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袁牧 | 出版时间 | 2011年8月 |
---|---|---|---|
页 数 | 117 页 | 定 价 | 12 元 |
ISBN | 9787112127870 | 副标题 | 建筑学新生专业入门指南 |
一、心态上的准备
二、基础知识
三、专业路线
四、实践建筑
五、基本书目
2100433B
这是一本关于“建筑学的绝世武功秘笈”的目录的目录。建筑学是一门古老而庞杂的学科,其博大精深时常让初学者倍感困惑。作为一本写给建筑学新生的入门指南,作者通过自己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和思考,力图以简单直接的方式描绘建筑学的知识技能体系框架,概括建筑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和路线,在浩如烟海的建筑知识体系中筛选出合适新手的起步区,并推荐了最基本的阅读书目。其作者袁牧,字子牛,号求愚,1961年生于江苏省泰州市。1983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本科。
一般应先学建筑基础知识,如《房屋建筑学》;建筑识图如《建筑图识图》、《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01-2010)、《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工程项目管理实用手册》、《施工...
不怕苦去施工单位接触会广一点,会接触到施工各种图纸、施工现场实况、内业资料、预结算(招投标文件)、施工管理等,看你想突破那方面。去设计单位走走也行,最关键要看你的专业和爱好选择去向。
美术基础是从小练出来的,迟的也是高中就开始学了,不过建筑学有很多人可能也没多少美术基础,你要是想自己练,一是可以描图,就是用描红纸描建筑(图片或者建筑画),以量取胜;也可以正统点,买本简单点的入门书籍...
纵观世界建筑发展史,人类创造了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罗马万神庙,直至现代的伦敦水晶宫、悉尼歌剧院、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等等建筑杰作,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建筑师的事业是神圣而伟大的。沙利文、莱特、柯布西耶、丹下健三、贝聿铭……这些现代建筑英才的名字与历代建筑大师一样,将铭刻在建筑史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一 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年级 :一年级 课型:新授 主备课教师 :加米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第 2-3 页例 1 及做 一做,练习一第 1-2 题。 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资源 :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法:、情景演示法, 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一、复习引入 ( 实物出示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 正
《建筑第1课:建筑学新生专业入门指南》人生必然随时代而发展,不要给别人或自己随意贴上固定的标签,而是保持开放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持续而稳定地进化自己。把握立场和方法并不是这个时代的新问题,但在这个信息爆炸,诱惑和机会都特别多的时代,这个问题尤其显得重要。
版权页:
插图:
简单地说,就是要能快速发现多种可能性并很快画出草图的能力,而且在草图形成、的同时,要已经考虑到一些重要的细节(比如最终形象的特色和基本功能流线的顺畅,并且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这一点没有捷径,办法一是多画图多做设计.二是每个设计都深入细致地思考,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三是认真研习经典的建筑作品。在本科阶段比较实用的是根据设计题目搜集案例,然后认真研读,发现其优点与缺点,进而形成自己的方案。这是建筑师一生都要保持的习惯:在每个设计任务之前搜集和调查同样类型的先例做案例研究。特别是本科阶段,能力决定了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学习而不是创造。所以个人以为这个搜集和咀嚼经典案例的过程就是本科学习的主体,而随后的设计方案基本是以之为基础的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如果一上来就是轻言创新,那是典型的急功近利,不可取。
草图构思总的来说是必须用手的,因为电脑到大脑的距离比手到大脑的距离远太多了。构思必须同时构思平面、剖面和透视三方面,兼顾建筑的整体以及与环境的关系。2100433B
一、心态上的准备
1.全面理解建筑学
2.应试教育的缺陷和因此产生的障碍
3.建筑学的学习方法
4.耐心的态度
5.长远的人生规划
二、基础知识
1.哲学和宗教
2.社会学科
3.艺术
4.历史
三、专业路线
1.建筑设计技能为主的路线
2.建筑理论学习的路线
3.团队合作:寻找你一生的合作伙伴们
4.读硕读博和出国深造
5.就业选择与行业发展趋势
四、实践建筑
1.硬件准备
2.参观调研
3.自主实践:竞赛、私活与个人研究
4.如何面对信息时代的建筑学的未来
五、基本书目
1.哲学宗教科学
2.社会学
3.艺术
4.历史
5.建筑
感谢与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