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研究》包括绪论、目前建筑设计环境下创作过程分析及典型模式归纳、建筑创作典型过程模式之一:事例一模仿模式、建筑创作典型过程模式之二:分析一综合模式、建筑创作典型过程模式之三:猜想一分析模式、建筑创作典型过程模式之四:抽象一逆反模式、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的评价及其与建筑师的关系研究、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的改进思路、基于模式改进的建筑创作实验九章内容。《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研究》以这四种创作过程模式的概念为切入点,以每一种模式历史背景的深入解读为辅助,以探求每一个模式的基本原理、产生原因、工作程序以及设计实例研究为主线,开展了对每一种设计过程模式优缺点的批评和总结。
《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研究》适合建筑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供从事建筑工作的人员参考。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1.4研究的内容
1.5研究的方法
1.6研究概念的界定
2 目前建筑设计环境下创作过程分析及典型模式归纳
2.1 目前我国建筑设计环境及建筑创作过程现状简述
2.2 目前我国建筑设计环境下建筑创作过程实态调查
2.3一个调查建筑创作过程的实验
2.4建筑创作过程典型模式的归纳
2.5小结
3建筑创作典型过程模式之一:事例一模仿模式
3.1什么是事例一模仿模式
3.2事例一模仿模式形成的原因
3.3事例一模仿模式的原理
3.4事例一模仿模式的解析
3.5事例一模仿模式的实例研究
3.6事例一模仿模式的归纳和总结
3.7小结
4建筑创作典型过程模式之二:分析一综合模式
4.1什么是分析一综合模式
4.2分析一综合模式形成的原因
4.3分析一综合模式的原理
4.4分析一综合模式的解析
4.5分析一综合模式的实例研究
4.6分析一综合模式的归纳和总结
4.7小结
5建筑创作典型过程模式之三:猜想一分析模式
5.1什么是猜想一分析模式
5.2猜想一分析模式形成的原因
5.3猜想一分析模式的原理
5.4猜想一分析模式的解析
5.5猜想一分析模式的实例研究
5.6猜想一分析模式的归纳和总结
5.7小结
6建筑创作典型过程模式之四:抽象一逆反模式
6.1什么是抽象一逆反模式
6.2抽象一逆反模式形成的原因
6.3抽象一逆反模式的原理
6.4抽象一逆反模式的解析
6.5抽象一逆反模式的实例研究
6.6抽象一逆反模式的归纳和总结
6.7小结
7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的评价及其与建筑师的关系研究
7.1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的评价
7.2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与建筑师的关系研究及评价
7.3小结
8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的改进思路
8.1 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设计与建筑创作的发展趋势
8.2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8.3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改进的理想目标
8.4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改进的基本思路
8.5建筑师建筑创作认知风格改进的基本思路
8.6建构理想的动态建筑创作过程模式设想
8.7小结
9基于模式改进的建筑创作实验
9.1建筑创作实验的原因、目的和方法
9.2建筑创作实验的课题和受测者
9.3建筑创作实验的程序及实验结果分析
9.4小结
10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录
附录2100433B
在中世纪,欧洲教堂采用大的内部空间和吸声系数低的墙面,以产生长混响声,造成神秘的宗教气氛。建筑声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室内声波传输的物理条件和声学处理方法。因此,现代建筑声学可分为室内声学和建筑环境噪声控...
本书共分20讲,叙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近现代建筑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中外建筑...
本书是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共13章,包括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基础,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
更新设计观念,重视业主的需求和审美意向并纳入建筑师的审美框架。
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主的工业化建筑是我国建筑业改革的方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我国今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为代表的工业化建筑将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
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深入的分析,来源于对场地特征的理解与尊重。建筑草图对设计工作的辅助作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建筑草图涵盖建筑创作的整个过程,是及时表达建筑构想的一种快捷明了的手段。建筑创作构思产生的基础是建筑师的思维。由于思维的复杂性,关于思维的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筑师应该对思维类型及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有适当了解,以便在建筑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活动。建筑创作是与时代的进步、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结构以复杂程度相适应的。也就是说,建筑师必须不断学习,把握时代脉搏,方能提高建筑创作构思能力的知识基础和理论背景。
1 绪论
1.1 全球化与地域性建筑创作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1.3 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2 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理论基础
2.1 地域性的当代释义
2.2 地域性建筑的含义
2.3 从建筑的地域性到地域性建筑创作
2.4 国内外地域性建筑创作理论的发展评述
2.5 国内外地域性建筑创作实践的发展历程
2.6 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影响因素
2.7 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理念构想
3 关中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质解析
3.1 相关概念的释义
3.2 关中传统民居的自然特质
3.3 关中传统民居的人文特质
3.4 关中传统民居的技术特质
3.5 特质研究的归纳与总结
4 国内地域性建筑创作过程及手法的分析与实态调查
4.1 国内目前的建筑设计环境及地域性建筑创作过程现状简述
4.2 国内目前地域性建筑创作过程的实态调查
4.3 国内目前地域性建筑创作手法简述
4.4 国内目前地域性建筑创作手法的实态调查
5 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归纳
5.1 关中传统民居特质影响下的地域性建筑表达方式调查
5.2 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实践调查
5.3 一个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实验
5.4 典型模式的归纳
6 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典型模式之一
——“目标—模仿”模式
6.1 “目标—模仿”模式的概念
6.2 “目标—模仿”模式的成因与原理
6.3 “目标—模仿”模式的实例研究——以曲江凤凰池民俗商业为例
6.4 “目标—模仿”模式的归纳与总结
7 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典型模式之二
——“解析—重构”模式
7.1 “解析—重构”模式的概念
7.2 “解析—重构”模式的成因与原理
7.3 “解析—重构”模式的实例研究——以西安锦园长安坊住区为例
7.4 “解析—重构”模式的归纳与总结
8 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典型模式之三
——“抽象—隐喻”模式
8.1 “抽象—隐喻”模式的概念
8.2 “抽象—隐喻”模式的成因与原理
8.3 “抽象—隐喻”模式的实例研究——以西安周至楼观风情园为例
8.4 “抽象—隐喻”模式的归纳与总结
9 典型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的改进策略
9.1 关于三种典型模式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9.2 对三种典型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的简要评述
9.3 三种典型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关系
9.4 三种典型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9.5 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发展趋势
9.6 对三种典型模式进行改进的理想目标
9.7 对三种典型模式进行改进的基本思路
9.8 建筑师自我认知风格改进的基本思路
9.9 建构理想的动态建筑创作模式的设想
附录1 问卷:关于建筑师地域性建筑创作实践的方法
附录2 问卷:关于受众对关中传统民居现代传承的理解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2100433B
1 建筑创作构思、思维与表达
1.1 建筑创作构思概述
1.1.1 建筑创作构思特征
1.1.2 建筑创作思维类型
1.1.3 建筑师的思维目的
1.2 建筑创作构思方法
1.2.1 构思的一面三体
1.2.2 建筑创作构思产生的前提
1.2.3 构思的来源
1.3 构思的过程与表达
1.3.1 意念建构阶段
1.3.2 意象发展阶段
1.3.3 意象完善阶级
1.4 创作过程中草图的应用
1.4.1 草图在创作过程中的意义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