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方法标准汇编(第2版) | 作 者 |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五编辑室 |
---|---|---|---|
ISBN | 9787506648370 | 页 数 | 736页 |
定 价 | 235元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8年11月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16开 |
一、基础标准
GB/T 5616—2006无损检测应用导则
GB/T 9445—2008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 l2604.1—2005 无损检测 术语 超声检测
GB/T l2604.2—2005无损检测 术语射线照相检测
GB/T l2604.3—2005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 l2604.4—2005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
GB/T l2604.5—2008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 l2604.6—1990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GB/T l2604.7—1995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
GB/T l2604.8—1995无损检测术语中子检测
GB/T l2604.9—1996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
GB/T l4693—2008无损检测符号表示法
二、超声检测方法标准
GB/T l786—1990锻制圆饼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 2970—2004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 3310一1999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 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
GB/T 5193—2007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 5777—1996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
GB/T 6402—2008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
GB/T 6519—2000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 7233—1987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GB/T 7734—2004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
GB/T 7736—200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超声波检验法
GB/T 8361—2001 冷拉圆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 8651—2002金属板材超声板波探伤方法
GB/T ll259—1999超声波检验用钢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
GB/T ll343—2008无损检测 接触式超声斜射检测方法
GB/T ll344—1989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
GB/T ll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T l2969.1—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 l3314—2008锻钢冷轧工作辊通用技术条件
GB/T l3316—1991铸钢轧辊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 l5830—1995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级
GB/T l8256—2000 焊接钢管(埋弧焊除外)用于确认水压密实性的超声波检测方法
GB/T l8694—2002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探头及其声场的表征
GB/T 20490—2006承压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分层缺欠的超声检测
GB/T 20935.1—2007金属材料电磁超声检验方法第1部分:电磁超声换能器指南
JB/T l0061—1999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
YB/T l44—1998(2006)超声探伤信号幅度误差测量方法
YB/T 951—2003钢轨超声波探伤方法
YB/T 4082—2000 钢管自动超声探伤系统综合性能测试方法
三、电磁检测方法标准
GB/T 4957—2003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
GB/T 5126—2001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
GB/T 5248—2008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GB/T 7735—2004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
GB/T 9444—2007铸钢件磁粉检测
GB/T lOl21—1988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
GB/T ll260—1996圆钢穿过式涡流探伤检验方法
GB/T l2606—1999钢管漏磁探伤方法
GB/T l2969.2—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探伤方法
GB/T l4480.3—2008 无损检测 涡流检测设备 第3部分:系统性能和检验
GB/T l5822.1—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
GB/T l5822.2~2005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
GB/T l5822.3—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
GB/T l7990一1999圆钢点式(线圈)涡流探伤检验方法
YB/T l27—1997黑色金属电磁(涡流)分选检验方法
YB/T l43—1998(2006) 涡流探伤信号幅度误差测量方法
YB/T 4083—2000钢管自动涡流探伤系统综合性能测试方法
四、相关标准
GB/T 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 5677—2007铸钢件射线照相检测
GB/T l8182—2000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
GB/T l9293—2003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
YB/T l45—1998(2006)钢管探伤对比试样人工缺陷尺寸测量方法
附录 现行标准与被代替标准对照表2100433B
《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方法标准汇编》所收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属性(推荐性或强制性)已在目录中标明,标准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标准是在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目前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包括标准正文中“引用标准”或“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的标准的属性),但其属性以本汇编目录中标明的为准,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请注意查对。近年来,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方法标准的新制修订工作进展很快,突出特点是基本上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等同或修改采用。为了使国内各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能及时了解、掌握和实施这方面的最新标准,我们修订了《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方法标准汇编》。本次修订共收入截至2008年6月底以前批准发布的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方法标准63项,其中国家标准55项,行业标准8项。考虑到无损检测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便于读者拓宽思路及引用,内容包括了当前国内金属材料及冶金产品现行的、最新的无损检测方法标准以及部分其他相关标准,书后附有现行标准与被代替标准对照表。
1,焊缝外观检测,及对焊缝的尺寸,余高,表面的缺陷的检测,2,无损检测,常见的方法有 ,射线(RT) 超声(UT ) 渗透(Pt) 磁粉(MT)具体用什么方法一般图纸设计者会有规定的,如果没有...
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些无损的检测手段的话最多的还是射线的这种检测方式的,因为这种方式是比较简单的,而且效果出来是比较直观方便的。 射线探伤(Radiography Testing---简称RT);适用于材...
你说的应该是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圆周方向的横波检测。怀疑上面写法有误,请核对。不能小于80%是由于根据波形的反射和折射用画图的方法可以发现不能扫差整个圆周面,可以自行画图计算相关数据或参考相应书籍。...
2、无损检测的金属学与金属材料
目的:建立金属烤瓷修复体成品金属内冠合金成分无损检测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合金成分的精确有损检测为"金标准",从而筛选出一种快速准确的金属烤瓷修复体合金成分的无损检测方法。结果:电子探针分析技术(EPMA)检测结果与"金标准"及相应的有损检测较为一致,优于扫描电镜的X射线能谱(SEM-EDS)检测;且EPMA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32%~4.8%范围内。结论: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可以作为金属烤瓷修复体成品金属内冠合金成分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无损检测方法
无损检测方法很多,据美国国家宇航局调研分析,其认为可分为六大类约70余种。但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五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
常规检测方法
目视检测Visual Testing (缩写 VT);
超声检测 Ultrasonic Testing(缩写 UT);
射线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缩写 RT);
磁粉检测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缩写 MT);
渗透检测 Penetrant Testing (缩写 PT);
涡流检测 Eddy Current Testing (缩写 ET);
声发射 Acoustic emission (缩写 AE);
超声波衍射时差法 Time Of Flight Diffraction(缩写 TOFD)。
1、目视检测(VT)
目视检测,是国内实施的比较少,但在国际上非常重视的无损检测第一阶段首要方法。按照国际惯例,目视检测要先做,以确认不会影响后面的检验,再接着做四大常规检验。例如BINDT的PCN认证,就有专门的VT1、2、3级考核,更有专门的持证要求。经过国际级的培训,其VT检测技术会比较专业,而且很受国际机构的重视。
VT常常用于目视检查焊缝,焊缝本身有工艺评定标准,都是可以通过目测和直接测量尺寸来做初步检验,发现咬边等不合格的外观缺陷,就要先打磨或者修整,之后才做其他深入的仪器检测。例如焊接件表面和铸件表面较多VT做的比较多,而锻件就很少,并且其检查标准是基本相符的。
2、射线照相法(RT)
是指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试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破坏性检验方法。
1、射线照相检验法的原理:射线能穿透肉眼无法穿透的物质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或r射线照射胶片时,与普通光线一样,能使胶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产生潜影,由于不同密度的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照射到胶片各处的射线能量也就会产生差异,便可根据暗室处理后的底片各处黑度差来判别缺陷。
2、射线照相法的特点:射线照相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总结如下:
a.可以获得缺陷的直观图像,定性准确,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量也比较准确;
.检测结果有直接记录,可长期保存;
c. 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夹钨、烧穿、咬边、焊瘤、凹坑等)检出率很高,对面积型缺陷(未焊透、未熔合、裂纹等),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
d.适宜检验厚度较薄的工件而不宜较厚的工件,因为检验厚工件需要高能量的射线设备,而且随着厚度的增加,其检验灵敏度也会下降;
e.适宜检验对接焊缝,不适宜检验角焊缝以及板材、棒材、锻件等;
f.对缺陷在工件中厚度方向的位置、尺寸(高度)的确定比较困难;
g.检测成本高、速度慢;
h.具有辐射生物效应,能够杀伤生物细胞,损害生物组织,危及生物器官的正常功能。
总的来说,RT的特性是——定性更准确,有可供长期保存的直观图像,总体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射线对人体有害,检验速度会较慢。
无损检测X光机
用于工业部门的工业检测X光机通常为工业无损检测X光机(无损耗检测),此类便携式X光机可 以检测各类工业元器件、电子元件、电路内部。例如插座插头橡胶内部线路连接,二极管内部焊接等的检测。BJI-XZ、BJI-UC等工业检测X光机是可连接电脑进行图像处理的X光机,此类工业检测便携式X光机为工厂家电维修领域提供了出色的解决方案。
3、超声波检测(UT)
1、超声波检测的定义:通过超声波与试件相互作用,就反射、透超声波检测[2]射和散射的波进行研究,对试件进行宏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测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而对其特定应用性进行评价的技术。
2、超声波工作的原理: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
a.声源产生超声波,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超声波进入试件;
.超声波在试件中传播并与试件材料以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被改变;
c.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被接收,并可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d.根据接收的超声波的特征,评估试件本身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性。
3、超声波检测的优点:
a.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试件的无损检测;
.穿透能力强,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如对金属材料,可检测厚度为1~2mm的薄壁管材和板材,也可检测几米长的钢锻件;
c.缺陷定位较准确;
d.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
e.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
f.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现场使用较方便。
4、超声波检测的局限性:
a.对试件中的缺陷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仍须作深入研究;
.对具有复杂形状或不规则外形的试件进行超声检测有困难;
c.缺陷的位置、取向和形状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d.材质、晶粒度等对检测有较大影响;
e.以常用的手工A型脉冲反射法检测时结果显示不直观,且检测结果无直接见证记录。
5、超声检测的适用范围:
a.从检测对象的材料来说,可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
.从检测对象的制造工艺来说,可用于锻件、铸件、焊接件、胶结件等;
c.从检测对象的形状来说,可用于板材、棒材、管材等;
d.从检测对象的尺寸来说,厚度可小至1mm,也可大至几米;
e.从缺陷部位来说,既可以是表面缺陷,也可以是内部缺陷。
4、磁粉检测(MT)
1. 磁粉检测的原理:铁磁性材料和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形成在合适光照下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磁粉检测[3]不连续性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 磁粉检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a.磁粉探伤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如可检测出长0.1mm、宽为微米级的裂纹),目视难以看出的不连续性。
.磁粉检测可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工件和在役的零部件检测,还可对板材、型材、管材、棒材、焊接件、铸钢件及锻钢件进行检测。
c.可发现裂纹、夹杂、发纹、白点、折叠、冷隔和疏松等缺陷。
d.磁粉检测不能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焊接的焊缝,也不能检测铜、铝、镁、钛等非磁性材料。对于表面浅的划伤、埋藏较深的孔洞和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20°的分层和折叠难以发现。
5、渗透检测(PT)
1.液体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渗透液可以渗透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显像剂,同样,在毛细管的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保留的渗透液,渗透液回渗到显像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紫外线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液痕迹被现实,(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2.渗透检测的优点:
a.可检测各种材料,金属、非金属材料;磁性、非磁性材料;焊接、锻造、轧制等加工方式;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发现0.1μm宽缺陷)
c.显示直观、操作方便、检测费用低。
3.渗透检测的缺点及局限性:
a.它只能检出表面开口的缺陷;
.不适于检查多孔性疏松材料制成的工件和表面粗糙的工件;
c.渗透检测只能检出缺陷的表面分布,难以确定缺陷的实际深度,因而很难对缺陷做出定量评价。检出结果受操作者的影响也较大。
6、涡流检测(ET)
1.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将通有交流电的线圈置于待测的金属板上或套在待测的金属管外(见图)。这时线圈内及其附近将产生交变磁场,使试件中产生呈旋涡状的感应交变电流,称为涡流。涡流的分布和大小,除与线圈的形状和尺寸、交流电流的大小和频率等有关外,还取决于试件的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和尺寸、与线圈的距离以及表面有无裂纹缺陷等。因而,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用一探测线圈测量涡流所引起的磁场变化,可推知试件中涡流的大小和相位变化,进而获得有关电导率、缺陷、材质状况和其他物理量(如形状、尺寸等)的变化或缺陷存在等信息。但由于涡流是交变电流,具有集肤效应,所检测到的信息仅能反映试件表面或近表面处的情况。
2.应用:按试件的形状和检测目的的不同,可采用不同形式的线圈,通常有穿过式、探头式和插入式线圈3种。穿过式线圈用来检测管材、棒材和线材,它的内径略大于被检物件,使用时使被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在线圈内通过,可发现裂纹、夹杂、凹坑等缺陷。探头式线圈适用于对试件进行局部探测。应用时线圈置于金属板、管或其他零件上,可检查飞机起落撑杆内筒上和涡轮发动机叶片上的疲劳裂纹等。插入式线圈也称内部探头,放在管子或零件的孔内用来作内壁检测,可用于检查各种管道内壁的腐蚀程度等。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探头式和插入式线圈大多装有磁芯。涡流法主要用于生产线上的金属管、棒、线的快速检测以及大批量零件如轴承钢球、汽门等的探伤(这时除涡流仪器外尚须配备自动装卸和传送的机械装置)、材质分选和硬度测量,也可用来测量镀层和涂膜的厚度。
3.优缺点:涡流检测时线圈不需与被测物直接接触,可进行高速检测,易于实现自动化,但不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而且只能检测导电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检测结果也易于受到材料本身及其他因素的干扰。
7、声发射 AE
是一种新增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材料内部的裂纹扩张等发出的声音进行检测。主要用于检测在用设备、器件的缺陷即缺陷发展情况,以判断其良好性。TOFD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哈威尔的国家无损检测中心silk博士首先提出,其原理源于silk博士对裂纹尖端衍射信号的研究。在同一时期我国中科院也检测出了裂纹尖端衍射信号,发展出一套裂纹测高的工艺方法,但并未发展出现在通行的TOFD检测技术。 TOFD技术首先是一种检测方法,但能满足这种检测方法要求的仪器却迟迟未能问世。详细情况在下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解。TOFD要求探头接收微弱的衍射波时达到足够的信噪比,仪器可全程记录A扫波形、形成D扫描图谱,并且可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将A扫时间值换算成深度值。而同一时期工业探伤的技术水平没能达到可满足这些技术要求的水平。直到20实际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化超声探伤仪发展成熟后,研制便携、成本可接受的TOFD检测仪才成为可能。但即便如此,TOFD仪器与普通A超仪器之间还是存在很大技术差别。
8、超声波衍射时差法 TOFD
是一种依靠从待检试件内部结构(主要是指缺陷)的“端角”和“端点”处得到的衍射能量来检测缺陷的方法,用于缺陷的检测、定量和定位。
《压缩机标准汇编(第3版)》自第1版和第二版出版以来,满足了压缩机行业技术人员对于压缩机标准文本的需求。近年来,各领域的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压缩机标准的制修订过程,在第1版和第二版的基础上,我社对有关压缩机新标准文本按类别进行了系统汇编,即《压缩机标准汇编(第三版)》。
《压缩机标准汇编(第3版)》收录了截至2015年12月底批准发布的现行国家标准及机械行业标准30项。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方法标准及产品标准。
鉴于《压缩机标准汇编(第3版)》所收录标准的发布年代不尽相同,《压缩机标准汇编(第3版)》对标准中所涉及的有关量和单位的表示方法未作改动。《压缩机标准汇编(第3版)》收录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代号用四位数字表示,由于其中部分国家标准是在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标准的正文仍保留原样,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的“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相信《压缩机标准汇编(第3版)》的出版对促进我国压缩机产品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锈钢标准汇编(第4版)》共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基础标准、钢板钢带、钢管、钢丝和钢丝绳、型钢。