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态与景观研究中心 | 成 立 | 2007年2月 |
---|---|---|---|
位 置 | 江苏省 | 主要工作 | 开展各种景观植物资源的培育技术 |
植物生态与景观研究中心中心成员11人,其中研究人员12名(高级研究人员4名,中级研究人员8名),研究生5名。
殷云龙,博士,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专家。江苏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林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重要林木资源与观赏植物的选育、国土绿化与景观规划、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加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项目、科技部“973”项目以及国家林业局、国家外专局、江苏省各类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2100433B
中心主要工作是运用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和园林美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各种景观植物资源的培育技术、植物资源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植物生态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等研究。以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为优势技术手段,研究解决江苏乃至华东地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景观美学、生态和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主要研究方向有重要树木资源的培育(观赏树木)、生态工程研究和景观规划设计。为生态江苏和绿色江苏建设作贡献。本中心从1996年至今承担了省部市等研究项目19项。
可能是最近才有招生的,中科院的网站上找不到http://www.gscas.ac.cn/gucascn/Presentation/DetailContent.aspx?ChannelID=96&Top...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南京中山植物园是两位一体的综合性植物科学研究机构,前身是建立于1929年的“孙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是我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华东工作站接...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1958年6月,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在原中国科学院青甘综合科学考察队之冰川小分队的基础上成立(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前身),大本营设在兰州。1962年...
(1)国家发明专利:由中心开展的落羽杉属F1代杂交新组合墨西哥落羽杉(♀)与落羽杉(♂)已于2004年获得成功,并且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25662.4
(2)国家级林木良种
①中山杉302是通过落羽杉(♀)与墨西哥落羽杉(♂)杂交获得,已于2002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国S-SC-TDM-004-2002];
②中山杉118是通过中山杉302(♀)与墨西哥落羽杉(♂)杂交获得,已于2006年又通过了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国R-SC-TD-001-2006];
(3)省级林木良种
①中山杉102是通过中山杉302(♀)与墨西哥落羽杉(♂)杂交获得,已于2004年通过江苏省林业局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苏R-SC-TM-010-2004];
②中山杉149是通过中山杉302(♀)与墨西哥落羽杉(♂)杂交获得,已于2004年通过江苏省林业局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苏R-SC-TM-012-2004];
③中山杉401是通过池杉(♀)与墨西哥落羽杉(♂)杂交获得,于1987年通过省级鉴定;
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研究所 污水处理站及相关辅助工程 初 步 设 计 (全 册) 成都中山创环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 OO二年十二月二 O日 第一章 前 言 我公司针对贵单位的具体情况, 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商务人员认真分析了贵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依据我公司的工程经验并结合贵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出本方案。 1.1 设计单位简介 成都中山创环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原中山市环保实业发展总公司成都分公司 ),是中山 市环保实业发展总公司,在成都分公司业务发展壮大的情况下,为适应环境保护形势发展需 要,积极参与环保建设而成立的一家以环保高新生物技术开发以及废水处理工艺为核心技术 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设科研实验开发部、工程部、设计部、业务拓展部、售后服 务部等多个部门。公司自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环保领域技术、工艺、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工 作,特别是在高效生物处理废水工艺,以及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筛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微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包括功能纳米材料研究组、散体系化学与材料研究组。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微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功能纳米材料研究组成立于2004年4月,由贺军辉研究员回国创立。研究组主要从事功能纳米材料、仿生智能薄膜/涂层、能源环境催化材料、纳米传感器件、先进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的应用及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组现有研究人员6人,中其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2人,工程师2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人,组长贺军辉研究员。研究组拥有多种制备、表征和测试设备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蒸镀、箱式和管式电阻炉、等离子体清洗器、冷冻干燥机、浸涂机、匀胶机、刮涂机、高速离心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四探针仪、接触角仪、石英晶体微天平、光学/荧光显微镜、气体传感器表征系统、催化剂表征系统、光电探测器测试系统、系列薄膜/涂层机械性能测试仪器等。研究组还拥有纳米材料中试放量设施。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微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分散体系化学与材料研究组建立了微过程控制超细金属颗粒制备平台,发展了金属、双金属复合微粒、微晶的先进合成方法,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制备技术,制备出70余种不同结构和形貌颗粒银粉,包括:纳米银、微米银、片状银、高度单分散的分级结构银微晶。通过导体、非导体表面化学修饰,建立了导电性符合要求、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的多种高性能导电粉体。超细银粉技术已经产业化。花状和枝状银的新应用,提升了导电胶性能,减少用银量至少20%。太阳能电池正银突破垄断,实现技术国产化,正在与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放量生产。同时发展了微米铜、超细镍、镀银铜、玻璃微珠镀银、高聚物小球镀银、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颗粒表面镀银技术等。申请中国发明专利9项,授权8项。
1956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地质研究室。
1960年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正式建立。
1991年,中国科学院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成立。
1999年6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4年9月7日,院党组决定将兰州地质所与北京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整合。同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电离层研究室整体调整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5年,中国科学院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室整合。
2006年12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2009年4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室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013年10月,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
2016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在兰州成立,整合了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心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植物生态类群(Plant Ecological Group)是指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形成不同生态类群。
水分、温度(热量)、光照和生长基质与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活习性的最重要生态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强度或类型的差别,使长期生长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生境中的植物形成不同生态特征的种群。根据上述四种生态因素为基础划分的植物生态类群:①按水分因素划分有水生植物、沼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②按温度因素划分有冰雪植物、低温植物、中温植物、高温植物;③按光因素划分有阳性植物、耐阴植物、阴性植物;④按基质与土壤因素划分有酸性土植物、钙质土植物、碱土植物、沙生植物、石生植物。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对认识不同群落的性质和区分植被类型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有些植物可能同时适应两种以上的主导生态因素,此时可用复合生态类群描述,如寒旱生植物,盐旱生植物,盐中生植物,阳性中生植物,阴性中生植物等等。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