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王天锡 | ISBN | 9787112048960 |
---|---|---|---|
页 数 | 321 | 定 价 | 168.0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2-5 |
装 帧 | 平装 |
内容介绍
《建筑的美学评价》是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2100433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哲学的高度对建筑美学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阐明建筑观念、美学观念及美学研究的革命性转变,归纳出当代建筑美学的基本特征。关键词:本质,功能,特征,误区,艺术规律 ·前言对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千姿...
从哲学的高度对建筑美学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阐明建筑观念、美学观念及美学研究的革命性转变,归纳出当代建筑美学的基本特征。关键词:本质,功能,特征,误区,艺术规律 ·前言对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千姿...
创造美的建筑夜景是建筑夜景照明建设的主要目的,为此本文提出了对建筑夜景的美学要素进行量化研究的思想。通过对建筑夜景美学层次结构的分析,提出了视知觉凸现、实物显现、形式美表现、涵义体现、蕴意体验、创新性六个基本的美学要素,并以层次分析法为原型,建立了建筑夜景美学要素的量化评价模型。
传统建筑美学特征 ——浅谈中国传统山地建筑之美 07级建筑学 3班 谢承国 20075775 摘要:传统山地建筑是人们在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下发展起来的一类建筑形式。 这类建筑巧妙的利用山地地形来建造, 有实用之美, 群体布局之美, 建筑空间开 合之美等等。具有丰厚的建筑美学价值。 关键词:传统山地民居,中山古镇,形式美,整体美,城镇形态,街巷空间,建 筑空间 . 重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三建国都,四筑渝城,六次移民”, 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三峡文化,极大地丰富了重庆历史文化内涵, 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传统的古镇。 这些古镇无论在民族特色, 地形处理,群体布 局,建筑空间方面都有着丰厚的美学价值。 重庆有名的古镇很多,但是最具有山地建筑特色的还是中山古镇。 中山古镇位于重庆江津市南部山区笋溪河畔, 地处川,渝,黔三省市交界处。 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北大门, 距
内容简介
本书从艺术史的梳理中阐述中国的乡村景观审美偏好,继而由传统与环境美学的视角分析西方的乡村景观评价理论。在对乡村景观的历史和理论进行阐述后,还将系统列举并分析乡村景观评价的方法、技术与原则,并结合具体的个案对中国华北地区的乡村景观进行应用性研究。 乡村景观的保护和评价研究,无论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还是现今的工业社会,都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亟待深入的课题,本文力图在环境美学的审美观照中探讨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可行性,通过史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相结合的路径,为中国本土的乡村景观评价理论增砖添瓦,以促进乡村景观的保护、规划和发展。 鲁苗 1983年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与理论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近十项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以及近二十项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横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设计作品《黑瞎子岛东极宝塔景区夜景照明设计》获得中国照明学会二等奖。2100433B
中国建筑在世界上分布地域最广,有着独特的传统风格,各兄弟民族的建筑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其中汉族的建筑是中华民族建筑的主流。它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① 建筑的审美价值和它的伦事价值密切相关。建筑的审美标准不仅要求使人感官愉悦,更重要的是恰当地表现形象本身所包涵的伦理的、政治的内容。例如都城的构图表现出"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的威仪;宫殿表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气派。从周秦以来,凡城市规制、宫殿、坛庙、陵墓、住宅、祠堂的体量、形式、色彩、用材都有详细的等级规定和礼制理论;有时细微到彩画、雕刻的题材手法,门窗的格纹、瓦饰的式样。这类礼制法规又往往和成熟的形式美法则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社会时代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和谐感、节奏感以及不同类型建筑的性格和风格。
② 建筑艺术的形式美直接来源于功能内容和工程实践。中国建筑的形式美首先是它的群体美、序列美。这种总体的艺术气氛又都以满足礼仪和生活实用的要求为基础。即使是一所四合院住宅,它的布局和体量也都体现了封建家族中尊卑、长幼、内外、嫡庶、期服等不同等级人的生活地位和待遇。如北京紫禁城宫殿、天坛、十三陵、颐和园、苏州园林、峨嵋山寺等,它们的艺术形式都体现了它们的功能内容。中国建筑经过长期实践,至少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注意在保持结构牢固、施工迅速的前提下,寻求各个结构部件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使群体与单体、结构与造型之间呈现出和谐与稳定。《考工记》最先记述了一些比例法则,其中使用最多的是2:3。到唐代,结构构件的比例关系更趋完整划一。北宋崇宁二年(1103)由朝廷颁发的《营造法式》对比例法则作了更细微的规定,要求确切使用10:15"分",即2:3的基本度量单位设计建筑。2:3不仅接近"黄金分割",是公认的美的比例,而且也是材料力学最佳的参数之一,因此称之为"材"。
③ 重视环境的内在意境甚于单纯的造型美观。中国传统建筑运用序列设计和环境气氛,获得巨大的审美效果,对世界建筑美学思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北京的明清宫殿,在长达3.5公里的笔直的中轴线上布置了20多座殿宇楼阁,组成10多个不同气氛的空间,通过节奏的变化,取得了雄伟、震慑的浓重气氛。天坛以苍翠的松柏林海为基调,将洁白的圆丘和湛蓝的祈年殿衬托得突入晴空,形象极为圣洁肃穆。为了深化环境意境,还很重视运用象征手法,以布局、造型形式、形象模拟、匾联题字等,激发人的联想,如天坛的造型、色彩和布局以及许多与"天"(阳)有关的数字,突出地象征了古代人们对"天"的认识。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模拟国内著名风景名胜和蒙、藏地区著名寺院,象征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建筑美学虽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迄今为止的著作远远没有达到与实际存在的艺术现象、审美趣味相适应的程度,特别是关于审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更是非常薄弱。 2100433B
内容简介
包括高层建筑的城市美学价值及其艺术体验、科技美学价值与艺术形象、数学美学价值与美学形式、雕塑美及其艺术摹现、空间形态及其美学展现、模糊美学价值与形式蕴涵、政治美学价值与艺术表达、高层建筑的负面影响及其反思,以及高层建筑的当代审美趋向,涉及分形美学价值与人文艺术展现、信息论美学价值与艺术表意、生态美学价值及其艺术形态、反形式美学与高层建筑的奇特美学价值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