑,只会谈跟建筑理论毫无关系的歪理。
我再谈谈关于日本奥运会场馆被否的问题,其实这也是日本的机制问题,我们不从机制上学习是不行的,所有问题不是简单的观念问题,日本场馆被否定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规划与城市的关系,二是经济问题。试问我们自己的工程算账吗?前段时间冬奥会张家口主场馆方案的评选,微信里面出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为自己的方案拉票,大家觉得这是认真的建筑设计评选吗?微信中这几个作品就展示出了五张照片,就让全民参与投票,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导,让大家觉得建筑设计就是一张照片,大家觉得这种东西还能做吗?
我们要建立一个好的机制来确保这些事情,另外我们要从学生抓起,从教育抓起,还要普及老百姓的知识。批判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被批判的材料透明,不能随随便便批评,因为大家不知道自己批判的事情正确是否。如:有一栋建筑做得一塌糊涂,我们可以去批判,但是我们不弄清楚批判的对象,是建筑师还是开发商还是某个官员的问题,我们不把整个事情调查研究清楚,盲目的去批判,那我们的批评文章就起不到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