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基于NFC的集装箱电子箱封及系统 | 外文名 | Container electronics seal and the system based on NFC |
---|---|---|---|
标准类别 | 基础 | 标准号 | GB/T 40710-2021 |
主要起草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芜湖市海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温州市豪狮轻工制品有限公司、黄山亿利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华邦安全封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慧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络华物流设备有限公司、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沈阳耀福施封锁有限公司、上海新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江霞、包起帆、费维军、李继春、陈良勇、周受钦、刘志平、王文峰、耿力、鲁海元、郑伟、余锦东、虞振勇、张保贺、方功勤、田润良、彭德艳、孟舒、任国华、徐明、闫隽、赵春吉、胡美芬、任伶俐、王立亚、翁立丰、张维才。 2100433B
2021年10月11日,《基于NFC的集装箱电子箱封及系统》发布。
2022年5月1日,《基于NFC的集装箱电子箱封及系统》实施。
集装箱箱体上都有一个11位的编号,前四位是字母称为抬头,后七位是数字。此编号是唯一的。关于4个英文字母,前3个字母是箱主(船公司,租箱公司)代码,比如中远是CBH,中海CCL,弘信是TGH,U代表集装...
1.韩进(HANJIN)是韩国的船公司,公司自己的集装箱一般为蓝色,租用其他租箱公司的箱子颜色就各异了。 2.地中海(MSC)是全球船公司老二,仅此于MAERSK,公司总部在瑞士,应该他们的箱子外表颜...
铁路集装箱 海运集装箱集装箱海上运输展示集装箱装卸展示集装箱货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些高科技的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促进了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上个世纪70年代条形码出现后,手工录入数据的速度成倍提高,并连环地提高了电子收款机的使用,如今在全球的各个超市中,商品条形码已经成为商品包装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了。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自动识别技术的瓶颈效应也越来越严重,虽然像条形码之类的技术解决了一些低层次自动识别的要求,但离人们期望的自动识别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努力地寻找着一种更方便更快捷的自动识别方式。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世界上涌现了磁卡、非接触式IC卡、RFID标签等多种自动识别的应用方式,其中RFID标签是较受人们推崇的一种应用方式。
集装箱运输需要电子信息技术 集装箱运输业界在引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初级阶段也是用一只眼睛盯住客户,竭尽全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用另一只眼睛紧紧地盯住竞争对手。集装箱班轮公司在网络上接到来自客户的频率最高的问题是“请问你们把我的箱子运到什么地方?”所不同的是客户以往是通过电话、传真甚至书信问答,集装箱班轮公司的经办人员必须通过查找内部资料和询问业务部门后方能通过电话、传真甚至书信告知客户。现在则可以通过网
图1是《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的实施例一的仰视图。
图2是《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的实施例二的仰视图 。
图3是《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的实施例三的仰视图 。
为了进一步说明《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在罐体1底部的罐箱调温系统2。
所述罐体1为一普通的罐式集装箱上的罐体结构,所述罐体1的后端设置有卸料口11,其余部分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所述罐箱调温系统2可为加热系统或者制冷系统,当为加热系统时可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或者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和顶部,当为制冷系统时可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和顶部。所述罐箱调温系统2包括两进气管21、两出气管22、多个控制阀23以及多根温度流管道24,还可以包括两进口盒25、两出口盒26以及多个防尘盖27。
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设置在所述罐体1底部的前后两端,且每端成对设置同时启闭的一进气管21和一出气管22,所述进气管21及出气管22上均设置有可控制管道启闭的控制阀23,所述控制阀23可为球阀。
所述多根温度流管道24分布在所述罐体1底部的外侧,所述温度流管道24连接在所述进气管21与所述出气管22之间且在位于罐体1同一端的进气管21与出气管22之间形成通路。所述温度流管道24可包括多根联通管241以及多根纵向调温管242以及。
所述多根联通管241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底部两端,所述进气管21以及出气管22分别连接不同的联通管241,所述多根联通管241可沿着所述罐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联通管241的设置数量通常可为四根,包括一第一联通管2411、一第二联通管2412、一第三联通管2413以及一第四联通管2414。具体设置位置可为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以及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一端(该端可为后端,亦即所述罐体1设置有卸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以及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另一端(该端可为前端,亦即所述罐体1未设置卸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以及第四联通管2414分别与一进气管21相连,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以及第三联通管2413分别与一出气管22相连。
所述纵向调温管242连接在位于所述罐体1不同端的两联通管241之间且位于罐体1不同端的任意两联通管241之间连接至少一根纵向调温管242。所述多根纵向调温管242可平行间隔设置且沿罐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纵向调温管242的设置数量可为四至二十二根,由罐体1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布设置。图1至图3中所示的为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分别连接有一根或两根所述纵向调温管242时的情形,下面列举三个不同的实施例分别予以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温管242的总数量为四根,其中,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1,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2,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3,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4。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温管242的总数量为六根,其中,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1,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2,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3,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4。
实施例三:请参阅图3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温管242的总数量为八根,其中,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1,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2,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3,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4。
还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两进口盒25以及两出口盒26分别固定连接在各联通管241的外壁上,且所述两进气管21通过所述两进口盒25分别与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以及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相连通,所述两出气管22通过所述两出口盒26分别与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以及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相连通。
所述防尘盖27设置在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的端部,当所述进气管21或所述出气管22不使用时,可关闭所述防尘盖27。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在使用时,当需要对罐箱采取前端加热/制冷方式时,将位于罐体1后端的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上的控制阀23和防尘盖27关闭,将位于罐体1前端的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上的控制阀23和防尘盖27打开,将热/冷源输出设备连接到位于罐体1前端的所述进气管21上。打开热/冷源输出设备,则热/冷流从进气管21进入第四联通管2411中后分为两股热/冷流:一股热/冷流依次流过纵向调温管2421、第一联通管2411以及纵向调温管2422后流入第三联通管2413中,最后从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相连的出口管23中流出;另一股热/冷流依次流过纵向调温管2424、第二联通管2412以及纵向调温管2423后流入第三联通管2413中,最后也从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相连的出口管23中流出。当需要采取后端加热/制冷方式时,则必须将位于罐体1前端的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上的控制阀23和防尘盖27关闭,将位于罐体1后端的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3上的控制阀23和防尘盖27打开,再将热/冷源输出设备连接到位于罐体1后端的所述进气管21上,热/冷流进入罐箱调温系统2后的气流方式与前述前端加热/制冷方式中相类似,故而不再赘述。(图1至图3中的实心箭头所示的为采取前端加热/制冷方式时的热/冷流方向,图1至图3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为采取后端加热/制冷方式时的热/冷流方向)。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以及其上的罐箱调温系统通过对其上的温度流管道、进气管以及出气管结构上的改变,使得在不影响原先加热/制冷效果的前提下,罐箱调温系统的正常工作可不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即使在热/冷源输出设备和卸料装备不是近距离设置时也可正常工作,提高了罐箱调温系统的可操作性。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保护范围内 。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涉及一种集装箱,尤其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以及其上的调温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