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机械制图(第2版) | 作 者 | 文学红 董文杰 |
---|---|---|---|
页 数 | 301 页 | 定 价 | 38 元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115-27515-8 |
项目1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 1
教学导航 1
任务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1
1.1.1 图纸幅面(GB/T 14689—2008) 1
1.1.2 图框格式(GB/T 14689—2008) 2
1.1.3 标题栏(GB/T 10609.1—2008) 3
1.1.4 附加符号(GB/T 14689—2008) 4
任务1.2 比例(GB/T 14690—1993) 5
1.2.1 术语 5
1.2.2 比例系列 5
1.2.3 标注方法 6
任务1.3 字体(GB/T 14691—1993) 6
1.3.1 基本要求 6
1.3.2 汉字 7
1.3.3 字母和数字 8
1.3.4 综合应用规定 8
任务1.4 图线(GB/T 17450—1998、 GB/T 4457.4—2002) 9
1.4.1 线型及其应用 9
1.4.2 图线宽度 10
1.4.3 图线的画法 10
知识梳理与总结 11
项目2 绘制平面图形 12
教学导航 12
任务2.1 选择绘图工具 12
2.1.1 常用绘图工具 12
2.1.2 常用绘图用品 15
2.1.3 常用绘图仪器 15
任务2.2 几何作图方法 17
2.2.1 等分直线段 17
2.2.2 等分圆周和正多边形的画法 18
2.2.3 锥度与斜度 19
2.2.4 圆弧切线的作图方法 21
2.2.5 圆弧连接 22
2.2.6 椭圆的画法 24
任务2.3 绘制平面图形 25
2.3.1 分析平面图形 26
2.3.2 绘图方法和步骤 27
任务2.4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29
2.4.1 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 29
2.4.2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34
任务2.5 徒手画平面图形的基本方法 36
知识梳理与总结 38
项目3 绘制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39
教学导航 39
任务3.1 建立三投影面体系 39
3.1.1 正投影的基本知识 39
3.1.2 三视图的形成 41
任务3.2 绘制形体上点的投影 44
3.2.1 点的投影 44
3.2.2 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45
3.2.3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45
3.2.4 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47
任务3.3 绘制形体上直线的投影 48
3.3.1 直线投影的基本特性 48
3.3.2 各种位置直线及其投影特性 49
3.3.3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52
任务3.4 绘制形体上面的投影 56
3.4.1 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 56
3.4.2 平面投影的基本特性 56
3.4.3 各种位置平面及其投影特性 57
3.4.4 平面上的直线和点 60
知识梳理与总结 62
项目4 绘制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63
教学导航 63
任务4.1 绘制平面立体的三视图 64
4.1.1 棱柱 64
4.1.2 棱锥 66
任务4.2 绘制回转体的三视图 67
4.2.1 圆柱 68
4.2.2 圆锥 69
4.2.3 圆球 71
4.2.4 圆环 73
任务4.3 基本几何体的截交线 74
4.3.1 截交线的基本性质 75
4.3.2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75
4.3.3 回转体的截交线 77
任务4.4 基本几何体的相贯线 82
4.4.1 相贯线的基本性质 82
4.4.2 求回转体相贯线投影的基本方法 83
4.4.3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86
4.4.4 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87
任务4.5 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 87
4.5.1 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注法 87
4.5.2 截断体的尺寸标注 88
4.5.3 相贯体的尺寸标注 89
知识梳理与总结 89
项目5 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 90
教学导航 90
任务5.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90
5.1.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90
5.1.2 组合关系及画法 91
5.1.3 形体分析法 93
任务5.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94
5.2.1 叠加式组合体 94
5.2.2 切割式组合体 95
任务5.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97
5.3.1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97
5.3.2 尺寸基准 97
5.3.3 尺寸种类 97
5.3.4 标注组合体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98
任务5.4 读组合体视图 101
5.4.1 读图要点 101
5.4.2 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104
5.4.3 由两个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106
知识梳理与总结 108
项目6 绘制轴测图 109
教学导航 109
任务6.1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110
6.1.1 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 110
6.1.2 轴测投影的分类 111
6.1.3 正等轴测图 112
任务6.2 绘制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 113
6.2.1 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13
6.2.2 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114
任务6.3 绘制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 117
6.3.1 叠加法 117
6.3.2 切割法 118
知识梳理与总结 119
项目7 机件的表示方法 120
教学导航 120
任务7.1 视图 120
7.1.1 基本视图 120
7.1.2 向视图 122
7.1.3 局部视图 122
7.1.4 斜视图 123
任务7.2 剖视图 124
7.2.1 剖视的概念 124
7.2.2 剖视图的种类 126
7.2.3 剖切面的种类 129
任务7.3 断面图 133
7.3.1 断面图的概念 133
7.3.2 移出断面图 134
7.3.3 重合断面图 135
任务7.4 其他表示方法 136
7.4.1 局部放大图 136
7.4.2 简化画法 137
7.4.3 规定画法 140
知识梳理与总结 142
项目8 绘制标准件和常用件 143
教学导航 143
任务8.1 绘制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 143
8.1.1 螺纹画法 144
8.1.2 螺栓及其连接的画法 154
8.1.3 螺柱及其连接的画法 157
8.1.4 螺钉及其连接的画法 159
任务8.2 绘制键及其连接 161
8.2.1 普通平键连接的画法 161
8.2.2 半圆键连接的画法 162
8.2.3 钩头楔键连接的画法 163
任务8.3 绘制销及其连接 163
8.3.1 常用销的种类及标记 163
8.3.2 销及其连接的画法 164
任务8.4 绘制齿轮及其啮合 166
8.4.1 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 166
8.4.2 直齿圆锥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 170
8.4.3 蜗杆蜗轮及其啮合的画法 173
任务8.5 绘制滚动轴承 176
8.5.1 滚动轴承的结构和种类 176
8.5.2 滚动轴承代号 177
8.5.3 滚动轴承的画法 179
任务8.6 绘制弹簧 180
8.6.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名称和尺寸计算 180
8.6.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标记 181
8.6.3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及画图步骤(GB/T 4459.4—2003) 182
知识梳理与总结 184
项目9 绘制零件图 185
教学导航 185
任务9.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185
9.1.1 零件图的作用 185
9.1.2 零件图的内容 186
任务9.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187
9.2.1 主视图的选择 187
9.2.2 其他视图的选择 189
任务9.3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189
9.3.1 零件的表面结构 189
9.3.2 极限与配合(GB/T 1800.1—2009) 195
9.3.3 几何公差(GB/T 1182—2008) 203
任务9.4 绘制轴套类零件图 208
9.4.1 轴套类零件的常见结构 208
9.4.2 轴套类零件的视图表达 209
9.4.3 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 210
9.4.4 读轴套类零件图 214
任务9.5 绘制轮盘类零件图 217
9.5.1 轮盘类零件的常见结构 217
9.5.2 轮盘类零件的视图表达 219
9.5.3 轮盘类零件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 220
9.5.4 读轮盘类零件图 220
任务9.6 绘制叉架类零件图 222
9.6.1 叉架类零件的视图表达 222
9.6.2 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 223
9.6.3 读叉架类零件图 223
任务9.7 绘制箱体类零件图 224
9.7.1 箱体类零件的常见结构 224
9.7.2 箱体类零件的视图表达 225
9.7.3 箱体类零件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 226
9.7.4 读箱体类零件图 228
任务9.8 零件测绘 231
9.8.1 零件的测绘要求和步骤 231
9.8.2 零件尺寸的测量 235
9.8.3 常见零件结构的测绘 238
知识梳理与总结 240
项目10 绘制装配图 241
教学导航 241
任务10.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41
10.1.1 装配图的作用 241
10.1.2 装配图的内容 242
任务10.2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 243
10.2.1 规定画法 243
10.2.2 特殊画法 244
任务10.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248
10.3.1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248
10.3.2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250
任务10.4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的序号和明细栏 250
10.4.1 零、部件序号 250
10.4.2 明细栏 252
任务10.5 装配的工艺结构 253
10.5.1 接触面或配合面的结构 253
10.5.2 密封结构 254
10.5.3 安装与拆卸结构 255
任务10.6 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的绘制 255
10.6.1 了解分析和拆卸部件 256
10.6.2 画装配示意图 257
10.6.3 测绘零件画零件草图 257
10.6.4 画装配图 257
10.6.5 画零件图 260
任务10.7 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60
10.7.1 读装配图的要求 260
10.7.2 读图的方法和步骤 261
10.7.3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63
知识梳理与总结 266
项目11 读第三角画法视图 267
教学导航 267
任务11.1 第三角画法视图的基本知识 267
11.1.1 第一、三角画法的比较 267
11.1.2 第一、三角画法的投影识别符号 268
11.1.3 第三角画法基本视图的形成及配置 269
任务11.2 读第三角画法视图的基本方法 271
11.2.1 识别视图名称及投射方向 271
11.2.2 明确各视图所表示的方位 271
11.2.3 想象结构形状 272
知识梳理与总结 273
附录A 螺纹 274
附录B 螺纹紧固件 277
附录C 键与销 285
附录D 滚动轴承 289
附录E 标准公差 291
附录F 轴和孔的极限偏差 292
附录G 常用金属材料 297
参考文献 301
绪论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第2章 正投影与三视图
第3章 轴测图
第4章 组合体的三视图
第5章 视图与剖视图
第6章 零件图基础
第7章 轴套类零件的表达与识读
第8章 盘盖类零件的表达与识读
第9章 叉架类零件的表达与识读
第10章 箱体类零件的表达与识读
第11章 常用机件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
第12章 装配图
附录
参考文献
书 名 机械制图(第2版)(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丛 书 名 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精品系列
编目分类 TH126
译 者 --
责任编辑 潘新文
印 张 19.5
字 数 484 千字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2版第1次
二版时间 2012年5月
本 印 次 2012年5月
首 印 数 -- 册
机械制图软件的话,建议使用尧创机械CAD,操作习惯和autocad一样,还带有很多参数化图库、标准件、系列件、紧固件、弹簧等等,可以自动生成明细表什么的,我比较喜欢用序号顺序排序功能。机械制图资料的话...
首先,机械制图不是你想的那么难,多看多思考多问为什么多和人交流,自然就好了。基础部分的内容要学好,参透投影的原理,建立一套自己的制图思想,对别的图纸进行分析,为啥别人用的是这种视图,你可以改一下表达方...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原本很生疏的减速箱有了大体的了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观察,使我了解到了工作原理和其内部的基本结构,也激发了我对其他结构的学习的兴趣,本次课程设计,用到的理论性知识主要出自:...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现状以及就业岗位对制图知识的需求取向,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绪论、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正投影与三视图、轴测图、组合体的三视图、视图与剖视图、零件图基础、轴套类零件的表达与识读、盘盖类零件的表达与识读、叉架类零件的表达与识读、箱体类零件的表达与识读、常用机件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装配图等。另外,与本书配套使用的《机械制图习题集(第2版)》也同时出版。
本书可以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机械制图第2版机械类专业金大鹰习题集第6章
《机械制图》 (第六版) 习题集答案 1 第 3页 图线、比例、制图工具的用法、尺寸注法、斜度和锥度 ●要掌握和理解比例、斜度、锥度的定义;各种图线的画法要规范。 2 第 4页 椭圆画法、曲线板用法、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圆弧连接 1、已知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的外接圆,试用几何作图方法作出正六边形,用试分法作 出正五边形,它们的底边都是水平线。 ●注意多边形的底边都是水平线;要规范画对称轴线。 ●正五边形的画法: ①求作水平半径 ON的中点 M; ②以 M为圆心, MA为半径作弧,交水平中心线于 H。 ③AH为五边形的边长,等分圆周得顶点 B、C、D、E ④连接五个顶点即为所求正五边形。 2、用四心圆法画椭圆(已知椭圆长、短轴分别为 70mm、45mm)。 ●参教 P23四心圆法画椭圆的方法做题。注意椭圆的对称轴线要规范画。 3~4、在平面图形上按 1:1度量后,标注尺寸(取整数) 。
该教材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并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和技能性,实现了知识内容与技能目标的相对统一和完善。
该教材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突出了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了2018年的《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并在教材中贯彻执行;
整体结构与内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着重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
与该教材配套使用的习题集,内容较为充实,题型多、角度新、知识面涵盖广,且技能训练方面有一定的余量。
该教材立足于机械制图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反映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新要求。
该次修订,除保留第3版的特色外,根据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特点,结合机类、近机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将教材进行充实和重新组织,将全书划分为4篇。
针对学生“听课易、做题难”的常见现象,在内容阐述上突出重点,抓住难点,通过有代表性的例题,采用三维模型图与二维视图相对照,运用双色印刷,演绎空间分析及投影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绘图步骤。全书采用截至2016年颁布的《机械制图》《技术制图》国家标准。
该教材全部采用中国颁布的《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并按课程内容需要分别编排在正文或附录中,以培养学生贯彻国家标准的意识和查阅国家标准的能力。
该教材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图示空间几何元素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思维和构思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