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江苏省政府土地整理委员会年刊 | 语 种 | 中文 |
---|---|---|---|
创刊时间 | 1930年3月 | 出版周期 | 年刊 |
栏目方向
该刊是由江苏省政府土地整理委员会创办的介绍20世纪30年代江苏省土地问题的经济类刊物,主张整理土地,以解决土地问题而实现民生主义。该刊在序言中称:“解决土地问题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而解决民生问题,为完成建设事业之要图,故解决土地问题,即为目前建设时期之重大工作。”卷首刊有孙中山遗像及遗嘱,设有肖像写真、序、沿革、计划、建议案、报告、规程几大栏目。“肖像写真”一栏刊有该委员会成员相片,以及土地整理工作所用的器械的写真,如平板仪、一等水准仪等;“沿革”栏则记录了土地委员会的组织发展过程,载有几次会议、工作以及组织系统的记录。“计划”、“建议案”、“报告”三部分详细记录了土地整理工作的计划安排、工作报告等内容,如《江苏省全省土地测丈计划》《民国十八年工作报告》,在“报告”一栏中,还下分各分队,记录了每个分队的工作情况,如三角队第一分队、地形队第一分队等。“规程”一栏则刊载了该委员会的组织、工作等规则条例。
《江苏省政府土地整理委员会年刊》作为江苏省政府单位所办的地方行政类刊物,馆藏资源较少,仅一期,但该期内容丰富,达到四百余页,其中刊载的土地整理工作的计划、章程、工作报告等,以及土地整理所用器械的相片,对民国史研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参考价值。 2100433B
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地址是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汉中门大街123号,坐公交9路;19路;82路;113路;307路;552路;y5路夜间 到 汉中门大街·嫩江路站下车就是
可以在江苏省政府采购网上找2011年9月29日以字号为苏财购【2011】19号的文件,公开招标限额100万元。
江苏省征地补偿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省政府第 93 号令 ) 《江苏省征地补偿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省政府第 93号令),自 2013年 12月 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 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长远生计,规范征地补 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 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 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 用,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行为。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 保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即征即保、应保 尽 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则,与促进就业
我国土地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以实现“三个集中”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即通过迁村并点,使农民住宅逐步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通过搬迁改造,使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归并零散地块,使农田逐步向规模经营集中。
2、结合基本农田建设,对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的土地整理。
3、以对小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山区土地整理。
4、 结合农民住宅建设,迁村并点、退宅还耕,通过实施村镇规划增加耕地面积的村庄土地整理。
5、控制城市外延,挖掘城市存量土地潜力,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实施城市规划的城市土地整理和盘活闲置土地的闲置土地整理。
6、通过对工矿生产建设形成的废弃土地进行复垦整治,增加农用地或建设用地,改善生态环境的矿区土地整理。
7、结合灾后重建对灾毁农田抢整、兴修水利和移民建镇对移民后旧宅基地还耕进行灾区土地整理。
(1) 农地整理
所谓农地整理,是在农村区域内实行田、水、路、林、村等综合开发整治,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是我国土地整理的主要形式之一。
农地整理通常是土地整理主要的内容,一般在人多地少的国家,其农地多是要经过整理后,方能达到土地利用科学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大家所称的土地整理大多指农地整理。从我国已开展的农地整理的实践来看,农地整理包括以下几项:
a 农用地(主要是耕地)的整合。
b 居民点的归并集中。
c 道路、灌排、防护林等农田基础设施系统的归整。
d 土地的改良等。
农地整理是以土地利用的平面布局调整为主的。从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革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农地整理大体可分为农田整理和村庄整理两方面的内容。
农田整理主要包括农田利用结构的调整、农田的整治和改造以及宜农荒地的开发等;村庄整理主要包括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以减少对耕地浪费性的占用。
(2) 城市土地整理
城市土地整理是指在城镇规划区内,对经过长期历史变迁形成的城镇土地利用布局,按城镇发展的规律和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造。城市土地整理主要是对城市建成区和城乡结合部(或城市边缘区),通过该区域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整理区的土地生态环境,使每一宗地块都能得到高效合理地利用,并重新划定其边界,土地产权以原位或交换方式进行再分配,达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资产价值和维护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的土地利用调整和整治过程。
城市土地整理不仅要调整土地利用的平而布局,而且要科学调整其三维利用空间。我们已开展的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存量土地的盘活等都属于城市土地整理的范畴。
(1) 农用地整理
农用地整理主要是指耕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和养殖水面的整理,广义的农用地整理还包括未利用地开发。
(2) 建设用地整理
建设用地整理主要是指村镇建设用地整理(或村庄整理)、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独立工矿建设用地整理、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整理等,广义的建设用地整理包括工矿废弃地复垦。
(1) 资源性整理
资源性整理即是为进行合理的资源利用而进行的一种土地整理,它是以实物资源的再配置为主的。
(2) 资产性整理
资产性整理主要是为确保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进行的一类土地整理,它是以土地价值的重组和实现为启动、实物土地为载体的一种再配置过程。狭义地说,我们开展的农地整理可以归为资源性整理,土地整理主要是资产性整理。虽然资源性整理和资产性整理有不同的目的和运行方式,但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如德国现今的土地整理工作基本上是以资产性整理为先导或启动机制,资源性整理作为载体装置进行的。这样一种土地整理的机制也将是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方向 。
《工程管理年刊2012》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