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在回顾、归纳国内外SEA理论与方法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从城市规划学理论出发,以环境影响机理研究为核心,以城市可持续性目标与指标体系为主线,研究各类城市规划环评的内容与实施模式,并提出城市规划环评管理的优化机制。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国家环保部组织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总体规划》研究与编制中和福建、广西多项规划环评实践中。 1、开展城市规划环境影响发生机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和结论包括有:(1)城市规划环境影响发生的源头是城市规划本身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的内容失误、执行过程失真以及组织失效,城市规划缺陷的存在使得城市规划的作用与城市化自身的动力相互作用违背或偏离城市化本身的规律;(2)城市化进程的客观需求必然会产生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城市、腹地以及地球生物圈内共同作用,产生了不同尺度的环境影响;(3)在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共同作用下,城市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维持能力和对人类的服务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并反过来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2、提出了包括规划环评在内的整个战略环境评价应是基于指标体系来开展:(1)指标体系是战略环境评价通过解析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特点;(2)厘清可持续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关系,基于城市规划内容与结构调查和可持续影响识别,建立了可持续性的城市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框架;(3)将指标框架具体落实到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城市规划内容与城市可持续性的逻辑关系上,并识别各层城市规划内容的城市可持续性影响。 3、分析城市规划环评中的利益相关方及各自的核心利益、底线,基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目标,提出了非制度SEA的重要性和基本框架:(1)从面向不同类型规划、面向不同规划模型、面向不同介入时间的3个角度,基于城市规划环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的不同功能,构建3种不同的SEA模型,分别为面向城市规划体系的SEA模式、面向问题的逆向SEA模式、互动式SEA模式;(2)以城市规划体系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实现规划的可持续性;以有效提高评价主体间的协调性,促进关键环境问题的解决;把环评工作融合到总规编制流程中,促进形成充分体现可持续性原则的规划成果;(3)提出跟踪评价制度作为城市规划环评管理的优化机制,有效将规划环评反馈于规划过程。 最后介绍了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检验情况。 2100433B
战略环境评价(SEA)尚未形成独立的、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而且相关理论研究滞后且与SEA实践需要的矛盾也在加大。因此,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理论和方法学体系是SEA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项研究将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从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关键背景因素、关键的规划要素识别与分析出发,研究城市规划环境影响发生机理,建立关键的背景要素、规划要素与重大环境、资源与生态问题的响应关系模型,将城市可持续性目标与指标体系在各类城市规划环评的具体化与化细,并提出各类城市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模式。其中影响发生机理与指标体系研究有望实现SEA理论与方法学的突破与创新,规划环评内容与实施模式的非军事化可具体指导城市规划环评技术导则的编制和具体的城市规划环评项目的开展。因此,本项研究将对于进一步完善SEA理论与方法学体系具有学术价值,对于有效推进实施城市规划环评具有现实意义。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去申请。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维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
1、简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评价内容:环境影响识别、环评专题设置、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参考资料:...
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构建和规划环境影响评测指标,是保证城市环境优化工作的基础保障。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城市区域当中不同的层次以及环境的发展特点,然后选择科学有效的环境评测方法,来对城市内部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发现环境发展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进行及时的修复,提高了城市内部的环境质量。
2007年第 6期 (总第 6期) 工业区是 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作为一种规划、 管理和促进 工业发展的手段而出现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 ,也大量兴建了各 种用途和规模的工业区。这些工业区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工业活 动分组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区划的问题 ,并把活动集中在规划 区内 ,降低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成本 ,而且各种互补性工业 企业和服务企业可以对周围地区产生放大器效果 ,为区域的经 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它们在发展的同时 ,由于不合理 的规划对当地乃至全球的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些地方 甚至发生了严重的工业污染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管理工业 区,使之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能很好地保持所在地区的 环境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对工业区规划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加强工业区环境管 理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促进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 一。建立一套科
本项目研究拓展了公交导向开发(TOD)理论,构建整合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廊道(CTOD)概念模式,开发了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与交通整合的廊道式TOD发展综合优化模型。该模型包括公交廊道的吸引点可达性建模及优化、公交廊道的溢价回收经济效益优化和公交廊道的环境影响建模与分析三个方面,项目研究引入启发式人工遗传算法对公交廊道的多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及求解。项目应用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实证分析轨道交通对住宅、商铺、写字楼溢价效应的空间异质性和类别差异性。研究建立了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空间模式-发展策略”双重分类框架,提出了应用于开发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空间模式和发展策略。项目选取武汉市地铁二号线沿线地区作为基于遗传算法的廊道式TOD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的研究实验区,应用测试了CTOD模型。项目的CTOD理论及优化模型研究成果居相关领域国内外前沿。项目应用研究成果应用于“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建设指引”,为地方轨道交通与土地整合发展规划与政策决策提供了实证支撑。 2100433B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项目的历史背景、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等一系列情况进行的全面评价的指标群。
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指标对实现投资项目预定目标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从而各指标的实现程度对投资项目效益的评定其作用大小也不相同。所以运用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时,必须对每一指标的重要度与实现度加以评定。 2100433B
基础理论与现状分析;节能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核算方法;工业企业与公共机构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和推广。《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可供从事能源管理或节能型组织评价工作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参考使用,同时对于政府相关部门负责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以及节能目标考核工作的相关人员具有参考价值。另外,也可作为重点用能企业和公共机构的能源管理人员、标准化工作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