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高等工科院校土木水利施工学科和我国建筑业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
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建设项目的施工特点,为适应现代化建筑施工的需要,提出
了在建筑施工中智能方法应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并系统地阐述了在施工技术方
案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
自动化系统等智能方法的前景。全书在应用方法的叙述中完整提出了施工技术方
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方法,例举了施工技术方案设计中的深基坑支护体系
设计过程,挖土方案设计过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设计,模板、脚手架结构,液
压提升技术设计等的具体方法,从而形成了建筑施工中智能方法系统应用和各类
施工设计优化的实例,为施工企业提供了实用性很强的文件资料。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教材,
也可供建筑业企业和有关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1.1.1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设计文件的类型
1.1.2现代化建筑对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设计文件编制提出的要求
1.1.3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设计文件的内容
1.2 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智能方法的应用
1.2.1现代化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与设计的关系
1.2.2现代化建筑的施工实践促进了施工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
1.2.3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设计应用智能方法的可能性
第2章 建筑工程施工的智能方法
2.1概论
2.1.1智能方法的内容
2.1.2智能方法的功能
2.1.3智能方法的发展方向
2.2 CAD 技术
2.2.21概述
2.2.2CAD 系统构成
2.2.3CAD软件系统开发
2.2.4CAD 软件技术
2.2.5CAD方法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2.6CAD方法在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2.7建筑工程施工的CAD工具软件
2.2.8总结
参考文献
2.3仿真方法
2.3.1概述
2.3.2仿真计算机
2.3.3仿真软件
2.3.4虚拟现实
2.3.5仿真系统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3.6仿真系统在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3.7仿真系统在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3.8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建筑工程施工的专家系统
3.1概述
3.2专家系统的构成
3.3专家系统的建造方法
3.3.1利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建造专家系统
3.3.2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环境编写建造专家系统
3.3.3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工具建造专家系统
3.4专家系统研究的基本问题
3.4.1知识的表示方法
3.4.2知识的自动获取
3.4.3自动推理技术和控制策略
3.4.4系统解释方法
3.5专家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5.1施工项目管理专家系统
3.5.2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诊断专家系统
3.6建筑工程施工的专家系统工具
3.5.1SMAILTALK
3.6.2VP-EXPERT
3.7总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建筑工程施工的智能管理系统
4.1智能管理系统
4.1.1智能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4.1.2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
4.1.3智能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4.1.4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策略
4.1.5总结
参考文献
4.2管理信息系统
4.2.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4.2.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4.2.3管理信息系统的建造
4.2.4管理信息系统的建造技术
4.2.5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4.2.6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4.2.7总结
参考文献
4.3决策支持系统
4.3.1概述
4.3.2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
4.3.3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
4.3.4小组决策支持系统
4.3.5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4.3.6决策支持系统在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4.3.7总结
参考文献
4.4办公自动化系统
4.4.1概述
4.4.2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和功能
4.4.3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
4.4.4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4.5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
4.5.1CAI 硬件系统
4.5.2CAI软件系统
4.5.3CAI软件系统的开发
4.5.4建筑工程施工教学的CAI系统方法
4.5.5总结
第5章 建筑工程施工的智能制造系统
5.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5.1.1概述
5.1.2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5.1.3柔性制造系统
5.1.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建造与实施
5.1.5863/CIMS简介
5.1.6CIMS在建筑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5.1.7CIMS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5.1.8总结
5.2机器人
5.2.1概述
5.2.2机器人的组成
5.2.3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5.2.4机器人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5.2.5机器人在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5.2.6机器人在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5.2.7总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智能软件和硬件方法
6.1智能软件方法
6.1.1计算机语言
6.1.2软件工具
6.1.3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
6.2智能硬件方法
6.2.1概述
6.2.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6.2.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接口技术
6.2.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6.2.5总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实例
7.1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
7.2施工组织部署、施工协调管理
7.2.1施工组织部署
7.2.2施工协调管理
7.3施工总平面布置
7.3.1总体布局
7.3.2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的临时设施布置
7.3.3上部结构施工阶段的临时设施布置
7.4施工流程
7.5建筑物或构筑物主要部位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7.5.1测量定位
7.5.2基础底板及地下室外墙的施工
7.5.3后浇带施工处理
7.5.4地下室深基础换撑施工
7.5.5超高结构施工
7.6总体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7.6.1模板工程
7.6.2钢筋工程
7.6.3混凝土工程
7.6.4墙体饰面工程
7.6.5室内抹灰工程(中级)
7.6.6外墙脚手工程
7.6.7安装工程
7.7控制工程质量的措施
7.7.1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7.7.2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7.7.3施工阶段的级配及试块管理制度
7.7.4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灌令”制度
7.7.5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7.7.6二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7.7.7现场材料质量管理
7.7.8计量器具管理
7.7.9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7.7.10竣工图的编制、审核、移交制度
7.7.11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7.7.12回访维修制度
7.7.13样板房施工的若干规定
7.8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
7.8.1安全管理制度
7.8.2脚手架
7.8.3“三安“四口”临边保护措施
7.8.4施工用电
7.8.5塔吊施工
7.8.6中小型机具
7.8.7防火安全
7.8.8安全管理网络图
7.9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措施
7.9.1现场场容场貌布置
7.9.2生活卫生
7.10劳动力、材料、设备和物资管理
7.10.1管理原则
7.10.2前期管理
7.10.3劳动力的实施
7.10.4编制供应计划
7.10.5各类资源组织
7.10.6进场物资的验收
7.10.7仓库管理制度
7.10.8物资发放制度
7.10.9物资的结算、核销与清理
第8章 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8.1基础工程支护结构的种类
8.1.1非重力式支护结构
8.1.2重力式支护结构
8.2深基础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
8.2.1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全过程
8.2.2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8.2.3几个具体问题
8.2.4几点归纳
8.3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理论的工程实践
8.3.1上海华侨大厦工程实例
8.3.2上海爱俪园大厦基坑工程实例
8.3.3上海万都大厦深基坑工程实例
8.4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比较
8.5深基坑挖土施工方案的设计
8.5.1挖土施工方案的设计内容
8.5.2蛙型基坑挖土方案设计实例
8.6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施工技术方案设计
8.6.1钢筋工程
8.6.2大体积混凝土
8.6.3后浇带混凝土
8.7深基坑的降水施工方案
8.7.1深基坑的降水方案设计
8.7.2降水总体方案设计内容
8.8支护体系中支撑的爆破拆除方案实例
8.8.1工程概况
8.8.2爆破总体方案
8.9温度应力对钢筋混凝土地下支护结构及环境的影响
8.9.1一道支撑的地下支护结构
8.9.2多道支撑的地下支护结构
8.9.3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智能方法在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9.1混凝土制备中的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
9.1.1水泥
9.1.2砂
9.1.3石子
9.1.4水
9.1.5矿物外渗混合料
9.1.6外掺剂
9.1.7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9.2整体提升施工技术
9.3模板工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9.4建设项目经济文件编制中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
9.5混沌理论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9.5.1混沌理论及施工管理影响因素
9.5.2混沌理论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9.5.3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 建筑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技术
10.1建筑流水作业法
10.1.1流水施工的基本概念
10.1.2等节奏流水
10.1.3异节奏流水
10.1.4无节奏专业流水
10.2双代号网络计划
10.2.1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10.2.2双代号网络图的计算
10.3单代号网络计划
10.3.1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10.3.2单代号网络图的计算
10.4单代号搭接网络图
10.4.1概念
10.4.2表达方式
10.4.3网络图计算
10.5计算机在建筑施工计划管理中的应用
10.5.1网络计划计算机应用现状
10.5.2网络计划软件的系统模块设计
10.5.3网络计划计算机应用示例
10.5.4网络计划进度管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附录 英文缩写的全称和中文名称
2100433B
土石方工程施工要求及质量检测 一般规定:1、土石方工程应合理选择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实施符合九九定额精神,尽量采用新技术和机械化施工。2、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
建设项目管理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
随着环境恶化和能源消耗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节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建筑工程属于高耗能行业,其节能建设管理方式受到社会的关注.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节能控制管理仍然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中节能控制管理的研究,减少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节能效果.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有助于保障施工质量,减少施工成本的开销,确保建筑企业发展无需担心资金和质量.实际施工管理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优化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行业面临的一项任务.分析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对策,目的是促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实现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
【学员问题】路基工程施工的方法?
【解答】1、填土路堤施工方法:
(1)水平分层填筑法:按设计断面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每填一层,需经压实符合规定后,再填一层土。
(2)纵向分层填筑法:纵坡大于12%的路段应沿纵坡分层,逐层碾压密实。
(3)施工程序:取土→运输→推土机初平→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
(4)施工要领:控制每层填料布料均匀,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
(5)挖台阶:地面横坡陡于1:5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横坡陡峻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必须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1m.
(6)混填。
2、抛石挤淤的使用范围:再湖塘、河流或积水洼地,常年积水且不易抽干,软土厚度薄,采用抛填片石。
3、砂井的施工程序:整平原地面→机具定位→桩管沉入→加料压密→拔管→机具移位。
4、粒料桩的施工程序:整平原地面→振冲器就位对中→成孔→清孔→加料振密→关机停水→振冲器移位。
5、旋喷桩的加固材料可采用水泥、生石灰、粉煤灰。按固化剂喷入形态分为:浆液固化剂、粉体固化剂。
6、土的最佳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击实试验、振动台法。
7、压实度的检测方法:
(1)灌砂法:适用于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压实度,也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及沥青贯入式路面。
(2)环刀法: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
(3)核子密度湿度仪法:用于测定土基或基层材料的压实度及含水量。
8、弯沉的检测方法:贝克曼法,自动弯沉仪法,落锤弯沉仪法。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学员问题】建筑工程施工的用电安全措施?
【解答】1、项目在施工前编制用电方案,包括现场勘探,负荷计算,变压器的选择,导线截面的选择,低压电气元件类型、规格的选择,绘制临时用电平面图。方案要经过审批。
2、根据方案购置变压器、五芯电缆、配电箱、开关箱、闸刀开关、熔断器、自动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磁力启动器、接触器等。
3、现场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三级配电二级(或多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在专用保护零线的首端(配电室或总配电箱)、末端及线路中间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Ω,接地线采用二根以上导体(角钢、圆钢、钢管),在不同点与接地装置做电气连接。
4、当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间距达不到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时,增设屏障、遮拦或保护网,并悬挂醒目的警示标牌。
5、总配电箱的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小于250mA,动作时间小于0.2s,开关箱的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小于30 mA,动作时间小于0.1s.潮湿场所的漏保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小于15mA.
6、根据现场需要采用的移动式配电箱设置在各施工点,随施工层上移,线路的敷设尽量架空、绝缘,手持电动工具和电焊机的电源线最长不超过5m.
7、所有用电设备、配电箱、开关箱的外壳、金属防护罩都采用保护接零。
8、在有高温、导电灰尘和灯具离地高度低于2.4m等场所的照明用电36v电源电压,潮湿场所照明用12v电源电压。
9、配电箱、开关箱设置防雨棚,箱体严密端正,加门锁。
10、电工持证上岗,建立用电档案,逐日作好各项用电记录,严禁非电工检修、操作用电设备和敷设、搭接用电线路。
11、现场一级配电箱未经允许,任何人不能随意开、和闸,二级配电箱开关操作必须由电工操作,关闸检修时挂“严禁合闸”牌。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施工部署原则是确定施工程序、确定施工起点流向、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原则。
(1)确定施工程序
一个单位工程的施工程序一般为:接受任务阶段→开工前的准备阶段→全面施工阶段→交工验收阶段,每一阶段都必须完成规定的工作内容,并为下阶段工作创造条件。
单位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程序一般是:①先地下、后地上;②先主体后围护;③先结构后装饰;④先土建后设备。
(2)确定施工起点流向
确定施工起点流向,就是确定单位工程在平面或竖向上施工开始的部位和进展的方向。对单层建筑,如厂房按其车间、工段或跨间,分区分段地确定出在平面上的施工流向。对于多层建筑物,除了确定每层平面上的流向外,还需确定其各层或单元在竖向上的施工流向。确定单位工程施工起点流向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①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是确定施工流向的关键因素。因此,从生产工艺上考虑影响其他工段试运投产的工段应先施工。
②建设单位对生产和使用的需要。一般应考虑建设单位对生产或使用急切的工段或部位先施工。
③工程的繁简程度和施工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技术复杂、施工进度较慢、工期较长的区段和部位先施工。
④房屋高低层和高低跨。如柱子的吊装应从高低跨并列处开始;基础有深浅之分时,应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
⑤工程现场条件和施工方案。施工场地大小,道路布置和施工方案中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机械也是确定施工起点和流向的主要因素。
⑥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如多层建筑的室内装饰工程除平面上的起点和流向外,在竖向上还要决定其流向。
(3)确定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是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确定施工顺序时应考虑以下因素:①施工程序;②施工工艺;③施工方法;④施工组织;⑤施工质量和安全;⑥当地气候。
(4)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
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是单位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安全,以及工程成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根据工程的建筑结构、抗震要求、工程量的大小、工期长短、资源供应情况、施工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选择最佳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择施工方法时,应着重考虑影响整个单位工程得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选择机械时,应首先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适宜的主导工程施工机械;各种辅助机械应与直接配套的主导机械的生产能力协调一致;在同意建筑工地上,应使建筑机械的种类和型号尽可能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