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基于BIM的大型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 | 作 者 | 张鹏飞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6年12月1日 |
页 数 | 184 页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60866000 |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第2章 BIM与大型复杂群体项目建设管理的研究现状
2.1 大型复杂群体项目建设管理发展历程及研究成果综述
2.2 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3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研究现状
第3章 BIM与大型复杂群体项目的内涵和特点
3.1 BIM的内涵和特点
3.2 大型复杂群体项目的内涵和特点
第4章 基于BIM的全寿命周期大型复杂项目建设理论研究
4.1 全寿命周期内的项目管理内涵、范围和特点
4.2 BIM作用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机理分析
4.3 基于BIM的项目管理模式的理论分析
4.4 BIM应用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障碍分析
4.5 理想建设环境下BIM对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应用过程及影响分析
4.6 BIM在大型复杂建筑群体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第5章 基于BIM的大型复杂建筑群体的项目管理的实证研究
5.1 基于BIM的三大目标管理模式分析
5.2 问卷调查的概述
5.3 问卷调查的总结与分析
5.4 案例研究的概述
5.5 试点项目BIM应用分析
5.6 试点项目的评价与建议
第6章 基于BIM的运维管理
6.1 平台架构
6.2 平台功能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内容总结
7.2 研究过程总结
7.3 研究展望
第8章 案例分析
8.1 案例一:吴江绿地中心项目
8.2 案例二:阳光城唐镇项目
8.3 案例三:上海轨交地铁站
8.4 案例四:上海虹桥枢纽商务核心区丽宝项目
8.5 案例五:武汉地铁项目
8.6 案例六:金开市政项目
附录A 中国BIM应用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调查数据统计
参考文献2100433B
随着建筑信息化的发展,传统建设生产和管理方式的低效性与浪费严重与当今高效化生产建设环境格格不入。为了改善建筑行业的种种弊端,近年来,建筑业不断从制造业、航空航天业等先进业引进和吸收有益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如何对传统的建设生产方式进行彻底改造。但事实上,目前的建设生产方式仍沿袭了过去的传统,割裂的生产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软件的革新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建设模式,也未带来建筑行业生产效率的重大变革。《建筑信息模型BIM丛书 BIM应用实例解析系列:基于BIM的大型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从这一结论出发,探索非技术因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大型复杂群体项目,实践过程中遇到众多实施难点,而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很难满足其需求,亟需引入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效率和提高建(构)筑物的品质。
《建筑信息模型BIM丛书 BIM应用实例解析系列:基于BIM的大型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引入近几年在建筑行业已不陌生的信息管理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分析BIM在项目全过程的应用流程和引入后对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排除BIM应用环境和技术的阻碍因素,假定在理想的建设环境下,BIM在实践过程中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充分融合,设计融合后建设过程。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和对实践案例的分析,得出BIM在实践过程中实际的价值点和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BIM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就是从工程投标开始至工程完工为止的成本管理或者投资管理
全寿命周期过程是指,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产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将所有相关因素在产品设计分阶段得到综合规划和优化的一种设计理论。全寿命周期设计意味着,设计产品不仅是设计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而且要设计产品的...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全要素造价管理和全方位造价管理的含义、理论起源及特点
死心吧!小峰峰不会出这么简单的问题的,自己慢慢搜吧
立足于工程全寿命周期,构建大型工程健康管理框架;从工程系统分解和健康风险因素分解两个角度对健康监测点进行设计,创建工程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矩阵和评价流程。以期对实现大型工程\"建—管—养\"一体化管理、节约维护成本、增加使用寿命、提高工程性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BIM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工程项目中,该技术在工程全寿命周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远程协同管理、实时更新信息数据并进行多层次的决策分析,帮助企业全面掌控工程运行的整个过程,从而确保工程高质高量的被完成。本文立足BIM技术,探讨了该技术在工程项目的规划阶段、概念设计阶段、深化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交付阶段以及保修运营阶段的应用情况,以期提高对BIM技术的认识。
针对当前大型公共建筑运维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海量信息的管理和集成应用方 面等问题,本课题拟结合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引入BIM 技术,并结合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国际上新兴前沿技术,基于国际建筑业IFC 标准,构建一个基于BIM 和GIS的多尺度运维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集成创新为主要手段,研究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运维信息管理以及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性能动态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开发基于BIM 的大型公共建筑运维期安全管理平台(BIM-SMP),为大型公共建筑运维期安全信息模型的创建和应用提供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平台支持,实现运维期安全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结合、信息管理和信息应用相结合、动态监测和实时评价相结合以及灾后模拟和逃生指引相结合,可及时发现建筑安全隐患和制定灾后应急方案,进而提高建筑结构及其附属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减少建筑灾害损失。
本项目针对当前大型公共建筑运维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海量信息的管理和集成应用方面等问题,结合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引入BIM技术,并结合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国际上新兴前沿技术,构建了一个基于BIM和GIS的多尺度运维管理模型,并以集成创新为主要手段,突破了私有云上的BIM信息交换环境、非IFC格式信息的转化和融合技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运维信息管理等基础信息支撑技术。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机电设备信息模型的定义与扩展及机电设备信息提取与故障分析技术,实现了机电设备智能安全管理和室内环境监测;研究了基于结构安全信息模型的建筑结构模型自动转换技术,可实现时变结构自动、连续、动态的安全分析以及集数据采集、动态集成、智能分析于一体的安全管控;研究了疏散子模型的定义以及一种空间拓扑算法以自动建立空间拓扑结构,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提出了路径生成算法和局面评估方法,实现了在紧急情况下将人员分散到更安全的地区,降低平均的紧急度指标。 将上述技术集成,研发了基于BIM的大型公共建筑运维期安全管理平台(BIM-SMP),示范应用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北京槐房地下再生水厂以及南京文鼎广场等工程项目,为大型公共建筑运维期安全信息模型的创建和应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平台支持,基于面向大型公共建筑运维期安全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结合、信息管理和信息应用相结合、动态监测和实时评价相结合以及灾后模拟和逃生指引相结合的目标,实现了结构、设备和人员的综合安全管理。可及时发现建筑安全隐患和制定灾后应急方案,进而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减少建筑灾害损失。 研究成果发表了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收录6篇,获软件著作权1项,协会科技奖2项;作为成果核心实现成果转化,累计实现产值5000万元;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4名、研究团队12人。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