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 9787550406292 | 出版时间 | 2012年5月 |
---|---|---|---|
页 数 | 180 | 定 价 | 22.00元 |
内容简介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重点集中于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与土地流转的关系,充实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类型,揭示了农用地流转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内在联系,从而从更微观的角度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理论并深化了土地流转理论。在深入实际和大量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加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中找出现实土地流转问题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对于村庄撤并建社区现象,熟悉基层情况的山东聊城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副教授夏正智非常关注。“要通过建设中心城市的办法来吸引农村居民进入中心城市居住和生活,而不是以村改居的方式强制农民‘被城市化’。”夏...
如果是集体产权的话,不能办理个人产权的。新农村建设是指在集体建设土地上,按照村镇建设规划,通过村庄整体拆(搬)建、村庄整理、村庄撤并等方式进行拆旧建新,整治环境,改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居住条件,改善村...
农村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可以通过转包、转...
土地流转在新时期的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农村土地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介绍了土地流转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法律构建不健全;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在流转过程中政府的干预不当;农地流转后非农化现象严重等。最后结合最新的农村土地政策提出一些建议: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赋予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担保等属性保证;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在政策的导向作用下进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的分配政策。
1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并对于拉动内需、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农地流转却面 临着产权界定不明晰、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市场化运作程度低等障碍。本文通过 对农村土地流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从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上、政府的服务 职能上、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上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上等四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 的土地流转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和政策制定。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土地流转 理论分析 对策 一.引言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指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相关法规制度要求 的前提下,以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一定范围中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重新配 置过程。2008年 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 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实践前沿研究:基于重庆实证》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农用地利用变化等三个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理论阐述,并结合重庆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全书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优化配置一环境影响一变化驱动为主线,以数量分析为特征,以实证为依据,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和农用地利用变化分三篇进行了深入分析。上篇是从全市的角度,利用灰色线性规划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进行研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全市土地资源配置方案进行选优,提出了重庆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中篇从县域尺度,建构了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驱动力一压力.响应模型,提出了包括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指标体系、方法等内容的评价体系。下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了农用地的变化规律,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综合阐述了推动农用地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
图书目录
上篇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 概论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2.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概念
2.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内涵
2.3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特征
2.4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一般原则
2.5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衡量标准
3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系统方法研究及模型设计
3.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系统方法研究
3.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型设计
4 实例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4.1 重庆市概况
4.2 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及结构特征分析
4.3 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4.4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的优选
4.5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分析
4.6 实现土地资源配置方案的措施建议
注释
中篇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5 概论
5.1 选题背景
5.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3 研究思路与方法
5.4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6.1 LUPEA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6.2 LUPEA指标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7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构建
7.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概述
7.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3 LUPEA的方法选择
8 实证研究——重庆市綦江县为例
8.1 总则
8.2 研究区域概况
8.3 研究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8.4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分析——响应分析
8.5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8.6 讨论
注释
下篇 农用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9 概论
9.1 研究背景
……
10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结果与分析
12 讨论与结论
创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体系及其实现路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研究在整体把握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及农民收入的历史变迁及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揭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和农民收入的演变规律,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及农民收入关系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宏观数据实证检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能否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进而提出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的改革政策与配套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现有研究多以单项土地(农地、集体建设用地或宅基地)流转为研究对象,且已有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集中于关注微观层面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研究将农村农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农民收入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揭示了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剖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1)农地方面:基于宏观数据的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可以显著提高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家庭户均承包耕地面积、拥有的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从事非农就业人数比重和农地流转政策均对农地流转有促进作用。基于江苏省微观调研数据的案例研究表明,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未流转农民;相比未流转农民,转出农民财产性收入有了较大程度提高,而转入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大幅下降,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大幅上升。当前,农地流转存在大部分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不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流转困难;政府在农地流转中过于强势;缺乏建设规范的农地流转有形市场;农地流转非粮化现象严重;工商企业大规模流转农地等问题。建议加快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给农民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和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推动土地整理,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尊重农民意愿,规范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行为;建设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完善流转服务和管理;维持现有的农业补贴额度,探索以种粮为主业的规模流转;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制度。(2)集体建设用地方面:基于宏观数据的研究表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对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各项收入均有积极影响。基于江苏省微观调研数据的研究表明,宅基地流转不但降低了农民的非农收入和纯收入,而且使得农民的家庭日常消费支出和总支出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农民家庭经济状况恶化。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存在农民自愿搬迁比例低;农民承担动迁成本较大;有些地区以“一刀切”的方式收回农民全部的承包地,导致非农就业机会少的农民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生活入不敷出;农民知情权、谈判权和参与权等权益没有得到真正保障等问题。建议按照市场价格对农民的房屋进行补偿;切实减少农民动迁成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谈判权等权利能够得到真正实现;分层次为农民提供就业和养老保障。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