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株高20厘米,叶有条纹,叶片两侧为绿边,中央呈黄色,穗状花序,花期4-5月。
喜光,耐半阴,不耐涝,适应性较强。
可用作花坛、花境镶边观叶植物,也可盆栽观赏。
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以上,树冠长卵圆形或卵圆形,枝条细长下垂。小枝黄色或金黄色。叶狭长披针形,长9~14厘米,缘有细锯齿。 生长季节枝条为黄绿色,落叶后至早春则为黄色,经霜冻后颜色尤为鲜艳。幼年树皮...
常绿乔木,高达60米,胸径5米。幼枝和幼叶密生褐色绒毛。单叶互生,革质,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8~24厘米,宽4~9厘米,先端短尾尖,偶为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幼时脉上有细毛,后渐脱落,下面灰绿色,...
多年生草本,高30一90厘米。茎直立,分枝对生、斜上,茎上部的花序分枝伞房状;全部茎枝被白色或锈色短柔毛,上部及花序梗上的毛较密,中下部花期脱毛或无毛。叶对生,质地薄,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
以金丝垂柳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式,设置无植物和金丝垂柳两组试验,分别对两组试验的土壤做梯度浓度Cd处理:0(无镉处理)、2(低浓度处理)、20(中浓度处理)、80(高浓度处理)mg/kg土壤干重,无植物组各处理分别定义为CK(无镉处理)、L(低浓度处理)、M(中浓度处理)、H(高浓度处理),金丝垂柳组各处理分别定义为CKP(无镉处理)、LP(低浓度处理)、MP(中浓度处理)、HP(高浓度处理)。通过对土壤中各形态Cd含量及金丝垂柳叶、韧皮部、木质部、根部的Cd含量测定,分析了金丝垂柳及不同浓度Cd处理对土壤中中性交换态、螯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的影响,并评价了富集指数(BCF)、转移系数(TF)和生物有效性(BF),明确了Cd在土壤-金丝垂柳系统中的转移特征及金丝垂柳对土壤中Cd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1)金丝垂柳对土壤中中性交换态、有效态Cd含量及总Cd量的降低具有极显著影响,HP组与无植物H组相比,中性交换态及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52.73%、25.34%,MP、HP组与对应的无植物处理组的总Cd量相比分别降低了11.33%、13.89%;(2)金丝垂柳各处理组的Cd积累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处理90 d后,HP处理中木质部和根部的Cd含量可达170.64 mg/kg、212.49 mg/kg;(3)各浓度Cd处理下,金丝垂柳各部位生物富集系数呈根>木质部>韧皮部、叶,且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40 d相比,90 d时LP组叶的生物富集系数增加了6.90倍,增幅最大。(4)各部分转移系数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90 d时LP、MP的转移系数分别比40 d时的结果低47.94%、41.34%。(5)金丝垂柳LP、HP组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显著低于相应的无植物处理L、H组,分别低70.73%、88.46%,MP组与M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垂柳能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有效态Cd,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及总Cd量,提高土壤的安全性,并能将吸收的Cd有效地转移至地上部分,尤其是木质部储存。随着植株不断生长,生物量的增加,金丝垂柳可有效地清除土壤中的Cd,适用于对Cd污染地区进行长期植物修复。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尾草中金丝桃苷含量。方法色谱条件:Agilent ZOBAX XDB C18色谱柱(0.5μm,4.6 mm×150 mm),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0.1%(ml/ml)磷酸(14∶2∶84),检测波长350 nm;流速1.0 ml/min。结果金丝桃苷线性范围0.212~5.005μg,相关系数r=0.999 99,平均回收效率97.5%,RSD=2.65%(n=6)。结论利用上述方法测定虎尾草中金丝桃苷含量具有提取率高、样品稳定、重复性好、结果准确,为虎尾草提供了药材中金丝桃苷准确、灵敏的含量测定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虎尾草中的总黄酮,不同部位检测结果表明,叶和花含黄酮较多,根和茎含黄酮较少,为以后药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