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建筑结构负刚度减振控制研究 | 依托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项目负责人 | 曲春绪 |
1)结合被动负刚度装置的非线性力学模型,针对这种带有被动负刚度装置的结构非线性动力模型,提出双线性模型的简化计算方法;将负刚度应用于上部结构中,提出同伦方法优化计算上部结构各层所需的负刚度值,解决了该双线性非凸优化问题;提出了多自由度双线性结构等效单自由度体现方法,创新给出了双线性结构反应谱,实现了在结构设计中考虑负刚度因素的方法。2)提出了一种新型轨道式负刚度装置,并通过振动台试验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循环加载得到不同弹簧预压缩量下负刚度装置的滞回曲线;通过扫频试验测试了负刚度装置的频响性能。提出了负刚度装置的设计方法,建立了轨道式负刚度装置的理论模型,并对其滞回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3)提出了一种新型多维SMA阻尼器,并在万能试验机上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20℃室温环境中,在不同加载频率和不同幅值的正弦激励下,分别测试了SMA丝不同初始应变时阻尼器的滞回性能。对阻尼器扭转性能也进行了测试。建立了多维SMA阻尼器的理论模型,并对其在周期荷载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不同幅值下的模拟结果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将轨道式负刚度装置和多维SMA阻尼器配合使用,构成负刚度减震系统,提出了负刚度减震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2100433B
结构中的负刚度可以增大结构的阻尼比,降低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本项目针对已有的被动负刚度装置,拟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构中的被动负刚度装置在地震动力作用下对结构的减振机理及减振控制策略。提出考虑带有刚度非线性负刚度装置的结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被动负刚度装置在结构动力反应计算中的减振机理并建立优化目标函数;提出被动负刚度装置在结构中的优化布置方法,研究安装于上部结构各层中的被动负刚度装置负刚度值的优化设计问题;根据负刚度优化设计值,对被动负刚度装置的可调参数部件进行调节,或对负刚度装置进行改进,并通过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的对比来进行验证,从而提出了减振控制策略。本项目对被动负刚度装置实际应用的研究,对结构抗震减振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济大学
轴心受压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N≤0.9φ(fcA+f'yA's)即1500*1000≤0.9*φ(16.7*350*350+335*A's),φ为构件稳定系数,l/b=6000...
建筑设计中常用的规范: 祥看附件! 建筑结构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 柱子截面尺寸:(长+宽)*2=柱子截面积
减振橡胶动静刚度比研究_陈平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有了很大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安全性、耐久性与适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地域广阔、地震灾害发生范围较广,加上近年来地壳活动异常活跃,地震频发,就建筑结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的研究也活跃起来。本文在参考了多个文献资料后,对建筑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的原理等进行了分析,并在讲述中穿插应注意的事项,希望能为以后建筑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借鉴,减少自然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变刚度扭转减振器
为了更有效地避免传动系统共振,降低传动系统噪声,有些汽车离合器从动盘中采用两组或更多组刚度不同的减振器弹簧,并将装弹簧的窗口长度做成尺寸不一,利用弹簧先后起作用的办法获得变刚度特性。
图3所示为某乘用车从动盘,它采用两级减振装置。
第一级为预减振装置,它的角刚度很小,主要是减小由于发动机怠速不稳而引起的变速器中常啮合齿轮间的冲击和噪声。另外,当传动系统在小转矩负荷下工作(包括减速滑行)时,也能减小变速器和主减速器内齿轮和系统内其他机件的扭转振动和噪声。
第二级减振器弹簧用与发动机气门弹簧同样的钢丝制成,刚度较大,它只有在从动盘毂与从动盘本体正向(发动机带动传动系统)转过5°,或反向(传动系统带动发动机)转过2.5°时才起作用。它能够降低发动机曲轴与传动系统接合部分的扭转刚度,调谐传动系统扭转固有频率,使传动系统共振应力下降,并改善离合器的接合柔和性。
颗粒调谐质量阻尼系统是对颗粒阻尼和调谐质量阻尼有机结合的新型阻尼系统,既能有效拓宽调谐质量阻尼的减振频带、提高减振效率和耐久性,又为颗粒阻尼的结构工程应用提供了实现途径。本课题将探索该新型阻尼系统的减振机理及应用于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效果。通过振动台和风洞模型试验,以及相应的数值理论分析,总结减振规律,揭示工作机理和物理本质,着重考察对于地震和风振的振动控制效果;建立建筑结构附加该阻尼系统的精细离散元模型和等效简化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及优化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法,明确相应的核心技术、设计流程、构造、制作、安装和测试要求,并用于指导工程实践。深入开展该组合减振技术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有助于透彻理解该类非线性系统的减振机理,对于提出一种新的建筑结构被动控制技术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颗粒调谐质量阻尼系统是对颗粒阻尼和调谐质量阻尼有机结合的新型阻尼系统,既能有效拓宽调谐质量阻尼的减振频带、提高减振效率和耐久性,又为颗粒阻尼的结构工程应用提供了实现途径。本课题通过振动台试验、风洞模型试验、数值分析以及参数优化对颗粒调谐质量阻尼系统的减振机理及应用于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其工作机理和物理本质。五层钢框架的对比试验表明在不同地震作用下,颗粒调谐质量阻尼系统均能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其中在上海人工波作用下的减震效果最好(均方根位移与加速度响应减震率分别达到72.17%与70.99%);另外,合理的参数选取更有利于发挥颗粒调谐质量阻尼系统的性能,开展了附加颗粒调谐质量阻尼系统的气弹风洞试验(缩尺比为1:200),试验研究表明颗粒调谐质量阻尼系统对高层建筑风致振动响应有良好的减振控制效果,控制合理的颗粒密度、增加颗粒数量、加剧颗粒之间的碰撞等均可以提高其减振效果;基于多颗粒等效原则建立颗粒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数值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整体吻合较好,峰值加速度吻合较好,而均方根加速度也可以将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微分演化算法对颗粒调谐质量阻尼系统进行了全局优化,相比于传统设计,优化设计的减振率提高了约50%;最后,提出合理的实用设计方法,明确相应的核心技术、设计流程、构造、制作、安装和测试要求,并用于指导工程实践。本课题展示了颗粒调谐质量阻尼系统在土木工程应用的巨大前景,为土木结构振动控制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