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建筑构造与识图(第3版) | 出版社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7年8月1日 | 页 数 | 251 页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60368986 |
《建筑构造与识图(第3版)》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建筑构造与识图(第3版)
版次:3
商品编码:12283866
品牌:其他品牌
丛书名: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建筑构造与识图(第3版)》分为建筑构造与建筑识图两篇,具体章节包括建筑构造概论、基础和地下室构造、墙体构造、楼地层构造、楼梯构造、屋顶构造、门窗构造、变形缝构造、工业建筑概论、房屋建筑施工图概述、建筑施工图以及结构施工图。《建筑构造与识图(第3版)》注重把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的知识融会贯通,把培养学生的专业及岗位能力作为重心,突出其综合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的特色。
《建筑构造与识图(第3版)》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工程造价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工程造价人员的学习指导用书或常备工具书。
目录
第一篇 建筑构造
第1章 建筑构造概论
1.1 民用建筑的组成及分类
1.2 建筑构造及其影响因素
1.3 建筑的结构类型
1.4 建筑标准化和模数协调
第2章 基础和地下室构造
2.1 地基与基础概述
2.2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2.3 地下室的构造
第3章 墙体构造
3.1 墙体概述
3.2 砖墙的基本构造
3.3 砖墙的细部构造
3.4 砌块墙的构造
3.5 隔墙的构造
3.6 墙面装修的构造
第4章 楼地层构造
4.1 楼板层构造组成
4.2 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
4.3 地坪层与楼地面的构造
4.4 阳台与雨篷的构造
第5章 楼梯构造
5.1 楼梯类型及组成
5.2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5.3 楼梯的细部构造
5.4 室外台阶与坡道
5.5 电梯与自动扶梯
第6章 屋顶构造
6.1 屋顶概述
6.2 屋顶排水及防水
6.3 平屋顶的构造
6.4 坡屋顶的构造
6.5 屋顶的保温与隔热
6.6 顶棚的构造
第7章 门窗构造
7.1 门的分类及构造
7.2 窗的分类及构造
第8章 变形缝构造
8.1 变形缝的作用与分类
8.2 变形缝的设缝要求
8.3 变形缝的处理
第9章 工业建筑概论
9.1 工业建筑的分类与特点
9.2 厂房的组成及内部起重运输设备
9.3 单层厂房定位轴线
9.4 单层厂房主要结构构件
9.5 屋面及天窗
9.6 大门与侧窗
9.7 外墙、地面及其他设施
第二篇 建筑识图
第10章 房屋建筑施工图概述
10.1 房屋建筑施工图的设计过程及分类
10.2 房屋建筑施工图的规定和常用图例
10.3 房屋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第11章 建筑施工图
11.1 总平面图
11.2 建筑平面图
11.3 建筑立面图
11.4 建筑剖面图
11.5 建筑详图
第12章 结构施工图
12.1 基础图
12.2 结构平面图
12.3 钢筋混凝土结构详图
12.4 钢筋混凝土柱、墙、梁平法施工图的识读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分两篇,共十五章。第一篇为建筑制图与识图,共六章,主要以现行的建筑制图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工程设计实例,系统地介绍了建筑工程图的成图原理、识图方法。其内容包括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知识、体...
已发
我是专业的
建筑构造与识图_目录
第2版序
第2版前言
绪论1
第一篇建筑制图与识图
第1章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4
11制图工具及其用法4
12建筑制图的基本标准9
13建筑制图的绘制过程和方法19
思考题21
习题21
第2章投影的基本知识22
21投影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2
22正投影的基本特性24
23正投影法中三面正投影的形成25
24点的投影28
25直线的正投影规律32
26平面的正投影规律37
思考题42
习题43
第3章体的投影46
31体的投影图和投影规律46
32平面体的投影48
33曲面体的投影51
34在体表面上取点、取线
的投影作图55
35组合体的投影58
思考题65
习题65
第4章轴测投影67
41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67
42常见轴测投影图的画法69
43斜轴测图的画法79
思考题84
习题85
第5章剖面图和断面图86
51剖面图的种类和画法86
52断面图的种类和画法93
思考题97
习题97
第6章建筑施工图识读100
61施工图首页100
62建筑总平面图102
63建筑平面图106
64建筑立面图114
65建筑剖面图117
66建筑详图119
67工业厂房建筑施工图126
思考题129第二篇建筑构造
第1章民用建筑概述132
11民用建筑构造的组成和分类132
1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建筑
构造的基本要求137
13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调139
思考题144
第2章基础与地下室146
21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146
22基础的类型及构造147
23地下室构造154
思考题157
习题158
第3章墙体159
31墙体的作用、类型及设计
要求159
32砖墙构造161
33砖墙的细部构造166
34隔墙与隔断的构造176
35砌块墙的构造181
36墙面装修构造185
思考题194
习题194
第4章楼板层与地坪层197
41楼板层的作用、类型、组成及
设计要求197
42钢筋混凝土楼板200
43楼地面构造207
44顶棚构造214
45阳台与雨篷构造219
思考题227
第5章楼梯228
51楼梯概述228
52钢筋混凝土楼梯239
53台阶与坡道247
54电梯与自动扶梯250
思考题254
第6章屋顶257
61屋顶概述257
62平屋顶的排水261
63平屋顶的防水构造264
64坡屋顶的构造273
65屋顶的保温与隔热290
思考题295
第7章窗与门297
71窗与门概述297
72窗298
73门302
74遮阳构造308
思考题311
习题311
第8章变形缝312
81伸缩缝312
82沉降缝314
83防震缝316
思考题320
习题320
第9章工业建筑321
91工业建筑概述321
92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
与类型324
93厂房内部起重运输设备334
94单层厂房的柱网尺寸和
定位轴线336
95单层工业厂房屋面341
96轻钢结构工业厂房构造简介345
思考题350
习题350
参考文献351ⅧⅨ2100433B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壹部分为基础知识,紧扣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深入浅出,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二部分为建筑构造,引用国家现行行业规范、标准图集,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了房屋建筑构造节点的典型做法,培养学生的图纸绘制、详图识读能力。第三部分为建筑施工图识图,从教学实际出发,精选两套民用建筑实际工程的施工图纸,规范图纸的图示方法、完善图示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识图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等土建施工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建设工程行业培训参考书。
本书第2版自2008年问世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学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的关爱和支持,已经连续印刷了10次。 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同年,相应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书第3版被列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被批准为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断提高课程重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材料力学”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全过程讲授这门课程,授课对象每年约200名。在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对于教育和教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收获。材料力学(第3版)将着重反映6年来我们在研究型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怎样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增强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怎样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怎样对传统内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战性。基于此,本书第3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整了部分章节,将材料的力学性能从“第2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第3章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重写了“剪力图与弯矩图”作为第6章;将原来的第6章分为3章: “第7章 平面弯曲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和“第8章 弯曲剪应力分析与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 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将原来的第8章分为: “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和“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及其工程应用”,分别列为第11章和12章;将原来的12章也分为两章: “动载荷与动应力概述”和“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估算概述”,分别列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 部分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梁的位移叠加法中的逐段刚化法;应变分析;细长压杆实验结果;线性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估算等。
第三,将力系简化的方法引入横截面的内力分析,改革传统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
第四,正确处理变形与位移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将确定梁的转角和挠度的章节名改为“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第五,在部分章节引入“反问题”: 相对于正问题,反问题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过对于反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正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创新思维。
第六,在部分章节设计了“开放式思维案例”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资源。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对于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材料力学(第3版)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灾难性工程事故的力学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变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随着课程研究型教学在更多高校开展、深入和发展,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材建设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教材的质量。
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定稿。定稿期间,得到旅加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本书出版之际,著者谨表诚挚谢意。
诚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关爱,希望大家对本书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范钦珊2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