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扇蕨集中的地带,应建立扇蕨保护点,由林业部门负责保护,严禁采挖作药和砍伐上层林木。
可用孢子或根茎繁殖。孢子成熟时,采收有孢子囊的叶片,散播于荫湿处的腐殖质土面,切记盖土,在春季即可萌发成原叶体,慢慢生长成有根、茎、叶和孢子囊的植物体。切割野生植株的根茎,亦可分植。
盆栽宜用浅盆栽植,可用园土、腐叶土按1:2混合。日常浇水只要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夏季高温干燥,可适量喷洒清水,以增加空气湿度。施肥每2个月一次。盆栽应放置在漫射阳光充足处。冬季夜温8~10℃,即能保持叶片翠绿越冬。
扇蕨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扇蕨孢子、原叶体、丛芽,孢子或原叶体或丛芽浸水21h,然后用50ppmGA3处理2分钟,再经0.1%HgCl2灭菌3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掉消毒剂残留物,吸干孢子表面水分,接种于1-1/8MS培养基上,糖浓度0-5%,pH5.8-6,每瓶接种孢子量为0.5毫克以下,接种后分别放置在24h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照光时间为14h/d,光强为1500lx;孢子体分化阶段光强增为3000lx;原叶体增殖培养基同上,糖浓度为3%;孢子体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6MS,糖浓度增为4-5%;诱导丛芽采用1/2-1/6MS培养基,不加或加IAA0.2mg·L-1(单位下同)或BA0.5,糖浓度为3-5%;壮苗培养基为1/2MS KT0.2 IBA0.5,糖浓度为3%;培养室温度为25±2℃。2100433B
戟形扇蕨产于西藏 (拉萨、南木林、定日、莎迦、日喀则、林周) 。
戟形扇蕨生长在海拔3600米-4500米的山坡草地岩石上。
喜欢比较荫蔽的环境,不宜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室内日光灯光照强度已能满足它的生长需要)。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可使蕨类植物生长茂盛,湿度要求一般达80%。最适合蕨类生长的温度是14~25℃,而最适合蕨类生长...
【生长条件】光照:弱~中温度:18-25℃硬度:2-12 DHPH值:5.8-7.0CO2 :需要添加,也可不加碳酸盐硬度:2-12dh
【别名】:贯众 药理作用体外试验:苏铁蕨有较强抗腺病毒(Ad3)活性。对猪蛔虫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苏铁蕨3.54克/千克灌胃稍可缩短家兔凝血酶原时间。【化学成分】:含东北贯众素(dryocrassin)...
植株高约1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卵状披针形鳞片。叶疏生;叶柄长1-4厘米,纤细,禾杆色;叶片三出掌状,有时二叉,裂片宽8-16毫米,中部裂片最长,钝尖头,全缘,两侧的远较短,有时一侧不
育而仅呈耳状突起,干后灰绿色,草质。主脉明显隆起,小脉网状,略可见。孢子囊群近圆形,在主脉两侧各排成一行,靠近主脉,幼时被近鳞片状的隔丝覆盖 。
平菇有土栽培 平菇有土栽培可以合理地调节培养料内的碳、氮营养成分,充 分利用温度、湿度、空气和水分等自然条件,给平菇创造一个适宜的 生长气候。采用这种方法能使菌蕾成活率达 100%,菌柄变粗,菌盖 变多、变大、变厚,所产平菇品质好,产量是常规栽培模式的 5倍, 可连续采 8--10潮菇,每 1/15公顷 (1亩 )产量高达 5000千克。这种栽 培方法,技术简单,原料广泛,经济实用,很适合规模种植。 科学配料 配方是棉子壳 75千克,锯末 (阔叶树锯末 )或玉米芯 (玉米芯要打碎 )15千克,草木灰 5千克,优质无菌土 2千克,水 125--135 千克。 菌丝培育 将上述原料拌匀后,即可进行常规微孔栽培的装料 接种,注意装料时要用小木棍捣实, 在料的两端和中间接种并扎紧袋 口。把装好的料袋,在室外选择通风条件好、 干燥、无菌的地方进行 培育。注意覆盖保温,雨天加盖薄膜,雨后揭去,要求温度
扇蕨是中国特产的珍奇蕨类植物之一,在蕨类植物分类研究方面有学术价值,早已引起世界学者的注意。
扇蕨叶形奇特,很富观赏性。可植于风景区的沟边林下增添野趣,也可盆栽摆设于客厅、书房。
扇蕨根茎可入药。
扇蕨 ,《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搜山虎。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扇蕨的根茎或全株。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性寒,味辛酸涩。
功用主治:消饱胀,疗风湿。
选方:
①治饱胀:搜山虎根二至三钱,煎水服。
②治风湿脚气:搜山虎全草、狼鸡叶各二至三两,煎水洗脚。
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
● 隶属:真核域--植物界--蕨类植物门--真蕨纲--真蕨目-- 双扇蕨科
扇蕨植株高达65厘米。根状茎粗壮横走,密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长渐尖头,边远具细齿。叶远生;叶柄长30-45厘米;叶片扇形,长25-30厘米,宽相等或略超过,鸟足状掌形分裂,中央裂片披针形,长17-20厘米,宽2.5-3厘米,两侧的向外渐短,全缘,干后纸质,下面疏被棕色小鳞片。叶脉网状,网眼密,有内藏小脉。孢子囊群聚生裂片下部,紧靠主脉,圆形或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