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机械制造工艺(第2版) | 作 者 | 张江华、吴小邦 |
---|---|---|---|
ISBN | 978-7-111-54893-5 | 类 别 |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
页 数 | 209页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9-08-29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16开 | 字 数 | 400千字 |
前言 项目1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教学目标 工作任务 1.1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 1.1.1相关实践知识 (一)轴类零件概述 (二)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1.2相关理论知识 (一)机械加工工艺制定的基础知识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三)毛坯的选择 (四)定位基准 (五)拟定工艺路线 (六)加工余量的确定 (七)尺寸链计算与工序尺寸确定 1.1.3拓展性知识 (一)装配工艺基础知识 (二)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 (三)装配尺寸链 (四)装配工艺过程制定 (五)外圆表面加工 (六)孔的加工 1.1.4习题 1.2编制轴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1.2.1传动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2.2相关理论知识 (一)车削用量的确定 (二)钻、扩、铰切削用量的确定 1.2.3习题 项目2套筒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教学目标 工作任务 2.1套筒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 2.1.1相关实践知识 (一)套筒类零件概述 (二)套筒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1.2相关理论知识 (一)机床和工艺装备的确定 (二)时间定额与经济分析 (三)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概念 (四)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五)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1.3拓展性知识 (一)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其控制 (二)影响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控制 2.1.4习题 2.2编制套筒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2.2.1连接套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2.2.2台阶套的机械加工工艺示例 (一)零件图分析 (二)确定毛坯 (三)确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四)确定定位基准 (五)划分加工阶段 (六)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七)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2.3相关理论知识 (一)材料及成形方法选用 |
(二)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三)螺纹加工 2.2.4习题 项目3箱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教学目标 工作任务 3.1箱体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 3.1.1相关实践知识 (一)箱体类零件概述 (二)箱体结构的工艺性 (三)箱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工艺分析 (四)箱体平面的加工方法 (五)箱体孔系的加工方法 3.1.2相关理论知识 (一)加工原理误差 (二)工艺系统的静误差 (三)工艺系统的动误差 (四)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3.1.3拓展性知识 (一)加工误差的性质 (二)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 3.1.4习题 3.2编制箱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3.2.1减速器箱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3.2.2相关理论知识 (一)铣削要素 (二)铣削用量的选择 (三)平面加工 3.2.3习题 项目4圆柱齿轮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教学目标 工作任务 4.1圆柱齿轮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 4.1.1相关实践知识 (一)圆柱齿轮类零件概述 (二)齿轮的材料、热处理和毛坯 (三)齿轮毛坯的机械加工工艺 (四)圆柱齿轮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4.1.2相关理论知识 (一)滚齿 (二)插齿 (三)插齿与滚齿工艺特点的比较 4.1.3习题 4.2编制圆柱齿轮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4.2.1圆柱齿轮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4.2.2相关理论知识 (一)齿轮螺旋线总偏差的测量 (二)齿轮齿廓形状偏差的测量 (三)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 (四)齿轮齿距偏差的测量 (五)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及其变动量的测量 (六)齿轮齿形加工 项目5部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示例 5.1下导轮座的机械加工工艺 5.2滚筒的机械加工工艺 5.3轴的机械加工工艺 5.4下轴承的机械加工工艺 5.5指针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 参考文献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课程资源
《机械制造工艺(第2版)》配有PPT课件资源 。
资源名称 |
资源类型 |
内容提供者 |
责编 |
---|---|---|---|
机械制造工艺(项目教学)课件 |
PPT课件 |
张江华、吴小邦 |
王丹 |
《机械制造工艺(第2版)》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了推进“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实施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在总结机械加工工艺教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机械制造工艺(第2版)》由张江华与吴小邦任主编并统稿,由许朝山教授主审。项目1由张江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编写,项目2.1由史琼艳(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编写,项目2.2由邹华杰(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编写,项目3.1由吴小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编写,项目3.2由孙艳芬(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编写,项目4.1由刘伟(中国南车戚机有限公司)编写,项目4.2由顾惠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编写,项目5由张宝金(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编写。
2019年8月29日,《机械制造工艺(第2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生产过程,是指从投料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劳动,直至产品制造出来的全部过程。2.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按人们目的变成工业产品。3.工艺,是指生产过程中...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通过这段时间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实践,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思和竞争意识,熟悉掌握了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也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计算、绘...
《机械制造工艺(第2版)》包括前言、五个项目和参考文献。项目内容讲述轴类、套筒类、箱体类、齿轮类以及部分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等五大模块。每个项目均由不同的项目组成,并且包括教学目标、工作任务和习题。
以项目教学为主线构建教学计划,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在编写过程中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或指导,教材更好地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旨原则。
为了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第2版教材中增加实例分析,提出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与工作任务,在内容上做到知识结构合理、图文并茂。
张江华: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吴小邦: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1 机 械 制 造 工 艺 学 课 程 设 计 设计题目: 拨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及 孔直径 42MM 专用夹具设计 学 生 姓 名 刘艳娜 班 级 2014 秋 学 号 1451001255806 指 导 教 师 孙伟 2 学 号 1451001255806 学生姓名 刘艳娜 专业(班级) 设计 题目 拔叉工艺规程编制及孔直径 42MM夹具设计 设 计 技 术 参 数 图一所示是 CA6140车床拨叉型号 831002的简图。毛坯材料为铸钢。 中批量生产,采用通用机床进 行加工。试完成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及加工 φ25H7孔钻床夹具设计。 设 计 要 求 一、 设计者必须发挥独立思考能力,禁止抄袭他人成果 ,不允许雷同。积 极主动与指导教师流,每一进展阶段至少与指导教师交流二次。 二、设计成果: 1、夹具装配图一张, A1;
机械制造工艺学 30天课程设计 题 目:车床主轴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内 容: 1、车床主轴的零件图 1 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2 张 3、机械加工工序卡 25 张 4、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序 言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 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 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 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 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 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 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 其主要目的是: 1.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 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3版)》共12章,主要内容有:切削加工工艺基础、特种加工工艺基础、特型表面的加工、常见表面加工方案选择、数控加工技术、零件表面处理技术、其他新技术新工艺、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微细加工与集成电路制造、装配自动化、新世纪的生产系统与环境保护等。它是多年来生产与科研实践的结品,是长期教学经验的积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3版)》条理清楚,逻辑分明,实例较多,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得当。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3版)》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制造冷加工部分的课程教材,也可供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函授大学选用,或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参考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3版)》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院校课程改革指南的精神编写的。这次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予以修订,将出版以来课程改革中的理念和教学经验融入其中,在内容和体系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本书是高等学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课程的辅助教材。本书提供了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时所必需的完整的参考资料,及进行工艺规程设计的一般指导原则和方法。本书对成人高等工科院校中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及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本书是1995年11月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一书的第2版,是根据近年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全书内容共分7章:绪论、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
作为教材,力求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为反映现代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注意多用图、表、实例来表达叙述性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每章均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和思考题,便于思考,掌握要点。为帮助教师备课,配套制作了教师版计算机辅助课件。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学校、职工大学、电视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等学生作为教材或参考书,同时也可供从事机械制造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考试考生参考。
本书第1版曾荣获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