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 作 者 | 田蕾 |
---|---|---|---|
ISBN | 9787564116958 | 页 数 | 275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开 本 | 16 |
《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基础理论——实际案例——理想模型——实证研究”为框架,对“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改善建筑环境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由此带来的环境负荷,这是近年来建筑领域为之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在促进技术革新、规范市场、激励良性竞争等多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对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的理论背景进行了系统整理。对相关的近30种评价体系和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的理想模型。此外,《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还就结合“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科研课题所做的各种实证研究进行了介绍。《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可供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作 者:田蕾 著
丛 书 名: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出 版 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16958
出版时间:2009-08-01
版 次:1
页 数:275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建筑 > 建筑史
“建筑环境学”是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主要研究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与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等若干部分。
东北地区不用说就是哈工大了,西北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南有重庆大学 湖南大学。 华东地区有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 ,华北有清华 天津大学
1、需要有环保局出具的环境守法证明,证明你们公司三年内没有环保事故,这是硬件,必须的。 2、需要环境监测报告(包括污水检测报告、废气检测报告等,污水、废气化工企业是必需的,其它可能涉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本文介绍了日本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CASBEE(即建筑物环境效率综合评价体系)的最新进展,以及用于单体建筑评价的CASBEE红星分级和用于LCCO_2评价的绿星分级及其评价方法以及在日本的应用情况。同时简要介绍了2010年准备发布的以城市为评价对象的CASBEE-城市,希望能为开发、研究和应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与管理,环境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审计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推广,现已作为广泛适用的原则应用于企业高级管理中,以保证企业的运作符合公司的内部政策和政府的环境标准,政府也积极倡导和推劝环境审计的发展。但我国的总体状况仍不尽如人意,从内容上看,开展较多的主要是合规性审计,环境绩效审计尚处于探索和发展中;从主体来看,主要是审计机关来组织实施,而组织内部开展校少,民间市计组织甚至没有涉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环境审计土具和方法的缺乏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非常必要。
内容介绍
伴随着地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近代形成的过度生产与过度消费型的社会文明正面临转变。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成为了世界所瞩目的话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建筑的存在方式。而此前的环境评价方法一般将如何削减环境负荷作为重点,但如果仅以此为着眼点来推进评价行为,必然会导致无为即最优的结果,而使研究陷入退缩及悲观的怪圈之中,并且对待环境问题的积极向上意识也将会越来越淡薄。另一方面,人的一生有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因此论及到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保证良好的室内生活环境应该被视为是第一重要的。当从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观点来评价建筑物的综合环境性能时,也有必要兼顾上述削减环境负荷和蓄积优良建筑资产两个方面,二者均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在国土交通省的支持下,通过产、政、学联合的形式进行了CASBE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dency: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的开发。在该评价体系中,定义环境负荷为L(Load)、建筑物的环境质量与性能为Q(Quality),从而将两者明确区分并分别评价。虽然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发出一些评价体系,但像CASBEE这样将两者明确认识、分别评价的体系还前所未有。而以此作为评价理念,正是CASBEE最大的创新之处。CASBEE以环境负荷(L)、环境质量与性能(Q)的概念为基础,提出了下式所示的简明评价指标——建筑物环境效率。
2100433B
机构名称:北京中圣堪与建筑环境科学研究院
法人代表:圣钟
中圣堪舆建筑环境研究院,是由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打造出的世界具有权威性的建筑
环境风水文化品牌,也是国内外首先将风水堪舆、园林设计、工程融为一体,将建筑环境
风水文化堪舆成果完整体现的实体机构。
环境科学技术研究;企业形象策划;房地产信息咨询;园林绿化服务、组织文化艺术
交流活动;技术推广培训服务。景观园林环境设计、易学堪舆风水文化规划设计布局等.
(一)开展国内外周易风水文化学术交流,传承创新、促进易学科学发展;充分发挥
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建议;
(二)开展风水文化及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境风水保护知识,提供环境保护风
水养生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
(三)开展有助于环境保护风水养生的公益性活动,承办政府及有关组织委托的各项
工作。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典型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2.1 《可持续住宅法案》
2.2 《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
2.3 《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
2.4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
2.5 重庆市《低碳建筑评价标准》
2.6 《万通低碳建筑标准》
2.7 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综合比较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碳足迹核算方法
3.1 碳足迹概念
3.2 碳足迹分类
3.3 碳足迹核算方法
3.4 碳足迹核算标准
3.5 建筑碳足迹核算方法与标准的应用选取
3.6 建筑碳足迹核算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指标基准
4.1 建筑指标基准与基准线
4.2 基准线确定方法
4.3 基于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项的基准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权重系统
5.1 权重的形式
5.2 赋权方法
5.3 赋权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综合评价体系理论模型
6.1 综合评价体系基本特征及理论模型
6.2 评价体系框架的系统规则
6.3 评价体系框架的系统要素
6.4 评价工具的系统开发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整合碳排放评价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框架构建
7.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版
7.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性能优化版
7.3 框架构建及工具开发
7.4 实证研究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创新点
8.3 后续工作展望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