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既有村镇住宅改造加固技术指南集 | 类 型 | 建筑 |
---|---|---|---|
出版日期 | 2013年4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9787504742667 | 作 者 | 李东彬 葛学礼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页 数 | 264页 |
开 本 | 16 | 品 牌 | 中国物资出版社 |
1绪论
1.1概述
1.2既有村镇住宅改造的必要性
1.3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既有村镇住宅结构现状
2.1村镇生土结构房屋现状
2.1.1结构形式
2.1.2构造措施与结构布置
2.1.3房屋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质量缺陷
2.1.4生土结构常见震害现象
2.2村镇木结构房屋现状
2.2.1结构形式
2.2.2构造措施与结构布置
2.2.3房屋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质量缺陷
2.2.4木结构常见震害现象
2.3村镇砌体结构及石结构房屋现状
2.3.1结构形式
2.3.2构造措施与结构布置
2.3.3房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质量缺陷
2.3.4砌体结构常见震害现象
2.4村镇房屋地基基础
2.4.1村镇房屋地基基础现状
2.4.2村镇房屋地基基础缺陷分析
3既有村镇住宅结构维修加固技术指南
3.1生土结构房屋维修加固技术
3.1.1门窗过梁的加固
3.1.2生土墙体的加固
3.1.3墙体与木柱的连接加固
3.1.4屋盖维修加固
3.1.5室外散水处理
3.2木结构房屋维修加固技术
3.2.1木柱的加固
3.2.2屋盖的加固
3.3砌体结构及石结构房屋维修加固技术
3.3.1提高墙体竖向承载力的加固
3.3.2对房屋中易倒塌部位的加固
4既有村镇住宅结构抗震加固技术指南
4.1生土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技术
4.1.1生土结构房屋抗震加固原则
4.1.2生土墙体抗震加固技术
4.1.3房屋整体性加固
4.1.4门窗洞口加固
4.1.5不对称结构加固
4.1.6连接加固
4.2木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技术
4.2.1木结构房屋抗震加固的原则
4.2.2节点抗震加固技术
4.2.3结构体系的加固措施
4.2.4围护墙体抗震加固技术
4.3砌体结构及石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技术
4.3.1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原则
4.3.2砌体墙体抗震加固技术
4.3.3房屋整体性加固
4.3.4楼、屋盖整体性加固
5既有村镇住宅结构地基基础加固技术指南
5,1既有村镇住宅地基基础加固原则
5.1.1基本原则
5.1.2静载缺陷
5.1.3地震液化
5.2基础加固方法
5.2.1基础单面加宽
5.2.2基础双面加宽
5.2.3外增基础——抬梁法
5.2.4基础的加厚加固
5.2.5墩式加深
5.3地基加固方法
5.3.1常用加固方法
5.3.2麦秸秆石灰桩和灰土桩加固法
5.4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
5.4.1提高房屋的整体性
5.4.2外加钢筋网片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
6村镇灾后受损住宅快速评估指南
6.1受损住宅快速评估基本要求
6.1.1受损住宅快速评估内容
6.1.2受损住宅快速评估原则
6.1.3受损住宅快速评估的基本要求
6.2砌体结构房屋受损快速评估
6.2.1适用范围
6.2.2快速评估
6.2.3可修(加固)评定
6.2.4修复与加固方法选择
6.3木结构房屋受损快速评估
6.3.1适用范围
6.3.2快速评估
6.3.3可修(加固)评定
6.3.4修复与加固方法选择
6.4生土结构房屋受损快速评估
6.4.1适用范围
6.4.2快速评估
6.4.3可修(加固)评定
6.4.4修复与加固方法选择
6.5石结构房屋受损快速评估
6.5.1适用范围
6.5.2快速评估
6.5.3可修(加固)评定
6.5.4修复与加固方法选择
7村镇建筑抗震、抗风评价方法
7.1村镇建筑抗震、抗风评价基本要求
7.1.1抗震、抗风评价内容
7.1.2抗震、抗风评价原则
7.1.3抗震、抗风评价的基本要求
7.1.4抗风暴专项评价要求
7.1.5抗震、抗风加固要求
7.2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抗风评价
7.2.1砌体房屋的外观质量要求
7.2.2承重墙体材料强度要求
7.2.3房屋整体性连接构造要求
7.2.4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要求
7.2.5砌体房屋抗震、抗风能力评价结论
7.3木结构房屋抗震、抗风评价
7.3.1木结构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
7.3.2木结构房屋结构体系评定要求
7.3.3围护墙体材料强度等级要求
7.3.4房屋的整体性连接构造要求
7.3.5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要求
7.3.6木结构房屋抗震、抗风能力评价结论
7.4生土结构房屋抗震、抗风评价
7.4.1生土房屋的外观质量要求
7.4.2承重墙体材料强度要求
7.4.3房屋整体性连接构造要求
7.4.4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要求
7.4.5生土房屋抗震、抗风能力评价结论
7.5石结构房屋抗震、抗风评价
7.5.1石结构房屋的外观质量要求
7.5.2承重石墙砌筑砂浆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要求
7.5.3房屋的整体性连接构造要求
7.5.4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要求
7.5.5石结构房屋抗震、抗风能力评价结论
……
8村镇住宅灾后修复与加固技术手册
9村镇住宅灾后住区恢复重建规划技术指导手册
参考文献2100433B
《既有村镇住宅改造加固技术指南集》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
李东彬,研究员,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研发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工程实践、标准规范编制,以及技术管理工作。获华夏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国优秀结构设计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等10多本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编委。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分会常务理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葛学礼,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数力系,工程力学专业: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进修地球物理专业一年。在国家地震局地震专科学校任教7年,主要讲授材料力学、计算机语言等课程;作为学校基建技术人员建校舍三年。先后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助工、工程师、高工、研究员;完成部委、高校等重要建筑工程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40多项;完成成都、汕头、九江、泸州、喀什等8座大中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参加建设部组织的专家组赴地震、洪水、台风灾区建筑灾害调研10多次。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多项。作为主要起草人参加《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等5本规范、标准的编制;发表论文70多篇。
徐福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2001年毕业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获得结构工程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检测鉴定、加固改造、预应力技术、大型工程现场检测试验及特种专业工程施工等。主持或参加多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主编或参编行业标准2项。发表相关研究领域文章30余篇。获国家专利5项。
钢结构连接方法,即焊缝、铆钉、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目的、受力状况、构造及施工条件,并考虑结构原有的连接...
、引言 随着社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高住宅要求逐步经济型向康型发展 改善 提高现居住水平广居民迫切需求由于历史原海量 宅没电梯随着龄化社提前既住宅增设电梯问题越越引起民众(特别居 住电梯楼 房居民)关注 ...
答:除了单构件输入法和其它钢筋中输外,就是汇总计算后编辑钢筋,锁定构件了。别无它法。
外包型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能不增大构件截面尺寸,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柱的承载力。碳纤维片材具有高强、轻质、抗腐蚀、耐老化等卓越的性能,是既有建筑改造加固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材料,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阐述外包钢法和碳纤维法在既有建筑改造加固中的应用。
1 目 录 第一章 结构改造加固技术 .................................. 3 第二章 改建工程基础托换与结构加固 ....................... 12 第三章 树根桩加固既有建筑地基 ........................... 20 第四章 框架脱离法加层 ................................... 23 第五章 混凝土构件粘钢加固 ............................... 27 第六章 结构加固补强处理 ................................. 34 第七章 多层砖混办公楼纵向平移 ........................... 37 第八章 房屋加固改造中的锚接技术 ......................... 41 第九章 承重砌体
图书信息
既有村镇住宅厨卫功能提升改造参考图集,ISBN:9787112139545,作者:金虹 等著
2100433B
滕延京 等编著的《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改造加固技术》编写的思路,重点是归纳和总结我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保证内容和结构的完整性,对国内外同行近年来在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方面取得的成果和新技术也进行了介绍。本书内容介绍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所涉及的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使读者能了解和掌握从事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和施工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工程实例集3》是《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工程实例集(3)》,是继《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工程实例集(1)》及《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工程实例集(2)》之后的再续补充。内容包括25项既有建筑综合改造的示范工程实例,由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历史风貌建筑和工业建筑四个部分组成;每一项工程项目分别按照工程概况、改造目标、改造技术、改造效果分析、改造经济性分析、改造的推广应用价值、思考与启示进行编制。 《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工程实例集(3)》可供建设、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和大专院校等人员参考。由李朝旭,王清勤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