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码:010409001.
项目名称:矩形柱。
项目特征:1.柱类型:
2.单件体积:
3.安装高度:
4.混凝土强度等级:
5.砂浆强度等级:
计量单位:m³(根)。
计算规则:1.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2.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数量”计算。
工程内容:1.混凝土制作、运输、浇筑、振捣、养护;
2.构件制作、运输;
3.构件安装;
4.砂浆制作、运输;
5.接头灌缝、养护。
项目编码:010402001.
项目名称:矩形柱。
项目特征:1.柱高度:
2.柱截面尺寸:
3.混凝土强度等级:
4.混凝土拌合料要求:
计量单位:m³。
计算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的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柱高:
1.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2.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3.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4.构造柱按全高计算,嵌接墙体部分并入柱体体积;
5.依附柱上的牛腿和升板的柱帽,并入柱身体积计算。
工程内容:混凝土制作、运输、浇筑、振捣、养护。
这个问题 如果没有 施工图 是没有办法 计算的.........
用下套管的螺栓加固,可以算一个方案。但较好的方案是用角钢做卡子,卡子由上横担和两个立柱焊接而成。两立柱紧贴模板外皮,横担稍长一些,横担端部和立柱下端之间再焊上斜撑。这样在支好模之后,隔一定距离卡上一个...
设计要求预制混凝土柱最小截面是多少? 1.5m--截面100*100mm。
预制混凝土柱允许偏差——本资料为预制混凝土柱允许偏差,共2页。内容简介:详细介绍了预制混凝土柱允许偏差。目录: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允许偏差
.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 吊装时构件混凝土强度、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孔道灌浆的水泥砂强度以及下层结构承受内力的接头 ( 接缝) 的混凝土或砂浆 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 构件的型号、位置、节点锚固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现象。 (3) 构件接头 ( 接缝) 的混凝土 (砂浆 )必须计量准确,浇捣密实,认真养护,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 。 2、基本项目 (l) 标高、坐浆、圆孔板堵孔、板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 (2) 焊缝长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夹渣及咬边。 3、允许偏差 预制构件安装时的允许偏差如下: 杯形基础中心线对轴线位置偏移 10mm; 杯形基础杯底安装标高 +0,-10; 柱中心线对定位轴
钢筋混凝土柱
钢筋混凝土柱按截面的构造尺寸分为矩形柱、工字形柱、双肢柱、管柱等。
钢筋混凝土柱的类型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异形柱结构的研究都主要针对异形柱构件、节点和异形柱框架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对异形柱结构抗倒塌性能的研究尚属空白。异形柱结构与矩形柱结构是柱截面形式不同的两种不同结构体系,相对于柱截面形状相对规则、简单并且具有对称性的矩形柱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柱截面形状不规则,受力性能也更加复杂。而异形柱框架结构多用于住宅建筑,一旦发生倒塌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本项目首先采用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对比的方法研究配置不同强度钢筋异形柱的抗震性能和延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异形柱中配置高强钢筋可以显著提高构件的承载力,提升构件的变形能力,同时试件的耗能能力和累积损伤发展性能也得到改善,具有较好的抗倒塌能力。在此基础上为了研究多层空间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在竖向承重构件失效时的抗倒塌性能和破坏机理,按照我国规范以1:3的缩尺比例设计制作了一个2层2×3跨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模型,对底层短边中柱和角柱失效工况下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分别进行动力撤柱试验和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倒塌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异形柱结构的抗倒塌性能和异形柱结构倒塌过程中的破坏机理及其抗倒塌机制。试验研究表明,根据现行规范设计的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在底层柱失效后具有较强的抗倒塌能力,梁柱节点是异形柱框架抵抗倒塌的薄弱部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上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形柱框架结构抗倒塌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采用此方法对类似的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抗倒塌承载力估算,提出评估混凝土异形柱框架鲁棒性的量化方法,可根据确定的撤柱顺序来计算对应的鲁棒性指标,通过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试验框架抗倒塌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抗震设防烈度可以显著增强异形柱框架的抗倒塌能力,在同样的设计与使用条件下,配筋相同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和矩形柱框架结构的抗倒塌能力相当。
钢框架结构有哪些柱网布置?
方形柱网和矩形柱网是多高层框架结构常用的基本柱网,其柱距宜采用6~9m。
当柱网确定后,梁格即可自然地按柱网分格来布置。框架的主梁应按框架方向布置于框架柱间并与柱刚接。
一般需在主梁间按楼板受载要求设置次梁,其间距可为3~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