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机械振动与冲击 装有敏感设备建筑物内的振动与冲击 | 作 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
出版日期 | 2009年7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155066138062 | 外文名 | 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Shock-Vibration and Shock in Buildings With Sensitive Equipment-Part 1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 数 | 10页 |
开 本 | 16 | 品 牌 | 北京劲松建达科技图书有限公司 |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振动波类型
4测量与分析
5测试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等效峰值速度响应谱的定义
附录B(资料性附录)滤波算法
参考文献
版权页:
1 范围
GB/T 23717的本部分定义了内部含有对振动与冲击敏感设备的建筑物的测量、分析计算以及振动与冲击资料数据报告的编写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将要建造的建筑物的量化研究和已有建筑物的评价。
当评价的振动涉及到制造商采用的标准和通用振动标准时,获得准确的振动数据、分析方法和采用统一的报告编写方法是必要的。预期的振动水平可查阅IEC 60721,设备的检测过程可查阅IEC 60068。
注:从测量手段出发按照本部分建立的环境振动条件分级体系,可以作为设计人员、振动与冲击敏感设备的制造商和用户以及建筑开发商的使用指南(见GB/T 23717.2)。
考虑的振动与冲击类型包括从地板、桌子、墙壁、天花板或孤立的系统传递到设备部件的作用,没有明确地考虑部件里面的单个机械或电子零件的冲击与振动响应。
精密设备的类型包括(并不仅限于以下类型):
a)静止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外围设备;
b)静止的通讯设备;
c)静止的试验设备,如电子显微镜、利用扫描探测技术的设备、应用生物仪器、质谱仪等;
d)高精度机械仪器(工具),如微电子生产设备;
e)高精度光学仪器,再成像系统;
f)轨道交通控制中心的机电系统;
g)(火灾侵入时的)安全设备,通道控制设备。
本部分所考虑的振动与冲击类型由下列因素引起:
——外部振源,例如交通(公路、铁路或航空)或是建筑物的建造和施工活动(爆破、打桩和振动密实),还包括天气原因引起的振动以及声音轰鸣和声学激励引起的振动响应;
——户内使用的设备,如冲床、锻造锤、旋转设备(空气压缩机、空调系统等)和在建筑物内运输或运行的重型设备;
——与维修和操作设备相关的人员活动,例如人的走动,尤其是在垫起的地板上。
本部分在测量和评价振动与冲击对建筑物内精密仪器的影响时,并没有直接考虑人工操作者在观察、操作和维护仪器时的影响。关于人员活动的振动影响见GB/T 13441。
《机械振动与冲击 装有敏感设备建筑物内的振动与冲击(第1部分):测量与评价(GB/T 23717.1-2009/ISO/TS 10811-1:2000)》为GB/T 23717的第1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彤、施卫星、王宗纲。
震动位移就是振幅因为震动的图像是一个正弦函数图像也就是A上下位移是+A和-A
机械振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产生振动的原因可分为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按振动的规律可分为简谐振动、非谐周期振动和随机振动;按振动系统结构参数的特性可分为线性振动和非线性振动;按振动位移的特征可...
振动台与冲击振动台是两款不一样的振动台,外观,性能,性价比都是不一样的。客户可根据自己的技术参数要求,来选择适合自己测试用的振动台。
本文详细介绍了机械振动测量与评定的国家标准体系与编制背景,结合振动设备与机械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承重结构的振动评定参数的规定,阐述了第三方振动检测现场测量与评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验选用压力容器常用钢16MnR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机械振动焊接钢板与常规埋弧自动焊接钢板对比试验方法,通过冲击试验分析研究了机械振动焊接对冲击吸收功A_(KV)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振动焊接可提高焊缝及热影响区试样的冲击吸收功,试样冲击吸收功A_(KV)值提高百分率与频率、振幅(激振力)有关;当频率、振幅(激振力)选取合适时,其提高效果更显著。试验结果表明,频率越高,激振力越大,试样冲击吸收功提高百分率越高。而机械振动焊接提高冲击吸收功A_(KV)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机械振动焊接细化晶粒、减少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等的作用所致。
《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13441.1-2007/ISO 2631-1:1997)》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吉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郑州机械工程研究所。
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国家标准汇编:测试仪器与设备卷,ISBN:9787506665681,作者: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质检出版社第三编辑室 编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下标
5振动测量
5.1总则
5.2测量方向
5.3测量位置
5.4信号调理的一般要求
5.5测量时间长度
5.6振动条件的报告
6振动评价
6.1用计权均方根加速度的基本评价方法
6.2基本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6.3基本评价方法不适用时的附加评价方法
6.4频率计权
6.5多方向的合成振动
6.6振动评价方法使用指南
7健康
7.1应用
7.2振动评价
7.3振动对健康影响的评价指南
8舒适与感知
8.1应用
8.2舒适
8.3感知
8.4振动对感知和舒适影响的评价指南
9运动病
9.1应用
9.2振动评价
9.3振动对运动病影响的评价指南
附录A(规范性附录)频率计权的数学定义
附录B(资料性附录)振动对健康影响的评价指南
附录C(资料性附录)振动对舒适与感知影响的评价指南
附录D(资料性附录)振动对运动病发病率影响的评价指南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