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形式分类主要方法有按主要承重构件所用材料不同和构筑形式组合形式及受力特点不同两种。
中文名称 | 建筑结构形式 | 外文名称 | Building structure |
---|---|---|---|
分类方法 |
指在建筑中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他材料的砌块结构。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的墙、柱和基础都可采用砌体结构。
烟囱、隧道、涵洞、挡土墙、坝、桥和渡槽等,也常采用砖、石或砌块砌体建造。
指由墙和楼板组成承重体系的房结构。墙既作承重构件,又作房间的隔断,是居住建筑中最常用且较经济的结构形式。缺点是室内平面布置的灵活性较差。垃圾桶结构多用于住宅、公寓,也可用于办公楼、学校等公用建筑。墙板结构的承重墙可用砖、砌块、预制或现浇混凝土做成。
楼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槽形板、实心板,预制与现浇叠合式楼板,全现浇式楼板。墙板结构按所用材料和建造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类:(1)混合结(2)装配式大板结构;(3)现浇式墙板结构。
指墙体用混凝土现浇、楼板采用预制或现浇的房屋结构。主要优点是抗震性能好。与混合结构相比,墙面抹灰量大量减少,劳动强度减轻,用量少;与装配式大板结构相比,施工简便,是我国地震区多层与高层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
现浇式墙板结构的墙体材料与建造方法可分内外墙全部现浇混凝土及横墙与内纵墙现浇,外墙采用预制大板(简称内浇外挂)或砖、块(简称内浇外砌)两类。
指用预制混凝土墙板和楼板拼装成的房屋结构,是一种工业化程度较高建筑结构体系。主要优点是可以进行商品化生产,现场施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自重较轻,结构强度与变形能力均比混合结构好。但造价较高,需用大型的运输吊装机械,平面布置不够灵活。
装配式大板结构的联结构造是房屋能否充分发挥强度、保证必要的刚度和空间整体性能的关键。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出现较早,但直到钢和钢筋混凝土出现后才得以迅速发展。
根据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三种。横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横向布置,楼板和联系梁沿纵向布置,具有结构横向刚度好的优点,实际采用较多。纵向布置同横向布置相反,横向刚度较差,应用较少。纵横双向布置是建筑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体刚度好,是地震设防区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
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的内墙或外墙做成剪力墙以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剪力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高度和宽度可与整栋建筑相同。因其承受的主要再载是水平荷载,使它受剪受弯,所以称为费力墙,以便与一般承受垂直荷载的墙体相区别。
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很大,变形小,既承重又围护,适用于住宅和旅游等建筑。
简称框一剪结构。它是指由若干个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建筑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建筑布置比较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空间,但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较差,而剪力墙结构则相反。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使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在框架的某些柱间布置剪力墙,从而形成承载能力较大、建筑布置又较灵活的结构体系。在这种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是协同工作的,框架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
指由一个或数个筒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筒体,是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
简体结构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筒体结构分筒体一框架、框筒、筒中筒、束筒四种结构。
筒体一框架结构是中心为抗剪薄壁筒,外围是普通框架所组成的结构。
框筒结构是外围为密柱框筒,内部为普通框架柱组成的结构。
筒中筒结构是中央为薄壁筒,外围为框筒组成的结构。
束筒结构是由若干个筒体并列连接为整体的结构。
指由曲面形板与边缘构件(梁、拱或桁架)组成的空间结构。壳体结构具有很好的空间传力性能,能以较小的构件厚度形成承载能力高、刚度大的承重结构,能覆盖或围护大跨度的空间而不需中间支柱,能兼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的双重作用,从而节约结构材料。
壳体结构可做成各种形状,以适应工程造型需要,因而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中。如大跨度建筑物顶盖,中小跨度屋面板、工程结构与衬砌、各种工业用管道、冷却塔、储液罐等。工程结构中采用的壳体多由钢筋混凝土做成,也可用钢、木、石、砖或玻璃做成。
指由多根杆件按照一定的网格形式通过节点联结而成的空间结构。具有空间受力、重量轻、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可作体育馆、影剧院、展览厅、候车厅、体育场、看台雨篷、飞机库、双向大柱距车间等建筑的屋盖。
缺点是会交于节点上的杆件数量较多,制作安装较平面结构复杂。网架结构按所用材料分有钢网架、钢筋混凝土网架以及钢与钢筋混凝土组成的网架,其中以钢网架用得较多。
是以钢索(钢丝束、钢绞线、钢丝绳等)作为主要受拉构件的结构。钢索主要承受轴向拉力,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并且由于钢索的抗拉强度很高,从而使结构具有自重轻、用钢省、跨度大的优点。悬索结构按其表面形式不同分为单曲面及双曲面两类,每一类又按索的布置方式分为单层悬索与双层悬索两种,其中双曲面悬索中还有一种交叉索网体系。
单曲面单层或双层悬索适用于矩形建筑平面;双曲面单层或双层悬索适用于圆形建筑平面;双曲面交叉索网体系的屋面因刚度大、层面轻、排水处理方便,能适应各种形状的建筑平所以在实际中应用较为广泛。
是采用柱、梁或柱、板组成承重框架,再以各种轻质材料制品作围护结构的建筑。它与一般框架结构建筑的不同之处是建筑的内外墙体都采用新型轻质墙板。轻质外墙板,按其构造特点分单一材料板如(如加气混凝土板)和多层复合板(如石棉水泥板、陶粒混凝土矿棉夹芯板、预应力薄板内复石膏板等)两种。按外墙板的支承方式,可分为自承重式和悬挂式(墙板悬挂架梁上)两种。
轻质内墙板一般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用各种轻质材料制成的实心板,二是用轻质材料制成的空心板;三是用轻质板制成的多层复合板。框架轻板建筑既具有一般框架结构建筑的特点,又有自重轻、使用面积大、节省水泥、施工速度快和合理利用工业废料等突出优点。
大模板建筑采用整块的工具式大模板现浇混凝土承重内墙,用相当于一个房间大小的台模现浇楼板(或采用预制楼板),用预制外墙板(或采用砖砌体)做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建造的建筑。
外墙采用预制大板的做法称为内浇外挂;外墙采用手式砌筑砖墙的做法称为内浇外砌;内外墙采用大模板现浇混凝土的做法则为全现浇式。大模板建筑的优点是整体性好,抗震性强,施工工艺设备简单,技术容易掌握,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速度较快,工期也较短。
应用于城市中的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有很大的优越性,同时也适用于多层和高层的公共建筑。因此,采用大模板建筑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工业化施工方法。
升板建筑通常是先将楼板和屋面板在地面上分层重叠浇筑成型,然后沿已建成的柱网利用安装在柱子上的提升设备将楼极逐层提升并就位固定的施工方法建造的建筑。它具有节约模板、构件运输量少、施工速度快而安全、不需大型起重设备、升板操作容易掌握、施工占地少、施工噪音小等优点。
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柱子承重、楼面前载较大、内墙较少的各类建筑。如果把围护结构的大型墙板预先安装在楼板上,然后整层一起提升,由顶层往下逐层就位固定,这种方法称为升层法,是将升板和大板施工工艺结合起来的施工方法。如果将升板和滑升模板技术相结合以升带滑,则称为升板滑模法。此外还有集层升板法和悬挂升板法等,都是在升板的基础上发展的。
滑模建筑一般按建筑的平面形状组装成一定高度的模板系统,利用液压提升设备不断提升模板,上边挠筑混凝土,下边随即脱模而连续浇注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建造的建筑。
滑升模板只解决墙体的挠撞,建筑内部的楼板和梁等还需采取预制和现烧的方法进行施工。滑升模板由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液压系统和支承杆等基本部分组成。滑模建筑可适用于多层、高层住宅、办公楼等建筑,更适用于多层、高层工业建筑和构筑物(如多层框架、储告、烟囱、冷却塔、电视塔、高层建筑中的电棉井等)。
其特点是施工速度快,机械化水平高,节省人工、模板和施工用地,建筑的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但工艺设备较复杂,施工操作难度也较大。
建筑结构形式 主要是以其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等。 (1)建筑结构形式 建筑结构形式有许多种类型,也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法...
如果建筑结构形式为框肢结构,在广联达图形算量中是如何定义?是选择砖混还是? 选其它
这是没有关系的,也可以没有任何的意义,它不影响工程量的计算。
建筑结构形式 一、以其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来划分 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分类 序号 结构类型名称 识别特征 适用范围 1 、木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为木材 单层建筑 2 、混合结构 承重材料为砖石 ,楼板、 层顶为钢筋混凝土 单层或多层建筑 3、 钢筋混凝土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 料为钢筋混凝土。适用于 多层、高层、 超高层建筑 4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材料国型钢和混凝土 超高层建筑 5 、钢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为型钢 重型厂房、受动力作用的厂房、可移动 或可拆卸的建筑、超高层建筑或高耸建筑 A、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指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如柱、梁、板、楼梯、屋盖用钢筋混凝 土制作,墙用砖或其它材料填充。这种结构抗震性能好, 整体性强, 抗腐蚀耐火能力强, 经久耐用, 并且房间的开 间、进深相对较大,空间分割较自由。目前,多、高层房 屋多采用这种结构。
建筑结构的分类 1.按材料不同,一般分为木结构、砖石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预 应力钢结构、砖混结构等。 木结构 指在建筑中以木材为主制成的结构, -般用榫卯、齿、螺栓、钉、销、胶等连接。木材是一 种取材容易、 加工简便的结构材料。 木结构自重较轻, 木结构便于运输、 装拆,能多次使用, 故广泛地用于房屋建筑中, 也用于桥梁和搭架。 近代胶合木结构的出现, 更扩大了木结构的 应用范围。但在空气温度、湿度较高的地区,白蚁、蛀虫、家天牛等对木材危害颇大 ;木材 处于潮湿状态时,将受木腐菌侵蚀而腐朽 ; 木材能着火燃烧。故木结构应采取防虫、防腐、 防火措施,以保证其耐久性。 砖石结构 指在建筑中以砖或石材为主砌筑制成的结构, 是我国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 造就了中国 砖石塔发展的高峰,形式丰富,结构多样,构造作法进步。从平面看,有方形、六边形、八 边形,北宋中期以后,以八边形
主要是以其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等。建筑结构形式有许多种类型,也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所用的材料分类和按结构平面布置情况分类。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分类1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为木材单层建筑2混合结构承重材料为砖石,楼板、层顶为钢筋混凝土单层或多层建筑3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4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材料国型钢和混凝土超高层建筑5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为型钢重型厂房、受动力作用的厂房、可移动或可拆卸的建筑、超高层建筑或高耸建筑A.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如柱、梁、板、楼梯、屋盖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墙用砖或其它材料填充。这种结构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抗腐蚀耐火能力强,经久耐用,并且房间的开间、进深相对较大,空间分割较自由。多、高层房屋多采用这种结构。其缺点是工艺比较复杂,建筑造价较高。
B.框架结构住宅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蛙石、陶粒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住宅。
C.砖混住宅砖混结构住宅中的“砖”,指的是一种统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有其它尺寸的异型粘土砖,如空心砖等。“混”指的是由钢筋、冰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件,包括楼板、过粱、楼梯、阳台、挑檐,这些配件与砖作的承重墙相结合,可以称为砖混结构式住宅。由于抗震的要求,砖混住宅一般在5~6层以下。
D.钢混结构住宅这类住宅的结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即钢筋、水泥、粗细骨料(碎石)、水等的混合体。这种结构的住宅具有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抗腐蚀能力强、经久耐用等优点,并且房间的开间、进深相对较大,空间分割较自由。多、高层住宅多采用这种结构。其缺点是工艺比较复杂,建筑造价较高。
E.砖木结构住宅承重结构是砖墙木制构件,分隔方便,自重轻,工艺简单,材料单一,防火防腐能力差耐用年限短,在农村及城市旧区普遍存在城市不提倡。
关飞:中国建筑设计院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建筑师
玉树,在我看来是一个很自由的村落,是灾后重建的所在地,也是康巴艺术中心的所在地。震前的玉树布局松散,玉树的院落都是典型的方形院落,由夯土墙和石材垒砌起来,都有平板的屋面。我们对玉树的院落进行了分析,大致是这样一种形式:四周是厚实的夯土墙,往里是住户,核心区是很大的公共空间或者院落,以这种小的形态不断组织,迎合周边的地形,从而形成更大的院落。同样的院落组织形式也可以参看大昭寺。
玉树地震发生后,当地的很多房屋都被震塌了,灾后重建工作就地展开,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地理风貌、河流和主要的道路。康巴艺术中心的场地关系就从河流与周边道路的关系开始,强调与塔尔寺、唐蕃古道商业街、格萨尔广场等周边城市元素的对位呼应,包括了很多功能,有大剧场、电影院、剧团、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根据规划,我们尝试在场地中留出一条道路,让人流可以顺利穿过,到达西侧的文化广场,并且希望能保留一条南北向的道路让南侧学校的人流能够穿过康巴艺术中心到达河边,这是我们最初的概念。
当这些基本概念确定以后,我们就开始尝试在场地上套上各种院落,这也是我们从达赖家宅的布局方式获得的灵感,并尝试在建筑布局上体现台地特征,建筑在体量上也逐层递减,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大剧院放在东北角,剧场和电影院放在西侧,东南角是文化馆。
我们把康巴艺术中心的平面图和大昭寺做了一个类比,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最重要的一点是,两者都是用院落的方式进行扩充。而康巴艺术中心留出了两条对当地交通非常有利的通道,使艺术中心获得了一个更加舒适、更切近玉树当地传统的院落尺度。
康巴艺术中心属于灾后重建项目,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建造起来,我们在结构体系上做了一个设想,即用标准化、模式化的结构单元,先做出其中一个单元,通过固定单元模数的拼接和组织来完成康巴艺术中心整个结构系统。所有的结构单元都是我们对玉树当地民居进行分析后得出的体量。
在固定的结构模数和不同的方形类型的结构下面,我们在不同的功能中增加了不同的主题,使图书馆、文化馆等各个场馆的核心部分略有不同,因此,尽管整个项目的模块是类似的,但建筑内部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
关于艺术中心采用什么样的立面材料我们考虑了很长时间。当地的建筑大多是采用石材垒砌,但是我们在北川文化中心有过一个教训,当时我们打算用石材垒砌立面,由于建筑体量过高,地震以后对石材的稳定性会造成影响,尤其是当建筑超过三层以上。最后我们不得不改用文化石贴砌的方法。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康巴艺术中心上,这个艺术中心超过了四层的体量,我们就在想是否有另一种可能性,最终选择了砌块砖。
按照砌块模式,我们画了砌块砖垒砌的施工图,确定了拉结筋和过梁的位置,并为施工设计了一个口诀,在砌块砖垒砌的过程中,工人根据口诀确定多大尺寸的砌块砖可以左右相依排布,在多高的高度上可以竖着放置砌块砖,或者在什么尺度上可以用扁砖来替代高尺寸的砌块砖。为了实现我们想要的效果,我们专门派了设计师到现场指导施工。而工人们在实际砌块的过程中也会有个人的临时发挥,这些发挥在我们看来都是允许的,锻炼了工人参与设计的可能性。在砌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有创造力的工匠,他把砖雕成了各种花的形状,使我们的墙面更大丰富。最后是刷墙部分,我们先把砖缝用白色涂料粉刷一遍,再不均匀地涂抹砌块墙面,使墙体看起来更接近当地建筑风格。
为了保证建筑安全,我们规定所有的砌块砖墙面高度不能超过4米,因此,在每4米的高度上,我们都会设制一个脚板,在脚板上重新垒砌新的4米高墙,并且所有的砌块都由构造筋和构造柱连接。
项目建成后我去过现场,很难形容我当时的感情。实际上,砌块砖的效果如何是我们难以预见的,只知道用什么原则、方式能够最便捷地去施工和安装,但最终的结果却让我非常意外。首先,我们能看到巨大的白墙和斑驳的墙面,跟当地的建筑非常类同,走近以后会发现是当地灾后重建最常用到的砌块砖,会感觉亲切。
康巴艺术中心建成后,当地人会自发地到艺术中心的广场上跳舞,到了晚上,艺术中心的墙面则变成投影幕,可见这个建筑与他们没什么距离,他们觉得亲切、实用。
规格参数:1200mm*600mm*d 900mm*600mm*d
厚度由设计方依据建筑节能标准及建筑结构形式计算确定岩棉复合板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