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十分重视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同许多著名研究机构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相应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和交流关系。2003-2007年间,实验室邀请了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庆应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意大利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境)外研究机构的近百位国际著名学者到实验室讲学、交流,其中包括美国工程院院士何毓琦教授(本实验室荣誉教授)、Petar V.Kokotovic 教授、Sanjoy K.Mitter 教授、Stephen Morse 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Karl J.Astrom 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 Pravin Varaiya 教授、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V.V.Pavlov 教授等。 同时实验室也有多位研究人员到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亚琛工业大学、加州戴维斯大学等相关实验室讲学。在此期间实验室共主办了7次国际学术会议,实验室研究人员担任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或组委会主席。
近五年来,实验室共承担研究课题231项,累计科研经费(到款)11091万元;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和发明奖20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72项;出版专著16本,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35篇,国内核心学术期刊论文958篇。
2019年3月,被科技部在2018年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工程领域优秀类实验室。
高校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说明:关于每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不好说,因为有实验室有合并组建和共建之说,不过已有详细说明;里面应该有少量错误,请注意。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 13 新型陶瓷与...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区别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偏重理论研究,工程中心偏重工程应用,两者严格来说不好比较。一般认为,同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含金量大于工程...
交通之意取自于《易经-泰卦》。其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之交是最大的“交”,是万物大“通“之时。关于校名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会对交通大学校名中的交通一词产生误解,疑惑交通大学为...
实验室主要从事: 先进制造理论及技术 (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并行工程、快速工程、反求工程、质量工程等); 制造信息化与制造系统工程 (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调度、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库、计算机协同工作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等); 制造系统与设备的控制与集成 (工业系统与设备的动态分析及故障诊断、先进机械控制技术、机器人、微型机械电子系统与光、机、电一体化等); 先进制造系统的管理与决策 (发展战略、虚拟企业、供应链等) 。这些研究方向是国际同类研究的前沿,有多学科交叉、技术综合等特色,对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室现有在编固定人员54名, 正教授3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5人), 副教授13人。研究人员中, 中青年占73%。专职研究人员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IEEE Fellow1人,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4人(B类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4人。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跨学科的实验室,主要支撑学科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这三个学科均是国家重点学科。在2001年底进行的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估中,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全国第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排名全国第四。同时,实验室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学科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合作关系。
实验室是一个跨学科的实验室,主要支撑学科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系统工程”二级学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这三个学科均是国家重点学科,且所在的一级学科也都于2007年被确认为一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学科建立了比较紧密的交叉合作关系。实验室现任主任由特聘教授李涤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
建设目标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工程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通信、自动化和管理工程等领域的新成果,发展制造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研究开发适合国情的先进制造理论和技术,形成一个制造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基地。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也为跟踪和推广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为企业培训适用人才做出贡献。近年来实验室根据国民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和调整研究领域,在先进制造及相关的多个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现任实验室主任为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李涤尘,赵玉龙、高峰教授任实验室副主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3名国内著名专家组成,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教授,副主任为高金吉、管晓宏教授。
本实验室是由三个重点学科组成的跨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优越的试验研究条件和课题来源,为培养跨学科的人才创造了更好的条件。2003-2007年来,共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192名、硕士518名,在校博士后23名、博士生345名、硕士生398名。经过科研实践的锻炼、导师的精心培养以及研究生自身的努力,实验室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有三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实验室共有多台价值10万元人民币(或2万美元)以上的大型设备,包括卧式加工中心 MAHO MC50 三座标测量机 ZEISS CMM SUN4/60 SUN4/75 SUN4/20 激光快速原型系统 Helisys LOM-1025 逻辑分析仪 双通道分析系统 BK3019 CAD/CAM软件 1-1DEAS、CAMAX-CAM、MENTOR、CDDS5、 PRO-ENGINEER 控制与仿真软件 MATLAB、SIMSCRIPT II.5 SIMSCTORY II.5 数据库 ORACLE、SYBASE、INGRES 激光扫描反求系统 Chitai-300 光固化快速成型机 LPS,CPS EDM电极研磨机 GET500 硅胶模成形机 GJM-450开发工具等。
今后,实验室在上述研究方面,将更加强调系统的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方面,将努力推动大规模网络型基础设施安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人机交互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突出系统的综合集成技术,以便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实验室在该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及应用研究两方面,接近和达到国际水平,成为在国际上活跃、对国内外同行具有吸引力的重要研究基地。2100433B
本实验室是由我校《机械制造》和《系统工程》两个重点博士点为主联合申请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并以多学科人员组成的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研究中心为基础建设起来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以系统集成技术和方法为基础,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测试、自动控制和管理等技术的新成果来发展制造加工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以及系统控制和管理的新技术。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发适合国情的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为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跨学科的实验室,主要支撑学科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这三个学科均是国家重点学科。在2001年底进行的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估中,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全国第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排名全国第四。同时,实验室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学科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合作关系。
实验室是一个跨学科的实验室,主要支撑学科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系统工程"二级学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这三个学科均是国家重点学科,且所在的一级学科也都于2007年被确认为一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学科建立了比较紧密的交叉合作关系。实验室现任主任由"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李涤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
建设目标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工程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通信、自动化和管理工程等领域的新成果,发展制造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研究开发适合国情的先进制造理论和技术,形成一个制造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基地。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也为跟踪和推广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为企业培训适用人才做出贡献。近年来实验室根据国民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和调整研究领域,在先进制造及相关的多个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现任实验室主任为西安交通大学长江特聘教授李涤尘,赵玉龙、高峰教授任实验室副主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3名国内著名专家组成,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教授,副主任为高金吉、管晓宏教授。
实验室主要从事: 先进制造理论及技术 (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并行工程、快速工程、反求工程、质量工程等); 制造信息化与制造系统工程 (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调度、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库、计算机协同工作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等); 制造系统与设备的控制与集成 (工业系统与设备的动态分析及故障诊断、先进机械控制技术、机器人、微型机械电子系统与光、机、电一体化等); 先进制造系统的管理与决策 (发展战略、虚拟企业、供应链等) 。这些研究方向是国际同类研究的前沿,有多学科交叉、技术综合等特色,对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