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机械工程设计 | 作 者 | 约瑟夫E.希格利 [1]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 出版时间 | 2008年3月 [1] |
页 数 | 1248 页 [1] | 定 价 | 73 元 [1] |
装 帧 | 简裝本 [1] | ISBN | 9787111104735 [1] |
机械工程设计(machine design),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机械设计的努力目标是:在各种限定的条件(如材料、加工能力、理论知识和计算手段等)下设计出最好的机械,即做出优化设计。优化设计需要综合地考虑许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制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环境污染。这些要求常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因机械种类和用途的不同而异。设计者的任务是按具体情况权衡轻重,统筹兼顾,使设计的机械有最优的综合技术经济效果。过去,设计的优化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知识、经验和远见。随着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价值工程、系统分析等新学科的发展,制造和使用的技术经济数据资料的积累,以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优化逐渐舍弃主观判断而依靠科学计算。
服务于不同产业的不同机械,应用不同的工作原理,要求不同的功能和特性。各产业机械的设计,特别是整体和整系统的机械设计,须依附于各有关的产业技术而难于形成独立的学科。因此出现了农业机械设计、矿山机械设计、纺织机械设计、汽车设计、船舶设计、泵设计、压缩机设计、汽轮机设计、内燃机设计、机床设计等专业性的机械设计分支学科。但是,这许多专业设计又有许多共性技术,例如机构分析和综合、力与能的分析和计算、工程材料学、材料强度学、传动、润滑、密封,以及标准化、可靠性、工艺性、优化等。此外,还有研究设计工作的内在规律和设计的合理步骤和方法的新兴的设计方法学。将机械设计的共性技术与理性化的设计方法学汇集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机械设计学科是机械工程实践和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的工作。
本书为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希格利等著,是美国广泛使用的一本机械设计教材.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基础知识,内容为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应力、应变、刚度计算等;第二篇防止失效,包括材料、静载荷和动载荷引起的失效问题;第三篇为机械零件设计,包括螺纹紧固件、焊接、钎焊、粘接、弹簧、轴承、润滑、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飞轮、挠性传动、轴等零件的设计。附录包括统计计算、线性回归、误差分析、模拟、实用表格、部分习题解答等。本书知识面广,分析问题深入,联系实际好,习题、例题丰富,本书还增加了案例分析,可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供高等工科院校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各种...
注册机械工程师是由机械工程师学会(IME)开展的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认证体系通过统一资格考试、面试、专业能力评估、业绩考核、行业权威人士推荐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旨在为行业...
1)机械工程师属于职称,国家评定的,有初级中级和高级。 注册机械工程师属于证书,行业协会颁发的。2)职称在国企可能比较重要,在私企和外企没太大用处,最多也就是退休时养老金多领一点点。 注册...
文章简单介绍了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及其特点,对机械工程设计中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做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技术研发提供方向性的参考。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机械设计人员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要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在机械工程设计中,创新思维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去,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武器,因而,如何加强机械创新设计,挖掘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其重要。
《现代机械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性能与可靠性》论述了现代机械工程设计中工程摩擦学与机械全寿命周期性能和可靠性。全书共14章,包括机械全寿命周期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础知识、改善机械可靠性的设计步骤、失效分析、集中接触的静态和动态额定载荷、摩擦现象、磨损机理、机械润滑和材料选择、流体动力润滑轴承和滑块、动密封系统、流体静压轴承、空气静压轴承、柔性机构和其他特殊轴承等。《现代机械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性能与可靠性》可作为机械设计及其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和工程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机械工程设计图学》上、下册(第2版)将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计算机绘图、三维实体设计等)、机械创新设计等相关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集图学、设计、美学、创新为一体,以设计为主线,组成了新的教材体系。
《机械工程设计图学》上册(第2版)为工程图学基础部分,《机械工程设计图学》下册(第2版)为机械设计基础部分,二者可分开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工程设计图学(下册)(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常用机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带传动与链传动、联接、轴、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弹簧、设计计算举例、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机械创新设计简介等。
1 全寿命周期性能和可靠性
1.1 引言
1.2 针对全寿命周期性能和可靠性的设计思想
1.2.1 引言
1.2.2 历史
1.2.3 机械工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1. 2.4 创新设计
1.3 可靠性工程学
1.3.1 部件可靠性
1.3.2 系统可靠性
1.4 失效分析
1.4.1 失效起因分析
1.4.2 失效分析技术和步骤
2 机械部件失效模式
2.1 引言
2.2 滚珠轴承的失效机理
2.2.1 轴承磨痕形态及其解释
2.2.2 ISO失效模式分类
2.2.3 轴承失效
2.3 齿轮失效机理
2.3.1 ISO失效模式分类
2.3.2 齿轮失效
2.4 凸轮从动机构失效过程
2.4.1 失效模式分类
2.4.2 凸轮从动机构失效
2.5 轨/轮系统和牵引系统失效
2.5.1 失效模式分类
2.5.2 轨/轮系统和牵引系统失效
2.6 径向滑动轴承的失效分析
2.6.1 失效模式分类
2.6.2 径向滑动轴承的失效
2.7 链传动的失效机理
2.7.1 失效模式分类
2.7.2 链驱动失效
2.8 螺纹连接失效机理
2.8.1 失效模式分类
2.8.2 螺纹连接失效
3 疲劳失效
3.1 引言
3.2 疲劳强度预测
3.2.1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3.2.2 疲劳强度和持久极限的估计
3.3 可靠性设计
3.3.1 动态载荷驱动轴的设计
3.3.2 动态载荷螺栓联结接头设计
3.3.3 受动态载荷的焊接结构设计
4 额定载荷和滚动接触的疲劳寿命
4.1 引言
4.2 额定静态和动态载荷
4.2.1 名义点接触
4.2.2 椭圆接触
4.2.3 名义线接触
4.2.4 接触面(几何形状)的相似性
4.2.5 几何应力集中
4.2.6 牵引驱动下的滚动
4.2.7 许用接触压力
4.3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HL)
4.3.1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一线接触
4.3.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一点接触(圆或椭圆)
4.4 机械部件的额定载荷
4.4.1 滚珠轴承的额定静态和动态载荷
4.4.2 齿轮表面持久性
4.4.3 牵引力驱动机构的额定动态载荷
4.5 轴承和导向系统的滚动阻力
4.5.1 深槽滚珠轴承
4.5.2 滚珠导向机构
4.5.3 角接触滚珠轴承
4.5.4 止推球轴承
5 机械系统中的摩擦现象
5.1 引言
5.2 真实接触面积
5.2.1 表面粗糙度
5.2.2 真实接触面积和名义接触面积的比值
5.3 基础摩擦学
5.3.1 犁沟作用
5.3.2 粘着力
5.4 经典摩擦定律
5.4.1 名义接触面积的影响
5.4.2 名义载荷的影响
5.4.3 滑动速度的影响
5.4.4 温度影响
5.4.5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5.5 摩擦热和热失效
5.5.1 名义接触温度
5.5.2 瞬现温度
5.6 机械系统中的摩擦现象
5.6.1 线性激励器中的跃动现象
5.6.2 侧滑减小有效摩擦
5.6.3 线性导向结构的塞阻
5.6.4 无级变速带驱动
5.6.5 公制螺纹紧固件
5.6.6 螺旋传动轴
5.6.7 过盈配合
5.7 测量摩擦
5.7.1 人工测量
5.7.2 电动摩擦仪
6 机械部件磨损机理
6.1 引言
6.2 两体磨损机理
6.2.1 粘着磨损
6.2.2 磨料磨损
6.2.3 腐蚀磨损
6.2.4 表面疲劳
6.3 单体磨损机理
6.3.1 气体浸蚀
6.3.2 液体冲击浸蚀
6.3.3 气蚀
6.3.4 粒子冲蚀
6.4 接触条件
6.4.1 接触面的共曲性
6.4.2 静态接触
6.4.3 重叠程度
6.4.4 接触温度
6.5 磨损率
6.5.1 磨合期
6.5.2 磨损率的计算
6.5.3 表观磨损率分类
6.6 选择或构建测试装置
6.6.1 针-盘/针-环结构
6.6.2 针-平面/球-平面结构
6.6.3 双盘结构
6.7 摩擦和磨损测量标准
6.7.1 试件制备
6.7.2 试验
6.7.3 报告
6.7.4 重复性
……
7 材料选择--一种系统方法
8 润滑剂的选择和润滑管理
9 流体动力润滑轴承和滑块设计
10 动密封系统的性能和选择
11 流体静压轴承设计
12 空气静压轴承设计
13 轴承在机械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14 高精度柔性机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