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基于结构鲁棒性的钢管柱-H型梁节点力学性态与设计方法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王伟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建筑结构因突发事件的作用易引发连续性倒塌事故,结构的鲁棒性对防止结构发生连续性倒塌至关重要。目前结构的鲁棒性研究较多关注整体结构的倒塌控制理论,对于节点在结构连续性倒塌条件下的性态研究尚未展开。本项目以多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钢管柱-H型梁节点为对象,通过开展结构初始局部破坏条件下的节点力学性态试验和组件试验,以及包含有节点区局部非连续变形、动力效应等物理力学特征的精细化数值模拟分析,考察了节点在结构初始局部失效后的塑性发展、裂纹失稳扩展、板件屈曲直至悬链行为形成的演化全过程,揭示了钢管柱-H型梁节点在结构连续性倒塌条件下的力学性态与失效机理。同时,建立了基于组件策略并易于整体结构连续性倒塌分析程序封装的节点精细化性态响应模型,提出了可供工程应用的增强结构鲁棒性的节点设计方法与构造方案。研究成果可为保障我国重要多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建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2100433B
建筑结构因突发事件的作用易引发连续性倒塌事故,结构的鲁棒性对防止结构发生连续性倒塌至关重要。目前结构的鲁棒性研究较多关注整体结构的倒塌控制理论,对于节点在结构连续性倒塌条件下的性态研究尚未展开。本项目以多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钢管柱-H型梁节点为对象,通过开展结构初始局部破坏条件下的节点力学性态试验和组件试验,以及包含有节点区局部非连续变形、动力效应等物理力学特征的精细化数值模拟分析,考察节点在结构初始局部失效后的塑性发展、裂纹失稳扩展、板件屈曲直至悬链行为形成的演化全过程,揭示钢管柱-H型梁节点在结构连续性倒塌条件下的力学性态与失效机理。同时,建立基于组件策略并易于整体结构连续性倒塌分析程序封装的节点精细化性态响应模型,提出可供工程应用的增强结构鲁棒性的节点设计方法与构造方案。研究成果将为保障我国重要多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建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你好:在五金手册里面查找100*80*4的理论重量乘以22*3.55计算重量。
钢管不能在绘图区域中绘制,砼柱在绘图区域中绘制,钢管柱单独在表格输入中计算重量,并扣除钢管柱所占砼的体积
方形钢管柱子属于空腹柱,钢管柱 不一定是指圆形截面,也可以是方管柱的;
垂直加劲肋节点适于柱截面较小的方钢管(矩形管)柱和H型钢梁节点。因此,采用有限元方法,以垂直加劲肋长度和高度为主要参数,对垂直加劲肋节点的承载力、刚度、应力分布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垂直加劲肋节点承载力、弹性刚度较大;垂直加劲肋长度对节点承载力和刚度都有贡献;加劲肋高度只对节点刚度有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劲肋设计公式,供工程参考。
将隔板内连式和贯通式节点相结合并加以改进,提出了H型钢梁-钢管柱刚性连接的新型节点。该节点既克服了隔板贯通式节点下隔板宽度大于墙体影响室内美观与布置的缺点,又使梁下翼缘与柱的连接像上翼缘与柱的连接一样得到有效加强,适合在居住建筑中使用。对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包括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NSYS,模拟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制作多个足尺模型,进行实际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该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且塑性铰都出现在加强段以外的梁上。通过两种研究方法的比较,也可以看出有限元模拟试验是研究新型节点连接性能的有效方法,在通常情况下,能用来代替实际试验,以达到减少研究时间和研究费用的目的。
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始终是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之一。本项目以具有功能集成体系特点的多高层钢结构为主要对象,以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滞回耗能机制为中心,从构件、连接和结构体系3个层面系统研究结构耗能机理、耗能能力评估方法、以及损伤可控条件下有限耗能和极限条件下耗能最大化的设计方法;提出若干构件、连接和体系优化耗能的新概念、新模式。本项目将深入揭示钢结构耗能机理的基本规律,解决若干基础性的结构非线性问题,如钢板组合体塑性局部屈曲的板组相关性能,塑性与屈曲耦合时钢板面内拉压变形和面外挠曲变形的双重耗能机制,节点多组件耗能组合模式,结构要素非线性行为发生的时序、程度和非同步变化对结构系统整体行为的影响,从而发展钢结构耗能设计的基础理论,为地震作用和其他极端动力荷载下结构抵抗局部破坏和倒塌破坏的设计提供更合理的方法,促进建筑钢结构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更有效运用。
本项目重点研究地震作用下钢结构体系的滞回耗能能力,将结构体系归纳为构件集承重与耗能功能于一体的“功能集成体系”和承重构件与耗能器件各自行使独立功能的“功能分离体系”。以具有“功能集成体系”特点的钢结构为主要对象,研究其材料、构件、不同构造的连接和结构体系的耗能特性、机理、耗能能力评估方法,获得如下重要结果:(1)首次实现了±10%大应变范围内的应力-应变滞回试验,揭示了在大应变范围内钢材应力-应变采用弹性-强化-塑性关系才能准确进行耗能能力评估;建立了适合大应变范围的钢材应力-应变滞回模型。标定了结构钢材基于微观机制的断裂模型的各项参数,可以追踪钢材直至发生延性断裂为止的全过程行为。(2)研究了钢板组合体弹塑性局部屈曲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了屈曲与塑性耦合条件下薄板的耗能机制在于面外弯曲造成的鼓曲区域局部耗能。建立了H截面和方管截面考虑板件弹塑性相关屈曲效应的宽厚比限值。建立了薄柔H截面钢构件屈曲后塑性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双向压弯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相关公式,计算精度显著高于欧洲规范。提出了“屈曲铰”概念和条件,验证了薄柔构件钢框架可实现有限延性,可在地震设防区采用耗能设计。研制了两种具有功能集成特点的钢构件:采用角钢部件的可更换区段耗能梁;分段集中耗能且失稳方向可控的柔性支撑。(3)揭示了典型节点的滞回耗能模式与特性,包括外环板对钢管柱节点域产生套箍拉结效应,有利节点域耗能;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连接区段耗能具有压弯剪特征;梁贯通式螺栓节点具有多组件耗能特性。提出了能量耗散与延性协同发展的节点设计方法。研究并实现了有效提升薄腹节点域和薄腹梁耗能能力的构造方案,研制了具有超大转动能力和可修复性的铸钢模块元件与节点以及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变形可恢复节点。建立了考虑空间多维性态和滞回劣化特征的典型节点滞回模型。(4)提出了优化的滞回耗能设计应控制不同破坏模式的发生时序即“屈服时序”,提出了结构“损伤核”的概念、其恢复力骨架曲线特征以及实现条件。改进了推覆方法进行“损伤核”结构抗震设计。研制了3种能实现预期“屈服时序”的结构体系:半刚接钢框架和柔性支撑组成的分层装配体系,部分开间集中布置兼有“保险丝”功能的薄柔截面钢梁、结构主体采用高强度钢柱梁的复合框架体系,带竖缝薄钢板剪力墙-钢框架体系,3种体系在大位移下残余变形都较小,具有良好的可恢复性,且损坏构件可更换。 2100433B
前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基于频率分析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第3章 基于振型分析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第4章 特征参量在结构设计中的综合应用
第5章 工程结构动力计算参数和性态目标的确定
第6章 基于特征参量的工程结构性态设计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